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内燃机行业现状分析:销量回升且以汽油内燃机为主 进口均价大幅上涨

随着下游需求回暖,2023年我国内燃机销量回升,同比增长3.67%;2024年1-10月其销量继续回升,相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4.6%。目前,我国内燃机下游应用以乘用车和摩托车为主,2023年合计占比超过70%。从进出口来看,近年来我国内燃机进口量持续下滑,但进口均价持续上涨;同时出口量呈现先升后降态势,出口均价则自2021年起逐年增长。

1.内燃机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内燃机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转速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包括乘用车、摩托车、商用车、船舶等)、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农业机械、园林机械等领域。它分类方式多样,种类较多。如按燃料类型划分,其可分为柴油内燃机、汽油内燃机和新能源及替代燃料内燃机;若按用途划分,其又可以分为乘用车用、摩托车用、商用车用、工程机械用、船用、农用、发电机组用、园林机械用等内燃机等。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转速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包括乘用车、摩托车、商用车、船舶等)、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农业机械、园林机械等领域。它分类方式多样,种类较多。如按燃料类型划分,其可分为柴油内燃机、汽油内燃机和新能源及替代燃料内燃机;若按用途划分,其又可以分为乘用车用、摩托车用、商用车用、工程机械用、船用、农用、发电机组用、园林机械用等内燃机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内燃机销量回升,以汽油内燃机为主

2017-2020年,受下游需求减少影响,我国内燃机销量持续下滑,由5645.38万台下降至4681.31万台;2021年汽车、摩托车等下游市场产销形势较好,对内燃机需求有所增加,促使其销量回升,达到5047.36万台,同比增长7.82%;不过,2022年摩托车、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园林机械等下游市场需求低迷,使得其销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达到4315.47万台,同比下降14.5%;随着下游需求回暖,2023年其销量又开始回升,达到4473.76万台,同比增长3.67%;伴随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开展,2024年我国内燃机销量继续回升,1-10月销量达到3839.26万台,相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4.6%。

2017-2020年,受下游需求减少影响,我国内燃机销量持续下滑,由5645.38万台下降至4681.31万台;2021年汽车、摩托车等下游市场产销形势较好,对内燃机需求有所增加,促使其销量回升,达到5047.36万台,同比增长7.82%;不过,2022年摩托车、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园林机械等下游市场需求低迷,使得其销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达到4315.47万台,同比下降14.5%;随着下游需求回暖,2023年其销量又开始回升,达到4473.76万台,同比增长3.67%;伴随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开展,2024年我国内燃机销量继续回升,1-10月销量达到3839.26万台,相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4.6%。

数据来源:中内协会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从细分市场来看,汽油内燃机是我国内燃机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023年销量占比达到88.48%;其次为柴油内燃机,达到11.44%。

从细分市场来看,汽油内燃机是我国内燃机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023年销量占比达到88.48%;其次为柴油内燃机,达到11.44%。

数据来源:中内协会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3.内燃机完成功率稳步上升

随着生产技术提高和对大功率内燃机产品需求提升,自2020年起,我国内燃机完成功率稳步回升,由2020年的260349.91万千瓦增长至2023年的296188.60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39%。

随着生产技术提高和对大功率内燃机产品需求提升,自2020年起,我国内燃机完成功率稳步回升,由2020年的260349.91万千瓦增长至2023年的296188.60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39%。

数据来源:中内协会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4.乘用车为我国内燃机下游最大应用市场

我国内燃机下游应用以乘用车和摩托车为主,二者2023年合计占比达到76.13%。其中,乘用车为我国内燃机下游最大应用市场,2023年占比达到43.64%;其次为摩托车,占比达到32.49%;农业机械、商用车、园林机械、发电机组占比分别为8.86%、5.96%、3.28%和3.14%。

由上可见,我国内燃机下游应用以乘用车和摩托车为主,二者2023年合计占比达到76.13%。其中,乘用车为我国内燃机下游最大应用市场,2023年占比达到43.64%;其次为摩托车,占比达到32.49%;农业机械、商用车、园林机械、发电机组占比分别为8.86%、5.96%、3.28%和3.14%。

