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奶酪行业消费向C端扩散 奶酪棒为主流 市场相对集中 竞争格局边际改善

前言:

国内奶酪消费由B端向C端扩散,行业进入持续扩容阶段。目前我国奶酪消费以线下渠道销售为主,占比高达60%;奶酪棒为我国奶酪消费市场主流产品,占比超70%。我国奶酪人均消费量远低于海外,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奶酪市场相对集中,2020-2023 年CR3均超过50%,其中妙可蓝多为行业龙头,百吉福紧随其后,伊利排名第三位。随着奶酪行业新进入者逐步减少,且仍有企业持续退出,行业竞争格局边际改善。

、奶酪消费由B端向 C 端扩散,行业进入持续扩容阶段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奶酪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奶酪是生鲜乳在发酵剂和凝乳酶作用下发生凝固并经成熟而制成的固态乳制品。每 1 公斤奶酪约由 10公斤牛奶浓缩而成,其蛋白质/钙含量是普通牛奶的 8.6/7.7 倍,且不会造成乳糖不耐受,更适合作为亚洲人的补钙食物之一。

我国奶酪行业起步于上世纪 90 年代,此时消费者教育尚在早期阶段,奶酪市场缓慢发展。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西方饮食习惯普及,同时中国乳业迎来跨越式发展,随着乳业消费量的持续提升以及消费者乳品消费知识的持续提升,营养丰富的奶酪消费兴起,从 B 端扩散向 C 端,而针对儿童的奶酪棒产品推出,加快了 C 端奶酪消费的普及。近年来领先品牌不断升级奶酪产品结构,通过奶酪棒等代表 C 端产品培育消费者奶酪食用习惯,实现了休闲即食+家庭餐桌+餐饮工业多场景消费并行局面,奶酪行业走向持续扩容阶段。

我国奶酪行业发展历程

时间 发展阶段 具体发展情况
1978-1999年 工厂生产 1985年三元掌握自主奶酪加工技术
1992年高夫食品公司成立,是中国较早将奶酪引进国内市场的企业
2000-2009年 借力餐饮起步 安佳、乐芝牛等国外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奶酪生产企业着力发展与餐饮企业合作,推动消费
2004年,百吉福创新性地推出奶酪棒产品
同期,国内企业开始建立奶酪工厂并自主研发及生产奶酪产品
2010-2017年 零售逐步发展 中国奶酪市场主要依赖进口,并且随着消费者饮食习惯的多样化,奶酪棒等产品初步发展
2012年,蒙牛与爱氏晨曦达成合作,并推出奶酪棒
2016年广泽乳业上市,确立奶酪为核心业务方向。
2018年至今 产品升级 2018中国奶酪行业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018年,妙可蓝多推出第一代奶酪棒,通过联名营销和广泛渠道铺设成为现象级单品。
领先品牌,如妙可蓝多、百吉福等,在产品升级创新上持续投入,中国奶酪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数据,2022 年我国奶酪市场规模达135 亿元,2018-2022 年奶酪市场规模 CAGR 为 21.4%。2023年我国奶酪市场规模受消费力疲软等因素影响下降至111亿元,增速为-17.7%。预计 2024 年奶酪行业依然承压。

根据数据,2022 年我国奶酪市场规模达135 亿元,2018-2022 年奶酪市场规模 CAGR 为 21.4%。2023年我国奶酪市场规模受消费力疲软等因素影响下降至111亿元,增速为-17.7%。预计 2024 年奶酪行业依然承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奶酪销售渠道以线下为主,奶酪棒为市场主流产品

从消费渠道结构来看,目前我国奶酪消费以线下渠道销售为主,2023 年线下渠道占比高达 60%。

从消费渠道结构来看,目前我国奶酪消费以线下渠道销售为主,2023 年线下渠道占比高达 6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消费产品形态结构来看,奶酪市场销售以奶酪棒为主,2021-2023年奶酪棒销售额占比均超过 70%,奶酪片、芝士杯、奶酪碎占比较小但呈现较好增长态势,2021-2023年分别由8.9%提升至9.5%,由5.7%提升至6.3%,由2.6%提升至4.1%。

从消费产品形态结构来看,奶酪市场销售以奶酪棒为主,2021-2023年奶酪棒销售额占比均超过 70%,奶酪片、芝士杯、奶酪碎占比较小但呈现较好增长态势,2021-2023年分别由8.9%提升至9.5%,由5.7%提升至6.3%,由2.6%提升至4.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我国奶酪人均消费量远低于海外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国奶酪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产品创新、冷链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习惯逐步培育,我国奶酪渗透率从 2019 年的 17%迅速提升到 2022 年的 33.5%。但我国奶酪人均消费量仍较低,2021年为0.2 kg/人/年,远低于法国(16.4 kg/人/年)、美国(11.1 kg/人/年)、俄罗斯(5.2 kg/人/年)、韩国(2.5 kg/人/年)、日本(1.9 kg/人/年)、新加坡(1.6 kg/人/年)等海外国家。未来随着消费复苏、健康意识提升,我国奶酪市场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预计2025年接近50%。

我国奶酪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产品创新、冷链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习惯逐步培育,我国奶酪渗透率从 2019 年的 17%迅速提升到 2022 年的 33.5%。但我国奶酪人均消费量仍较低,2021年为0.2 kg/人/年,远低于法国(16.4 kg/人/年)、美国(11.1 kg/人/年)、俄罗斯(5.2 kg/人/年)、韩国(2.5 kg/人/年)、日本(1.9 kg/人/年)、新加坡(1.6 kg/人/年)等海外国家。未来随着消费复苏、健康意识提升,我国奶酪市场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预计2025年接近5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奶酪市场相对集中,行业竞争格局边际改善

我国奶酪市场相对集中,2020-2023 年我国奶酪市场 CR3均超过50%。其中,妙可蓝多通过大单品奶酪棒放量及与蒙牛协同合作,成为行业龙头,其市占率2021-2023年均排名第一,分别为28.2%、29%、25.3%;百吉福紧随其后,2021-2023年市占率分别为21.2%、21.3%、17.8%;伊利排名第三位,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我国奶酪市场相对集中,2020-2023 年我国奶酪市场 CR3均超过50%。其中,妙可蓝多通过大单品奶酪棒放量及与蒙牛协同合作,成为行业龙头,其市占率2021-2023年均排名第一,分别为28.2%、29%、25.3%;百吉福紧随其后,2021-2023年市占率分别为21.2%、21.3%、17.8%;伊利排名第三位,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1 年以来奶酪行业需求疲软,行业新进入者逐步减少,且仍有企业持续退出,行业竞争格局边际改善。根据数据,2019年我国新成立奶酪企业数量超200家,达近年来顶峰;但至2022年我国新成立奶酪企业数量已不足100家,2023-2024年我国新成立奶酪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

2021 年以来奶酪行业需求疲软,行业新进入者逐步减少,且仍有企业持续退出,行业竞争格局边际改善。根据数据,2019年我国新成立奶酪企业数量超200家,达近年来顶峰;但至2022年我国新成立奶酪企业数量已不足100家,2023-2024年我国新成立奶酪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