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身麻醉剂为我国麻醉剂最大细分市场 高政策壁垒下龙头地位较为稳固

一、全身麻醉剂是麻醉剂的最大细分市场,占比超73%

全身性麻醉剂是指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使其迅速进入昏迷状态,然后在手术过程中维持这种状态。全身麻醉剂是目前麻醉剂的最大细分市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在我国麻醉剂整体市场上,全身麻醉剂的市场份额达到73.5%。

全身性麻醉剂是指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使其迅速进入昏迷状态,然后在手术过程中维持这种状态。全身麻醉剂是目前麻醉剂的最大细分市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在我国麻醉剂整体市场上,全身麻醉剂的市场份额达到73.5%。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二、手术量不断增长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庞大的需求市场

临床手术是全身麻醉剂最主要的应用领域,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医院规模的扩张,患者住院人数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达到30187.3万人次(即3.0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5501.1万人次,居民年住院达到21.4%。

临床手术是全身麻醉剂最主要的应用领域,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医院规模的扩张,患者住院人数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达到30187.3万人次(即3.0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5501.1万人次,居民年住院达到21.4%。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患者住院人数不断增加,我国医院手术量也随之不断增长,而这也为全身麻醉剂行业发展带来了庞大的需求市场。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22年我国医疗机构住院病人手术次数超过9000万次且长期增速稳定在10%以上。预计随着老龄化加深和癌症发病率上升,未来手术量有望继续稳定增长。而作为手术刚需药品,全身麻醉剂将有望长期持续增长。

随着患者住院人数不断增加,我国医院手术量也随之不断增长,而这也为全身麻醉剂行业发展带来了庞大的需求市场。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22年我国医疗机构住院病人手术次数超过9000万次且长期增速稳定在10%以上。预计随着老龄化加深和癌症发病率上升,未来手术量有望继续稳定增长。而作为手术刚需药品,全身麻醉剂将有望长期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观研天下整理

三、收入体量逐年增大,预计到2030年剂市场规模将达到112 亿元

近年来,得益于手术我国全身麻醉剂收入体量逐年增大,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全身麻醉剂市场规模由 88 亿元上升至 91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0.8%。预计到2030 年我国全身麻醉剂市场规模将达到112 亿元,并在2023-2030年期间的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2.4%。

95 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四、政策壁垒高,供给受到严格管制的特殊行业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全身麻醉剂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全身麻醉剂为较强的刚需产品,红处方产品管制壁垒高,其供给受到严格管制。一是我国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严格的生产和流通管制。生产方面,国家会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医疗、国家储备和企业生产所需原料的需要确定需求总量,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生产实行总量控制。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需求总量制定年度生产计划,确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数量和布局。

全身麻醉剂为较强的刚需产品,红处方产品管制壁垒高,其供给受到严格管制。一是我国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严格的生产和流通管制。生产方面,国家会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医疗、国家储备和企业生产所需原料的需要确定需求总量,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生产实行总量控制。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需求总量制定年度生产计划,确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数量和布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流通方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流通主要通过可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全 国性批发企业和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区域性批发企业。全 国性批发企业目前仅有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和重庆医药 3 家公司;区域性批发企 业由各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由定点生产企业流 向全国性批发企业,再流向区域性批发企业,最终流向医疗机构。

另一方面,政府指导定价,实施全国统一零售价。2015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 神药品外,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由国家发 展改革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2020 年 5 月 1 日起,随着新版《中央定价目录》施行,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 品的定价部门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修改为“国务院医疗保障部门”,即国家 医疗保障局。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都实现了药物处方的电子化,而对于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 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还需要开具手写处方并进行一定时间的留存。

总的来说,我国通过计划生产总量,指定生产和流通企业,终端的价格统等一系 列监管措施,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产业进行了十分严格的产业链全流程的管控。 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产业的管理,一方面保证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合法、 安全、合理使用,防止流入非法渠道,另一方面也使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行业 具备极高的准入资质要求。现有企业可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行业竞争格局总 体保持稳定。

五、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地位较为稳固

全身麻醉剂的研发及生产销售壁垒高,使得国内布局企业相对较少,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在全身麻醉剂市场上,宜昌人福龙头地位较为稳固,占据着33.4%,与恩华药业、恒瑞医药占据约53%的市场份额。

全身麻醉剂的研发及生产销售壁垒高,使得国内布局企业相对较少,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在全身麻醉剂市场上,宜昌人福龙头地位较为稳固,占据着33.4%,与恩华药业、恒瑞医药占据约53%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2023年全球微创外科(包括硬镜、微创外科手术设备以及耗材(MISIA))市场规模为298.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创外科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48.4亿美元,2023-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

2025年09月09日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2021年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达303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已超50%,达55.6%;预计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有望以CAGR为21.1%速度增至2026年的789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8.2%。

2025年09月08日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挑战。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了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15.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更多老年人会关注自身的肠道疾病及各种慢性病的抑制与辅助治疗,给益生菌市场带来无限潜力。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得益于企业快速扩张,我国眼科医疗供给市场不断扩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945家增长至167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预计到2028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增长至3126家,其中民营眼科医院将达3044家。此外,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的执业医师(包括助理)、护士人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抗ED药物市场快速扩容但渗透率偏低 仿制药扎堆入场 竞争趋向白热化

我国抗ED药物市场快速扩容但渗透率偏低 仿制药扎堆入场 竞争趋向白热化

2019-2023 年,我国抗ED药物市场规模从42.8亿元增至7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52%,展现出良好增长态势。不过,当前市场渗透率仍不足5%,与发达国家15%以上的水平差距显著,未来增长空间较大。销售渠道方面,院外市场占据主导,其中零售药店是核心销售终端。此外,目前我国抗ED药物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2025年09月08日
老龄化加深+健康意识提升下我国带状疱疹疫苗前景广阔 国内已有超30家布局研发

老龄化加深+健康意识提升下我国带状疱疹疫苗前景广阔 国内已有超30家布局研发

得益于市场前景向好,近年绿竹生物、上海迈康生物等企业相继布局带状疱疹疫苗领域。当前,带状疱疹疫苗作为新兴成人疫苗,已有超过30家中国企业布局研发,并形成多层次研发梯队。各家企业采用不同技术路径,包括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减毒活瘦苗等。其中绿竹生物的CHO细胞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已申报上市,领跑行业。

2025年09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