数据来源:中内协会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乘用车和商用车:

‌‌根据用途的不同,我国汽车可划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因此,内燃机行业发展也受到汽车行业影响。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总体维持在2500万辆以上,且自2021年起逐年上升,2023年达到3016.1万辆,同比增长11.62%。其中,乘用车产量达到2612.4万辆,占比86.62%;商用车达到403.7万辆,占比13.38%。虽然汽车行业正逐步向电动化转型,但传统燃油汽车占汽车市场份额仍然较高,2023年超过60%,为内燃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内燃机依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和纯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可油可电的属性,缓解了现阶段用户对于补能的焦虑。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耗油量比传统燃油汽车平均低约1/3,也可以减少碳排放。凭借着上述优势,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不可忽视的的力量,市场发展迅速。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为例,近年来随着油电混合技术提高和市场需求推动,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量快速上升,由2019年的17.9万辆上升至2023年的254.8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4.24%,有利于内燃机行业发展。

‌‌根据用途的不同,我国汽车可划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因此,内燃机行业发展也受到汽车行业影响。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总体维持在2500万辆以上,且自2021年起逐年上升,2023年达到3016.1万辆,同比增长11.62%。其中,乘用车产量达到2612.4万辆,占比86.62%;商用车达到403.7万辆,占比13.38%。虽然汽车行业正逐步向电动化转型,但传统燃油汽车占汽车市场份额仍然较高,2023年超过60%,为内燃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内燃机依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和纯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可油可电的属性,缓解了现阶段用户对于补能的焦虑。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耗油量比传统燃油汽车平均低约1/3,也可以减少碳排放。凭借着上述优势,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不可忽视的的力量,市场发展迅速。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为例,近年来随着油电混合技术提高和市场需求推动,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量快速上升,由2019年的17.9万辆上升至2023年的254.8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4.24%,有利于内燃机行业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观研天下整理

摩托车:

在摩托车领域,内燃机广泛应用于燃油摩托车产品中。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燃油摩托车产量和销量总体维持在1300万辆以上,且呈现波动变化态势,2023年有所回升,分别达到1415.13万辆和1418.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3%和2.85%。这也使得摩托车用内燃机销量变化态势与摩托车产销量保持一致,2023年回升至1453.58万台,同比增长0.79%。

在摩托车领域,内燃机广泛应用于燃油摩托车产品中。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燃油摩托车产量和销量总体维持在1300万辆以上,且呈现波动变化态势,2023年有所回升,分别达到1415.13万辆和1418.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3%和2.85%。这也使得摩托车用内燃机销量变化态势与摩托车产销量保持一致,2023年回升至1453.58万台,同比增长0.79%。

数据来源:中国摩托车商会等、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摩托车商会等、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内协会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5.内燃机进口均价持续上涨

我国是内燃机净出口国,近年来进口量始终小于出口量,且进口量呈现持续下滑态势,2023年达到81.57万台,同比下降28.73%;出口量则呈现先升后降态势,2023年达到1520.91万台,同比下降9.35%。此外,由于我国内燃机进口多为高端产品,附加值高,这也使得其进口均价远大于出口均价,是出口均价的7-15倍左右。具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内燃机进口均价持续上涨,2023年更是激增到5335.99万美元/万台,同比上升43.96%;出口均价则自2021年起持续上升,2023年达到343.04万美元/万台,同比增长11.04%。

我国是内燃机净出口国,近年来进口量始终小于出口量,且进口量呈现持续下滑态势,2023年达到81.57万台,同比下降28.73%;出口量则呈现先升后降态势,2023年达到1520.91万台,同比下降9.35%。此外,由于我国内燃机进口多为高端产品,附加值高,这也使得其进口均价远大于出口均价,是出口均价的7-15倍左右。具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内燃机进口均价持续上涨,2023年更是激增到5335.99万美元/万台,同比上升43.96%;出口均价则自2021年起持续上升,2023年达到343.04万美元/万台,同比增长11.04%。

