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晶圆产能扩张+制程技术迭代下我国前驱体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金属基前驱体占比最大

前言:半导体前驱体材料作为集成电路制造薄膜沉积工艺的核心材料,得益于集成电路晶圆产能扩张、以及工艺制程技术迭代,近年其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8年我国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规模达到17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目前在前驱体材料市场中,硅基前驱体与属基前驱体是两大主流产品。其中金属基前驱体成为了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中第一大细分市场,占比近50%。

一、半导体前驱体材料是集成电路制造薄膜沉积工艺的核心材料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前驱体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系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关键材料之一,是集成电路制造薄膜沉积工艺的核心材料。

半导体前驱体材料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前道工艺中的薄膜沉积工艺,在气相沉积过程中形成符合集成电路制造要求的各类薄膜层。而薄膜沉积工艺是集成电路制造的三大核心工艺之一,薄膜沉积工艺所产生的薄膜是构成集成电路微观结构的主要“骨架”,也是影响芯片性能的功能材料层。薄膜沉积工艺包括物理薄膜沉积(PVD)、化学气相反应薄膜沉积(CVD)和原子层薄膜沉积(ALD)。因此可见,半导体前驱体材料是 ALD 和 CVD 薄膜沉积工艺的核心原材料。

半导体前驱体材料根据形成薄膜材料属性划分,可以分为硅基前驱体与金属基前驱体;根据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工序功能划分,可以分为High-K前驱体和Low-K前驱体。

前驱体材料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划分

分类标准

产品类型

产品举例

主要用途

根据形成薄膜材料属性划分

硅基前驱体

TEOSHCDSBDEAS

用于氧化硅和氨化硅等硅基薄膜沉积

金属基前驱体

TMA、四氯化钛、四氯化铪等

用于各类金属化合物薄膜沉积

根据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工序功能划分

High-K前驱体

三甲基硅烷(3MS)、四甲基硅烷等(4MS)

用于集成电路后端布线工序BEOL 中金属连线之间的绝缘介质,大部分属于硅基前驱体

Low-K前驱体

四氯化铪、四氯化锆

用于 High-K 金属栅极(HKMG薄膜沉积工艺的 High-K 介质层,大部分属于金属基前驱体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集成电路晶圆产能扩张带动前驱体材料需求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增加,加上各国贸易的不稳定,全球芯片供需出现失衡,国内晶圆代工企业接连宣布投资建造或规划建设新产线,以扩大晶圆产能,从而带动了前驱体材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6英寸及以上的晶圆制造生产线(不包含在建和中试线)共计63条,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及深圳地区。其中12英寸的生产线达40条,实际产能约为每月140万片(折合8英寸为每月315万片);8英寸的生产线有49条,产能约为每月140万片;6英寸的则为 77条,产能约为每月180万片(折合8英寸为每月101万片)。

2023年我国大陆晶圆制造产能分布

厂商

地点

晶圆厂

工艺制程

尺寸

规划产能(万片/月)

中芯国际

上海

中芯南方SN1

14nm FinFET

12

3.5

上海

中芯上海S1 Fab1

0.35um-90nm

8

13.5

上海

中芯上海S1 Fab2

0.35um-90nm

8

华虹集团

上海

华力一期Fab5

65nm/55nm 40nmLogic,RF, CISHV eNVM

12

4

上海

华力二期Fab6

28nm/22nmLogic RF CIS, eNVM

12

4

上海

华虹宏力Fab1

1.0 μm-90nm eNVM,Discrete,BCD,Logic/RF,CIS

8

17

上海

华虹宏力Fab2

8

17.8

上海

华虹宏力Fab3

8

积塔半导体

上海

Fab6

55nm特色工艺先导线(一阶段)40/28nm汽车电子芯片生产线(二阶段)

