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锂电池行业:《行动方案》下迎来第二增长极 多家龙头企业积极扩建产能

前言:

此前为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随着《行动方案》全方位推动新型储能发展,锂电池行业将迎来第二增长极。近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市场需求近年来显著提升。尤其是2025年2月份以来,锂电池产业链上多家企业纷纷发布扩建产能的消息,这也反映出市场对锂电池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预期。但是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锂电池具有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该领域却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目前我国锂电池领域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产业链业绩也出现了分化情况等。

一、行业相关概述

锂电池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量化、快速充放电和长寿命的特征,被广泛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系统、航空航天领域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锂电池‌‌‌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锂电池按终端应用领域分,主要可分为动力锂电池、消费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三大类。其中动力锂电池主要应用为电动汽车、电动轻型车、电动工具等,是当前锂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消费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近期兴起的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也是锂电池的重要应用领域;储能锂电池则主要为通信基站、用户侧削峰填谷、离网电站、微电网、轨道交通等的储能需求提供支持,未来将长期受益于市场化改革,迎来增长。

锂电池按终端应用领域分,主要可分为动力锂电池、消费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三大类。其中动力锂电池主要应用为电动汽车、电动轻型车、电动工具等,是当前锂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消费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近期兴起的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也是锂电池的重要应用领域;储能锂电池则主要为通信基站、用户侧削峰填谷、离网电站、微电网、轨道交通等的储能需求提供支持,未来将长期受益于市场化改革,迎来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动方案》下锂电池迎来第二增长极,储能电池或将长期受益于市场化改革

新型储能行业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根据央视网的报道,2025年2月17日,为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新型储能制造业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兴领域,对于平衡能源供需、优化电力系统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有重要意义,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130%。

据了解,《行动方案》提出了六大专项行动,同时并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体系加速完善,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为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物质保障。而这将为新型储能制造业平稳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据了解,《行动方案》提出了六大专项行动,同时并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体系加速完善,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为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物质保障。而这将为新型储能制造业平稳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资料来源:《行动方案》,观研天下整理

《行动方案》全方位推动新型储能发展,锂电池行业将迎来关键的机遇。《行动方案》提出加快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提出加快长寿命高容量先进活性材料技术、高效补锂技术攻关,发展高附加值辅材产品,重点布局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电池、高功率电池、全生命周期高能效电池、储能用固态电池、全气候低衰减长寿命电池、高一致性电池系统等先进储能型锂电池产品。

与锂电池整体相比,储能电池发展速度更快,已逐渐崛起为锂电池行业的第二增长极。近年在新型储能热潮下,储能电池出货量迅速增长。据 GGII 数据,2023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 206GWh,同比增长 58.46%,2016-2023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2.12%。到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335GWh,同比增长64%。

与锂电池整体相比,储能电池发展速度更快,已逐渐崛起为锂电池行业的第二增长极。近年在新型储能热潮下,储能电池出货量迅速增长。据 GGII 数据,2023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 206GWh,同比增长 58.46%,2016-2023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2.12%。到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335GWh,同比增长64%。

数据来源:GGII,观研天下整理

储能电池之所以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与产品价格保持低位、强制配置储能政策关系较大。根据央视网的报道,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不得将配储作为项目的前置条件。此前强制配储导致储能设备利用率不高,市场化改革之后或将出现新能源上网电价波动较大的情况,这将带来主动配储的需求。

目前锂电池不仅占据了动力电池的主体地位,也成为新型储能电池的主要选择。细究储能电池产品,磷酸铁锂电池占比最高。2024年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市占率高达92.5%,出现了全面铁锂化的趋势。储能电池下游应用集中在电力系统储能,占比达到83.3%,其他应用场景还包括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基站储能等。中国锂电池巨头占据着储能电池市场的主体,与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不同,宁德时代在储能市场成为单一巨头,市占率高达29.5%。亿纬锂能、厦门海辰、比亚迪、远景动力、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国轩高科等厂商市占率排名靠前。

三、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扬是推动锂电池需求增长关键力量

当前,我国锂电池行业在市场需求层面正呈现出多领域蓬勃发展的态势。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销量的持续上扬已是推动锂电池需求增长的关键力量。进入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行业发展驱动力由政策端转移至市场端,渗透率水平突破10%临界点并加速增长,年产销增速连续4年超过30%。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继续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增长点‌。而这也无疑预示着,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对锂电池的需求将会持续扩大。

当前,我国锂电池行业在市场需求层面正呈现出多领域蓬勃发展的态势。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销量的持续上扬已是推动锂电池需求增长的关键力量。进入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行业发展驱动力由政策端转移至市场端,渗透率水平突破10%临界点并加速增长,年产销增速连续4年超过30%。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继续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增长点‌。而这也无疑预示着,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对锂电池的需求将会持续扩大。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行业发展迅速,出货量实现快速增长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快速发展,锂电出货量实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出货量从 2017 年的 81GWh 到 2023 年增长至 886GWh,年均复合增速为 48.99%,市场规模涨势迅猛。到2024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1175GWh,同比增长32.6%。预计 2025 年,我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接近 1500GWh,未来两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28.1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快速发展,锂电出货量实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出货量从 2017 年的 81GWh 到 2023 年增长至 886GWh,年均复合增速为 48.99%,市场规模涨势迅猛。到2024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1175GWh,同比增长32.6%。预计 2025 年,我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接近 1500GWh,未来两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28.1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五、多家龙头企业积极扩建产能

