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养殖规模化加速或推动非瘟疫苗行业扩容 市场研发、商业化正稳步推进

1、养殖规模化加速或推动非瘟疫苗行业扩容

自2018年我国爆发非瘟疫情之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进入规模化加速期。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大国,占据全球生猪总养殖量57%左右,行业产值超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农业总产值约1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72662万头,同比增长3.8%。母猪存栏同样可观,达到4142万头,同比下降5.7%,产能去化趋缓。而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可以通过提升动保产品渗透率以及提升头均医药防疫费两条路径推动非瘟疫苗行业扩容。

自2018年我国爆发非瘟疫情之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进入规模化加速期。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大国,占据全球生猪总养殖量57%左右,行业产值超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农业总产值约1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72662万头,同比增长3.8%。母猪存栏同样可观,达到4142万头,同比下降5.7%,产能去化趋缓。而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可以通过提升动保产品渗透率以及提升头均医药防疫费两条路径推动非瘟疫苗行业扩容。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2022年3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要求全面推进“先打后补”工作,在2025年年底前逐步全面停止政府招标采购强制免疫疫苗。通常情况下,市场苗较政采苗品质更好、采购单价较高,政采苗退出或为市场苗规模扩大打开增量空间。

2、非瘟疫苗行业研发稳步推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非瘟疫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自2018年非瘟病毒传入我国后,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积极推动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基本明确了疫苗研发的主要技术路线。例如,2021年12月20日,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专项2021年度揭榜挂帅项目中,包括分别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牵头的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研发、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研发和非洲猪瘟活载体疫苗研发等项目。根据文献以及草根调研,目前国内非瘟疫苗研发路线主要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活载体疫苗已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非瘟疫苗主要研发路径情况

研发路径

主导研发机构

合作研发单位

研发进展

基因缺失活疫苗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临床试验

基因缺失灭活疫苗

军事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

/

临床试验

亚单位疫苗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普莱柯、中农威特等

已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生物股份、中牧股份、国药动保

已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科前生物

/

实验室研究

活载体疫苗

科前生物

/

已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实验室研究

mRNA疫苗

生物股份

/

实验室研究

申联生物

/

实验室研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实行行政审批制,从研发到上市前通常需要经过基础性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临床研究、新兽药注册、批准文号审批和生产应用等阶段。根据2021年4月15日开始施行的《兽药注册评审工作程序》,新兽药注册评审方式分为一般评审、优先评审和应急评价三种方式。对于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所需的兽药,农业农村部可启动应急评价,重点把握兽药产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非关键资料可暂不提供。对于活载体疫苗而言,在进入临床研究之前还需要申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新兽药研发与注册流程图

<strong>新兽药研发与注册流程图</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非瘟疫苗行业商业化或将稳步推进

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要求在2025年年底前逐步全面停止政府招标采购强制免疫疫苗,预计非瘟疫苗上市后通过市场化形式销售的可能性较大,参考口蹄疫、圆环等疫苗的市场化定价,预计销售价格为10元/头份;假设每头生猪免疫2次,母猪免疫3次;假设我国年生猪出栏6.75亿头、能繁母猪存栏4300万头。预计商业化之后,非瘟疫苗渗透率或达到80%的较高水平,所以非瘟疫苗商业化或将为行业带来近118亿元的市场规模。

非瘟疫苗市场空间敏感性分析

市场空间(亿元)

单价(元头份)

渗透率

5

10

15

20

20%

15

30

44

59

40%

30

59

89

118

60%

44

89

133

177

80%

59

118

177

237

100%

74

148

222

29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益生元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正日益广泛。从富含益生元的低温酸奶、乳酸菌饮料等乳制品,到添加低聚果糖的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再到功能性饮料及膳食补充剂,随着消费者对肠道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益生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从单一功能向多维度健康赋能转变,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核心驱动力。目前益生元在各类食品中已被广泛

2025年11月11日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盐酸氨丙啉技术壁垒高,反应链条长,控制要求严格,市场参与者较少,代表包括美国辉宝、大洋生物、绿洲化工、东康源科技、众合化工等。其中美国辉宝和中国大洋生物市占率合计超90%,呈现双寡头格局。

2025年11月07日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