数据来源:中内协会数据、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内协会数据、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内协会数据、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风力发电齿轮箱行业分析:下游需求上升 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40亿美元

我国风力发电齿轮箱行业分析:下游需求上升 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40亿美元

风电齿轮箱主要功能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匹配发电机需要的转速。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减少碳排放背景下,全球风电行业总体快速发展,2023年风电新增装机量116.6GW,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TW,风力发电齿轮箱市场规模大约为56.8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88.26亿美元。

2025年01月14日
我国物流无人机行业需求释放 政策推动渗透率提升 支线运输及快递企业争相布局

我国物流无人机行业需求释放 政策推动渗透率提升 支线运输及快递企业争相布局

从细分市场看,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支线无人机运输需求逐渐旺盛,天域航通、山河华宇、郎星、白鲸航线等相关公司布局进展随之加快;随着快递行业竞争加剧,顺丰、京东等头部玩家开始由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与产业化延伸,无人机快递布局正不断推进。

2025年01月14日
三大因素推动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

三大因素推动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中的重要分支,在人口老龄化、政策、技术等因素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容,2019-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41%。同时,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始终始终高于全球水平。从产量来看,2022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下降29.91%;但自2023年起其产量不断回升,且增速逐渐

2025年01月13日
我国计量校准行业应用广、需求潜力大 市场不断放量下机构数量与营收持续增长

我国计量校准行业应用广、需求潜力大 市场不断放量下机构数量与营收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计量校准行业市场容量正在逐步释放,相关机构数量与营收持续增长。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16-2023年我国计量校准机构数量从607家增长到791家,复合增长率为3.9%;计量校准机构的营收总额从56.68亿元增长到123.9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1.8%。

2025年01月13日
我国油气弹簧行业应用向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拓展 产品仍集中于低端领域

我国油气弹簧行业应用向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拓展 产品仍集中于低端领域

随着油气悬架产品应用拓展至乘用车领域,油气弹簧行业将迎来新增长点。国内量产油气弹簧的企业较少,主要企业包括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湖北优软、中航气弹簧、重庆铁马等。由于技术不成熟,我国油气弹簧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存在差距,以低端产品为主,中高端产品占比较小。

2025年01月13日
“节能减排”“降油增化”助推换热设备行业增长 绝对龙头尚未出现 市场较分散

“节能减排”“降油增化”助推换热设备行业增长 绝对龙头尚未出现 市场较分散

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换热设备企业在技术、品牌、服务等方面存在优势,主要集中于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在规模、成本、渠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压力,主要分布于中低端市场。目前我国换热设备企业竞争实力相当,尚未出现绝对龙头,市场较分散。

2025年01月13日
汽车智能化趋势下线控制动系统行业渗透率可观 EMB前景广阔 国产替代势头强劲

汽车智能化趋势下线控制动系统行业渗透率可观 EMB前景广阔 国产替代势头强劲

相比传统制动系统,线控制动系统具备稳定、高效、节能等优势。线控制动系统支撑智能驾驶功能的实现,国内汽车智能化大势下,线控制动系统渗透率可观。目前线控制动系统以EHB为主流,但随着智能驾驶进入L5 阶段,能提供更精确制动执行的EMB的重要性将逐渐凸显。

2025年01月08日
全球光学显微镜行业渗透率较高 亚太地区增长领衔 中国政策加速推进国产化

全球光学显微镜行业渗透率较高 亚太地区增长领衔 中国政策加速推进国产化

近年来国内需求带动技术和制造设备领域持续突破,我国在高端光学显微镜领域取得一定进展,诸如麦克奥迪、舜宇光学科技、永新光学等企业快速发展并具备高端产品生产制造能力,逐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未来,随着支持显微镜国产化相关政策出台,我国光学显微镜国产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2024年12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