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AEM电解槽行业分析:尚未进入产业化阶段 国产企业纷纷布局

1、AEM电解槽制氢成本低、稳定性高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AEM电解槽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AEM电解水技术基于AWE和PEM制氢技术发展起来。AEM制氢使用纯水或低浓度碱液作为电解质,水由阳极穿过AEM膜渗透到阴极,在阴极发生析氢反应产生OH-和氢气,OH-穿过AEM膜传导到阳极,并在阳极发生析氧反应。AEM电解槽与PEM电解槽结构相似,电解小室主要由阴离子交换膜、催化剂层、气体扩散层和双极板组成。

AEM优势

序号

优势简介

1

无贵金属催化剂、未来商业化后可以实现低成本

2

电流密度较高,能够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运行,拥有较高的电解效率

3

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未来适合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

4

制氢稳定性高、制氢纯度较高,可以有效隔绝氢气和氧气

5

AWE电解槽体积小

6

AWE使用的碱液浓度更低,具有易处理、安全性高、降低运维成本等优点,可以实现绿色制造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AEM技术现状与未来关键性能指标

指标

2020

2050年目标

研发重点

电压范围(V)

1.4~2.0

<2

电催化剂

工作温度(°C)

40~60

80

膜、电催化剂

电池压力(MPa)

<3.5

>7.0

正常电流密度(A/cm2)

0.2~2

>2

膜、电催化剂

电堆产氢功耗(KWh/Kg)

51.5~66

<42

电催化剂、膜

系统产氢功耗(KWh/Kg)

57~69

<45

氢厂平衡

负载范围

5~100%

5~200%

电解效率

52~67%

>75%

电催化剂

H2纯度

99.9~99.999%

>99.9999%

电堆生命周期(h)

>5000

100000

膜、电极

1MW电堆成本(USD/KW)

未知

<100

膜电极

10MW系统成本(USD/KW)

未知

<200

整流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全球AEM电解槽仍处于研发初期,仅欧美部分厂商取得突破

目前,全球AEM电解槽行业仍处于研发初期,仅欧美部分厂商取得突破。欧盟FCH-JU于2020年启动AEM电解水制氢研发集群项目,其中由德国Evonik和Enapter等牵头的CHANNEL项目主要研究和开发2KW的AEM电解水系统,多个欧盟国家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核心部件的研发。2023年5月德国Enapter推出全球首个MW级AEM电解槽;意大利Ansaldo Energia于2024年1月成功测试MW级AEM样机。不过,AEM电解槽大规格、高功率都尚待验证。

德国EnapterEvonikAEM电解系统研制CHANNEL项目

研究机构/企业

主要职责

挪威Sintef研究所

整个项目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德国Evonik(赢创)

负责阴离子交换膜的开发和部分实地测试工作

德国Enapter

负责设计、制造和测试AEM电解设备,并提供AEM系统所需的相应辅助设备

挪威科技大学

负责阴极镍基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

负责阳极镍基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并协助组装AEM电解设备

荷兰壳牌

作为项目顾问,负责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未来的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AEM电解槽行业未进入产业化阶段,但企业发力明显

由于AEM核心部件AEM膜、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尚未成熟,尤其是AEM膜的规模化和国产化难度最大。

我国AEM电解槽行业面临的挑战

挑战

简介

AEM膜的离子传导率较低

AEM膜的OH-离子传导率仅约PEM膜传导H+的一半

AEM膜的稳定性较低

AEM膜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聚合物主链和有机阳离子基团易受OH-进攻而发生化学降解,降低了电解槽的稳定性和寿命

AEM膜需具备亲水性

对水分子的透过性较高,但可能导致水的损失和电解槽的效率降低

AEM膜具有较高阻隔气体性能

需具备良好的阻隔气体性能,同时隔绝电子让化学反应涉及的电子通过外电路传递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近几年,我国国产AEM电解槽企业发力明显。例如,稳石氢能于2023年推出2.5KW和10KW级别的AEM电解槽系统;清能股份在AEM膜上实现突破,在最新研制AEM槽实现42KWh制取1Kg氢气的超低能耗,并将铱和钛替换为低成本、储量丰富的材料。在核心材料与零部件方面,全球仅德国赢创Evonik、加拿大Ionomr、亿纬氢能、清能股份等成功研制出阴离子交换膜。