12

5

上海

Fab5

0.35-0.11um,模拟、功率器件

8

8

上海

Fab3

0.5-2.5um BCD,数模混合

8

3

上海

Fab2

1.0-0.8um BCD, IGBT

6

7

上海

Fab7

SiC MOSFET

6

3

鼎泰匠芯

上海

0.18/0.11umMOSFET,GBT,Logic,Analog

12

3

台积电

上海

Fab10

0.35-0.18μm CMOS

8

12

中芯国际

北京

中芯北京B1 Fab4

90nm-55nm

12

6.5

中芯北方B2

65nm-28nm

12

10

中芯北方B3

65nm-28nm

12

中芯京城FAB3P1

65nm-28nm

12

10

燕东微

北京

65nm功率器件、显示驱动、电源管理、硅光芯片

8

5

北京

90nm 以上MOSFETIGBTCMOSBCDMEMS

8

3

赛微电子

北京

Fab3

0.25um-lum MEMS BAW

8

3

中芯国际

深圳

中芯深圳G2 Fab16

65nm-28nm

12

4

深圳

中芯深圳G1 Fab15

0.35μum-0.15μum

8

7

方正微

深圳

Fab1

DMOSIGBTSBDFRDBiCMOSBCDGaN,SiC

6

5

深圳

Fab2

DMOSIGBTSBDFRDBiCMOSBCDGaNSiC

6

深爱半导体

深圳

DMOSMOSFETIGBT,FTD, TVS, GaN, SiC

6

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三、逻辑、存储芯片不断发展将带动前驱体材料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除了晶圆产能方面,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需求也随着芯片工艺制程技术迭代促使单位用量稳步提升。制程技术也被称为工艺制程或半导体制程,是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这一系列流程涵盖了光刻、蚀刻、离子注入以及化学气相沉积等关键步骤,它们共同决定了芯片上晶体管的尺寸和性能。目前,业界普遍将28nm视为成熟制程与先进制程的转折点。28nm及以上的制程工艺被称为成熟制程,而28nm以下的则被称为先进制程。随着制程技术的不断突破,目前已经发展到了2nm的先进水平。

例如在逻辑芯片方面: 逻辑芯片也称为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其是以微缩技术节点来提升芯片的集成度,使用多重曝光技术将多次通过刻蚀和薄膜沉积的工艺组合来完成微观结构加工。随着技术节点微缩的同时,低电阻率铜结合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集成方案将逐渐取代铝作为互连材料,以改善互连线性能,降低延迟。而随着金属栅电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带动金属基前驱体用量提升。目前逻辑芯片的制程已突破至2nm。

<strong>例如在逻辑芯片方面</strong><strong>: </strong>逻辑芯片也称为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其是以微缩技术节点来提升芯片的集成度,使用多重曝光技术将多次通过刻蚀和薄膜沉积的工艺组合来完成微观结构加工。随着技术节点微缩的同时,低电阻率铜结合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集成方案将逐渐取代铝作为互连材料,以改善互连线性能,降低延迟。而随着金属栅电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带动金属基前驱体用量提升。目前逻辑芯片的制程已突破至2nm。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FinFET 技术对外延和 ALD需求也明显增加,将推动更多外延工艺相关前驱体需求;多重曝光技术需要更多工艺步骤、更多沉积和刻蚀工序,从而增加 CVD 和 ALD 工艺相关前驱体材料的用量。总体而言,逻辑芯片多步骤均运用多种前驱体材料改善性能,且技术节点越先进,品种越多,对应用量和单价均将提高。

在存储芯片方面:该市场上的DRAM与逻辑芯片的技术发展路线类似,以微缩技术节点提高存储密度。同时,增大电容器表面积、增大介电常数以及降低介电材料的厚度是改善电容器存储性能的主要途径,而随着技术节点微缩,电容的深宽与倍数增加,需要单位价值量更高的High-K前驱体材料降低高深宽比刻蚀产生的各种缺陷。此外3DNAND的技术发展路线主要通过增加立体硅层的方式,既能提高单位面积存储密度,增加容量,又能改善存储单元性能,控制成本。在此背景下,薄膜沉积与刻蚀工艺的技术要求显著提升。因此在3D结构中,需要进行几十层甚至上百层薄膜堆叠材料的生长。而随着堆叠层数逐渐增加,前驱体材料单位用量将翻倍增长。

2024年以来,当前全球AI浪潮推动存储需求爆发,叠加终端需求逐步回暖,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回升,存储芯片市场加速复苏,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5%,其中存储表现亮眼,同比增长86%。

在全球市场的带动下,目前我国存储芯片市场也显示出正在逐步复苏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约为5400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恢复增长至5513亿元。

在全球市场的带动下,目前我国存储芯片市场也显示出正在逐步复苏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约为5400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恢复增长至5513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四、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将于2028年达到179.9亿元

得益于集成电路晶圆产能扩张、以及工艺制程技术迭代,近年我国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规模从24.2亿元增长至5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4%。预计到2028年我国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规模达到179.9亿元,在2023-2022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7%。

得益于集成电路晶圆产能扩张、以及工艺制程技术迭代,近年我国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规模从24.2亿元增长至5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4%。预计到2028年我国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规模达到179.9亿元,在2023-2022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7%。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五、硅基前驱体属基前驱体目前市场两大主流产品

目前在前驱体材料市场中,硅基前驱体与属基前驱体是两大主流产品。有数据显示,在2023年前驱体材料市场中,硅基前驱体25.6亿元,占比47.06%;金属基前驱体26.9亿元,占比49.66%。

目前在前驱体材料市场中,硅基前驱体与属基前驱体是两大主流产品。有数据显示,在2023年前驱体材料市场中,硅基前驱体25.6亿元,占比47.06%;金属基前驱体26.9亿元,占比49.66%。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硅基前驱体方面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硅基前驱体主要用于生产氧化硅、氮化硅薄膜,用来辅助存储、逻辑芯片制造光刻工艺中微影技术的实现。同时,氧化硅和氮化硅前驱体能够保护集成电路栅极的电气性能。比较典型的硅基前驱体包括TEOS(正硅酸乙酯)、HCDS(六氯乙硅烷)、BDEAS(双(二乙氨基)硅烷)等。

