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储能逆变器行业市场规模已破百亿元 但核心部件正面临“卡脖子”难题

储能逆变器是储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随着储能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我国储能逆变器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容,目前已突破百亿元。不过,我国储能逆变器核心器件——IGBT自给率低,面临“卡脖子”难题。此外,我国储能逆变器行业参与者多为光伏逆变器企业,行业集中度高,2021年CR5达到82%。

1.利好政策推动下,储能逆变器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储能逆变器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储能逆变器是储能系统与电网中间实现电能双向流动的核心部件,也是储能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微型逆变器等几种。它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直流电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存储的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输出,以满足家庭、企业或电网等的用电需求。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正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从推动储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等多个方面,促进储能行业发展。作为储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之一,储能逆变器也将受益于储能利好政策的推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储能逆变器是储能系统与电网中间实现电能双向流动的核心部件,也是储能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微型逆变器等几种。它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直流电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存储的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输出,以满足家庭、企业或电网等的用电需求。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正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从推动储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等多个方面,促进储能行业发展。作为储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之一,储能逆变器也将受益于储能利好政策的推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整理

我国储能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1年7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结合系统实际需求,布局一批配置储能的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项目,通过储能协同优化运行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为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及一定调峰能力。
2021年9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2021年10月 国务院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2022年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
2023年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鼓励以企业为主导,开展面向市场和产业化应用的研发活动,扩大光伏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等智能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广基于优势互补功率型和能量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混合储能系统。
2024年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聚焦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电力系统各类应用场景,开发新型储能多元技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所需的储能技术产品矩阵,实现多时间尺度储能规模化应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市场需求推动下,储能逆变器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和利好政策引领下,我国储能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我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快速上升,且增速逐渐加快,2023年达到86.5GW,同比增长45.6%。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对储能逆变器的旺盛需求,行业也迅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储能逆变器市场规模快速扩容,由2020年的22.1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104.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7.79%。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和利好政策引领下,我国储能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我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快速上升,且增速逐渐加快,2023年达到86.5GW,同比增长45.6%。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对储能逆变器的旺盛需求,行业也迅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储能逆变器市场规模快速扩容,由2020年的22.1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104.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7.79%。

数据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储能逆变器核心器件自给率低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储能逆变器的核心器件,性能决定了储能逆变器的性能,约占逆变器价值量的20%-30%。IGBT行业技术门槛高,再加上国内IGBT厂商起步较晚,市场主要被英飞凌、三菱电机等国外企业垄断,自给率低。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IGBT自给率在逐步提升,但2022年仍不足30%,面临“卡脖子”难题,对储能逆变器成本影响较大。基于国家相关政策中提出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的要求,“国产替代”将会是未来IGBT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IGBT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将有效降低其成本价格,为储能逆变器带来可观的降本空间。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储能逆变器的核心器件,性能决定了储能逆变器的性能,约占逆变器价值量的20%-30%。IGBT行业技术门槛高,再加上国内IGBT厂商起步较晚,市场主要被英飞凌、三菱电机等国外企业垄断,自给率低。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IGBT自给率在逐步提升,但2022年仍不足30%,面临“卡脖子”难题,对储能逆变器成本影响较大。基于国家相关政策中提出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的要求,“国产替代”将会是未来IGBT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IGBT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将有效降低其成本价格,为储能逆变器带来可观的降本空间。

数据来源:Yole、观研天下整理

4.储能逆变器行业集中度高

在广阔前景吸引下,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科华数能、索英电气等企业纷纷入局储能逆变器行业。由于储能逆变器与光伏逆变器在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相似度,且原材料供货商和销售渠道重叠度较高。因此,储能逆变器行业参与者多为光伏逆变器企业,如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科士达、锦浪科技等。这些企业通过共享光伏逆变器销售渠道和品牌资源,发展储能逆变器业务,拓展新的业绩增长点。此外,我国储能逆变器行业集中度高,2021年CR5达到82%。其中,上能电气市场份额国内排名第一,达到29%;其次为科华数能,达到25%。

在广阔前景吸引下,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科华数能、索英电气等企业纷纷入局储能逆变器行业。由于储能逆变器与光伏逆变器在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相似度,且原材料供货商和销售渠道重叠度较高。因此,储能逆变器行业参与者多为光伏逆变器企业,如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科士达、锦浪科技等。这些企业通过共享光伏逆变器销售渠道和品牌资源,发展储能逆变器业务,拓展新的业绩增长点。此外,我国储能逆变器行业集中度高,2021年CR5达到82%。其中,上能电气市场份额国内排名第一,达到29%;其次为科华数能,达到2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消费市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典型的周期波动中不断进化。当前,在“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行业正经历着由国内投资驱动向“政策、技术、出口”三轮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巨大的升级潜力。

2025年11月03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近年来,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受多重驱动力而快速上升。尤其是,北美与欧洲作为全球私家泳池存量最大的地区,其设备更新需求构成了行业稳定的基本盘,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以智能、高效的新型机器人替代老旧的手动设备或初代产品。与此同时,伴随“懒人经济”与消费升级趋势的全球化渗透,尤其是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壮大,人们为提升生活品质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平面磨床作为磨床市场第二大品类,2025年一季度市场份额约15%,其发展深度受益于汽车、光伏、模具等多领域下游需求的协同拉动。行业整体国产化程度较高,头部国产企业占据主导,但高端供给仍需进口。不过贸易格局正持续优化,2025年1-9月逆差额大幅收窄,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在技术持续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

2025年11月03日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