我国AEM电解槽行业相关企业进展情况

代表性企业和研究机构

主要进展

稳石氢能

1)基于对高强度阴离子膜的研究积累,对非贵金催化剂性能不断的突破,于2023年推出首款2.5KW电解槽系统,同年推出10KW电解槽系统。220246月,基于对可控弹性支撑层、热固化催化剂和密封的突破,稳石氢能完成了单槽250KW测试验证。3)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实施以及产能效应释放,据悉,稳石氢能将在2024年四季度完成单槽1兆瓦AEM系统并发布。

亿纬氢能

2024326日,亿纬氢能100KW AEM电解槽产品发布,采用使用自主研发的膜电极体系。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推出兆瓦级AEM电解槽产品。

清能股份

120242月,宣布在新型AEM膜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220246月,通过不断革新技术,清能股份的科学家们已经验证AEM电解槽在实验室条件下以0.35A/cm²的电流密度和1.56V/cell的电压下稳定运行。在此次AEM的技术创新中,清能股份发明了一种新型电极结构(专利申请中),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稳定性。同时,将铱和钛从电解槽设计中剔除,替换使用低成本、储量丰富的材料。3)据悉,清能股份计划在2024年底推出新型兆瓦级高效率的AEM电解槽。

卧龙英耐德

20243月由德国Enapter和卧龙电驱合资设立,致力于AEM电解槽技术相关产品在中国区域的发展。

德林海零碳

是上市公司无锡德林海的全资子公司,20244月德林海零碳发布了“全球首创1Nm³/h 22M PaAEM电解槽”重要研究成果。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20244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自支撑非贵金属OER电极设计及其在阴离子交换膜(AEM)海水电解应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普发动力

20245月展出3KW AEM制氢系统,公司AEM制氢系统共3KW30KW200KW3个系列,额定工况下能耗低至4.5KWh/Nm³,适应波动范围20%~11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热泵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马太效应显现 份额向头部集中

我国热泵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马太效应显现 份额向头部集中

我国热泵行业产业链完整,且长期获得强劲政策支持,发展基础扎实。尽管2024 年受内需疲软、出口低迷双重影响,行业短期承压,但2025年行业出口端已显现积极信号,出口市场显著回暖。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参与者多元,专业厂商与跨界企业共同竞逐,2024年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市场份额向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产品竞争力、渠道渗透力与品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激光设备行业现状:传统切割承压出海 动力电池焊接将驱动市场增长

我国激光设备行业现状:传统切割承压出海 动力电池焊接将驱动市场增长

受益于全球最大激光应用市场的优势,我国激光设备销售市场也已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约为218亿美元。其中,中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占比达到56.6%,较去年增长0.6%。

2025年10月11日
技术迭代驱动百亿市场 我国光伏湿法设备行业需求持续高释放

技术迭代驱动百亿市场 我国光伏湿法设备行业需求持续高释放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国家“双碳”战略的强劲驱动下,中国光伏产业持续高速发展,作为产业链关键支撑环节的光伏湿法设备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湿法设备专注于电池片制造的清洗、制绒、刻蚀等核心工序,其工艺水平直接决定最终产品的转换效率与良率,是光伏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石。

2025年10月10日
核心部件迎风起 我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行业增量需求规模超百亿

核心部件迎风起 我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行业增量需求规模超百亿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密集度已达全球平均水平的近3倍,但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在自动化升级与“机器换人”的大潮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总需求量已从2021年的93.11万台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136.60万台。与此同时,应用场景从传统汽车、3C制造向光伏、锂电等新兴领域的快速渗透,持续创造着多元化的市场

2025年10月09日
风电维持高景气 风电变压器行业有望不断扩容 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风电维持高景气 风电变压器行业有望不断扩容 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国内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引领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屡创新高。2023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79.37GW,2024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 86.99GW。

2025年10月05日
AUV研制跻身全球前列 HOV高度国产化 我国深海潜水器行业应用多点开花驱动新风口

AUV研制跻身全球前列 HOV高度国产化 我国深海潜水器行业应用多点开花驱动新风口

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从研究、设计、制造、应用、服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整套体系,在自主推进式水下航行器方面研究较早,商业化较为成熟。以美国为例,美国现有在研、在役多项水下无人潜航器,覆盖各种排水量和动力类型,用途涵盖海洋环境调查、侦察与反水雷、察打一体化等任务。美国较有代表性的UUV 如 Bluefin 系列、Iver 系

2025年10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