近年随着全球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对高性能芯片需求激增,使得作为这些技术核心材料之一的硅基前驱体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硅基前驱体市场规模从12.3亿元增长到25.6亿元。预计2028年我国硅基前驱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2.6亿元,在2023-202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2%。

近年随着全球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对高性能芯片需求激增,使得作为这些技术核心材料之一的硅基前驱体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硅基前驱体市场规模从12.3亿元增长到25.6亿元。预计2028年我国硅基前驱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2.6亿元,在2023-202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2%。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金属基前驱体成为了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中第一大细分市场。近年来我国金属基前驱体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到目前已成为了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第一大细分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金属基前驱体市场规模达到了26.9亿元,占比49.66%。预计到2028年我国金属基前驱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03.4亿元,在2023-202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30.9%。

<strong>金属基前驱体成为了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中第一大细分市场。</strong>近年来我国金属基前驱体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到目前已成为了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第一大细分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金属基前驱体市场规模达到了26.9亿元,占比49.66%。预计到2028年我国金属基前驱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03.4亿元,在2023-202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30.9%。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技术定乾坤: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深陷价格内卷、效能、安全与路线之争

技术定乾坤: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深陷价格内卷、效能、安全与路线之争

在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与深刻变局。短期来看,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内卷”已成为行业最直接的冲击。由于前期大量资本涌入,规划产能已远超实际需求,导致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进而触发了激烈的“价格战”。叠加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电芯售价几近腰斩,企业毛利率被严重挤压至极低水平,部分中

2025年11月14日
政策+技术+产能三重驱动 我国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提速 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为先锋

政策+技术+产能三重驱动 我国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提速 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为先锋

进入2025年下半年,我国钙钛矿电池行业迎来里程碑式发展:实验室效率突破27%大关、国家级中试平台政策落地、多条GW级产线相继投产,三大核心驱动力形成共振,推动这一新兴技术从科研走向产业的关键跨越。

2025年11月14日
风电蓬勃发展为我国风电纤维织物带来广阔需求空间 风机大型化倒逼行业高端升级

风电蓬勃发展为我国风电纤维织物带来广阔需求空间 风机大型化倒逼行业高端升级

近年受益于国家政策引导、产业竞争力增强、海上风电发展以及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等因素,我国风电装机量持续攀升。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5.79亿千瓦,同比增长22.1%。其中1-8月新增装机容量为5784万千瓦,同比增长72.1%。在风电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风电叶片行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市场规

2025年11月12日
全球绿氨行业竞赛:中国如何成为主要供应国?

全球绿氨行业竞赛:中国如何成为主要供应国?

绿氨作为一种在生产过程中实现零碳排放的绿色化学品与能源载体,正从概念走向落地。面对我国风电、光伏装机量激增带来的消纳压力,绿氨产业有望成为破解难题的重要路径。在强有力的政策指引下,中国凭借“三北”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已规划了超过2000万吨的庞大产能,成为全球绿氨供应的核心力量。

2025年11月06日
中国主导全球锂电铜箔供应链 极薄化筑高壁垒 行业盈利逐步修复

中国主导全球锂电铜箔供应链 极薄化筑高壁垒 行业盈利逐步修复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复苏,叠加储能等新兴领域需求爆发,锂电池出货量持续高增,进而带动锂电铜箔需求稳步攀升。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锂电铜箔出货量达84万吨,同比增长 21.74%。预计2027年,全球锂电铜箔市场出货量将达140万吨,2024-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8.56%。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集中供热行业分析: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 价格市场化改革正破冰

我国集中供热行业分析: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 价格市场化改革正破冰

中国集中供热行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一方面,煤炭作为其发展的“压舱石”地位依然稳固,以热电联产为主的高效燃煤供热仍是当前市场的主力,支撑着超过115亿平方米、并持续稳定增长的庞大供热需求,且市场区域集中度高,山东省位居全国之首。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下,行业面临着清洁化改造与能效提升的刚性要求,驱动着天

2025年11月05日
风电拉动全球碳纤维行业需求强势复苏 中国巩固产能领先地位并迈向价值链重构阶段

风电拉动全球碳纤维行业需求强势复苏 中国巩固产能领先地位并迈向价值链重构阶段

下游多领域回暖,碳纤维需求复苏。得益于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持续推进以及风电技术的不断革新,风电市场一改前几年的疲软状态,2024年实现了120%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碳纤维需求的重要力量。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六氟磷酸锂行业:需求激增与产能理性释放下价格强势反弹 市场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六氟磷酸锂行业:需求激增与产能理性释放下价格强势反弹 市场马太效应加剧

进入2025年以来,随着下游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强劲增长,叠加储能市场爆发式扩张,六氟磷酸锂(LiPF₆)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核心原材料,其市场需求呈现快速攀升趋势。据机构统计,2025年7月我国六氟磷酸锂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已接近70%,其中头部厂商多氟多、天际股份、石磊氟材均实现满产,而产能最大的天赐材料排产在8月创新

2025年1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