受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及储能市场持续扩容的强劲驱动,市场需求近年来显著提升。蓬勃的市场机遇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新能源赛道,推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尤其是2025年2月份以来,锂电池产业链上多家企业纷纷发布扩建产能的消息,这也反映出市场对锂电池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预期。

2025年2月以来锂电池产业链上多家企业纷纷发布扩建产能(部分)

相关公司 具体情况
赣锋锂电(东莞)科技有限公司 2月上旬,公司在广东东莞落地总投资50亿元,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正式吹响新春开工建设集结号。该项目主要从事研发生产磷酸铁锂、半固态电芯、轻型动力电池、户用储能等业务,预计2026年全面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10亿元。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2月16日,公司位于马来西亚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开始投产,主要生产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用圆柱电池。目前,该工厂已具备年产6.8亿只圆柱电池的优质产能。据悉,截至2025年2月中旬,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超31300台,单车最长行驶里程达到18.5万公里以上。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2月18日,公司旗下弗迪电池再扩7GWh动力电池产能,广西弗迪电池三模块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在广西已布局多个电池项目,包括碳酸锂、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等,电池项目合计产能达到70GWh。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月1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2.5GWh圆柱基地项目,项目投资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以更好地满足电动工具、智能家电等领域客户对高性能电池需求,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六、市场产能过剩且具有结构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

虽然从上文可知,我国锂电池具有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该领域却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目前我国锂电池领域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且具有结构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

结构性方面:从需求端来看,受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及储能市场持续扩容的强劲驱动,全球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显著提升。蓬勃的市场机遇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新能源赛道,推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

然而从供给端来看,2021-2023年我国锂电池产业投资规模合计数万亿人民币,国内锂电各个产业环节,从上游锂盐精炼到中游主材、辅材,再到下游电芯制造,普遍已实现产能供给的飞跃。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中国动力锂电池产能已达1860GWh/年。

但锂电池行业近年来大量新进入者主要从大众型产品做起,持续加码产能导致同质化竞争、低端产能过剩,而在高端电池方面仍然供给不足。因此当前市场对高质量、兼具成本优势的电池产品的有效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行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仍待解决。2024 年 1 月-9 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系统能量密度在 160Wh/kg 以上的车型产量占比仅为 13.5%,占比较低。

阶段性:自 2021 年以来,在动力与储能需求大规模增长、供给端迅速响应、政府政策积极鼓励的三重驱动下,锂电池行业快速扩张。随着各类产能集中释放,2024 年行业进入产能过剩周期,行业的供需关系、政策导向、资源分布及融资环境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情况下,2024 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以强化行业规范管理,引导锂电池行业供需关系的稳步回归,未来向更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区域性:在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凭借国内成熟的产业链优势,国内锂电池企业正积极加速全球市场的扩张,加速产能出清。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4 年 1-9 月中国锂电池累计出口达 126.1GWh,累计同比增长 37.8%。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 92.5GWh,同比增长 3.9%,占出口量的 73.3%;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为 33.6GWh,同比增长 186.0%,占合出口量的 26.7%。

与此同时,我国锂电池产业链业绩也出现了分化情况。上游的原材料企业,受到锂行业周期下行的影响,业绩表现欠佳。锂盐及锂电池产品销售价格的下跌,极大地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致使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业绩亏损的情况,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在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均呈现为亏损状态。

但下游的电池企业中,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 2024 年前三季度整体业绩以增长为主,像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它们在净利润方面实现了增长,凭借着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产能布局等方面的强大优势,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的种种变化。

对此分析,预计随着落后产能持续出清,锂电池行业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改善,优质产能利用率将提升,行业盈利有望向上修复,并将驱动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的迭代升级。同时,随着磷酸铁锂价格逐步稳定,电池材料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虽然出货量增速涨势凶猛且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营业收入整体持续增长,但是仍然面临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盈利能力差等困境。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将不再是“有多少产能”,而是“有什么技术”、“能拿下哪些高端客户”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摆脱同质化

2025年09月06日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承担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功能。近年来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达354.6万吨/年,较2020年(81.1 万吨/年)增长 337%;其中中国主体地位明确,2024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较2020年增长391%,占全球的比重高达96%,较202

2025年09月05日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但自进入2025年以来,得益于国内外储能市场爆发,我国储能电芯市场由供大于求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

2025年09月05日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在储能市场中,抽水蓄能总量较大,但新型储能近年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72.0GW,同比增长28.6%,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呈继续下降态势,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 165.4GW,首次突破百吉瓦,同比增长 81.1%。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其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硬物质,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和化学性能。我国金刚石行业起步于1963年,经过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同时历经六十余载砥砺奋进,我国金刚石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金刚石

2025年09月01日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9-2023年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从697.8亿元增长至7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而预计2024-2031年复合增速将超过10%。

2025年08月29日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28.2 亿只,同比增长 3.6%;其中电动汽车为最大下游市场,占比超50%;其次是电动工具与3C,分别占比13.4%、7.9%;储能领域需求显著上扬,与3C占比差距缩小。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在磁性材料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在非晶合金、稀土永磁、超磁致伸缩、巨磁电阻等方向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依托微细化组织调控、晶体学精准控制、薄膜化制备及超晶格构建等新技术的支撑,磁性材料的种类正日益丰富,产品体系持续完善。

2025年08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