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养殖规模化加速或推动非瘟疫苗行业扩容 市场研发、商业化正稳步推进

1、养殖规模化加速或推动非瘟疫苗行业扩容

自2018年我国爆发非瘟疫情之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进入规模化加速期。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大国,占据全球生猪总养殖量57%左右,行业产值超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农业总产值约1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72662万头,同比增长3.8%。母猪存栏同样可观,达到4142万头,同比下降5.7%,产能去化趋缓。而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可以通过提升动保产品渗透率以及提升头均医药防疫费两条路径推动非瘟疫苗行业扩容。

自2018年我国爆发非瘟疫情之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进入规模化加速期。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大国,占据全球生猪总养殖量57%左右,行业产值超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农业总产值约1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72662万头,同比增长3.8%。母猪存栏同样可观,达到4142万头,同比下降5.7%,产能去化趋缓。而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可以通过提升动保产品渗透率以及提升头均医药防疫费两条路径推动非瘟疫苗行业扩容。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2022年3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要求全面推进“先打后补”工作,在2025年年底前逐步全面停止政府招标采购强制免疫疫苗。通常情况下,市场苗较政采苗品质更好、采购单价较高,政采苗退出或为市场苗规模扩大打开增量空间。

2、非瘟疫苗行业研发稳步推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非瘟疫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自2018年非瘟病毒传入我国后,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积极推动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基本明确了疫苗研发的主要技术路线。例如,2021年12月20日,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专项2021年度揭榜挂帅项目中,包括分别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牵头的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研发、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研发和非洲猪瘟活载体疫苗研发等项目。根据文献以及草根调研,目前国内非瘟疫苗研发路线主要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活载体疫苗已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非瘟疫苗主要研发路径情况

研发路径

主导研发机构

合作研发单位

研发进展

基因缺失活疫苗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临床试验

基因缺失灭活疫苗

军事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

/

临床试验

亚单位疫苗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普莱柯、中农威特等

已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生物股份、中牧股份、国药动保

已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科前生物

/

实验室研究

活载体疫苗

科前生物

/

已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实验室研究

mRNA疫苗

生物股份

/

实验室研究

申联生物

/

实验室研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实行行政审批制,从研发到上市前通常需要经过基础性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临床研究、新兽药注册、批准文号审批和生产应用等阶段。根据2021年4月15日开始施行的《兽药注册评审工作程序》,新兽药注册评审方式分为一般评审、优先评审和应急评价三种方式。对于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所需的兽药,农业农村部可启动应急评价,重点把握兽药产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非关键资料可暂不提供。对于活载体疫苗而言,在进入临床研究之前还需要申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新兽药研发与注册流程图

<strong>新兽药研发与注册流程图</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非瘟疫苗行业商业化或将稳步推进

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要求在2025年年底前逐步全面停止政府招标采购强制免疫疫苗,预计非瘟疫苗上市后通过市场化形式销售的可能性较大,参考口蹄疫、圆环等疫苗的市场化定价,预计销售价格为10元/头份;假设每头生猪免疫2次,母猪免疫3次;假设我国年生猪出栏6.75亿头、能繁母猪存栏4300万头。预计商业化之后,非瘟疫苗渗透率或达到80%的较高水平,所以非瘟疫苗商业化或将为行业带来近118亿元的市场规模。

非瘟疫苗市场空间敏感性分析

市场空间(亿元)

单价(元头份)

渗透率

5

10

15

20

20%

15

30

44

59

40%

30

59

89

118

60%

44

89

133

177

80%

59

118

177

237

100%

74

148

222

29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随着科学养宠的观念深入人心和人们对宠物的情感投入增加,宠物驱虫药市场迎来更多增长机会。按照宠物犬、猫平均一次驱虫价格62.51元/只、90.02元/只,平均一年驱虫3.47次、3.45次计算,2024年我国宠物犬、猫驱虫药市场规模分别达114.10亿元、221.99亿元,我国宠物驱虫药总市场规模达336.09亿元。

2025年10月14日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高有效性”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核心支柱。中国抗体市场正以远超全球的增速(35.4% CAGR)狂奔,规模从2019年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312亿元。在巨大临床需求、审评审批改革与医保放量的多重驱动下,市场格局呈现“内外资竞合,创新驱动分化”的复杂态势,本土创新力量正强势崛起

2025年10月06日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临床前CRO作为药物研发的“加速器”与“卖水人”,在医药创新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在政策、资本与产业升级的多重驱动下,中国临床前CRO市场正以超越全球的增速迅猛扩张,2023年市场规模已超400亿元,预计至2030年将逼近900亿大关。同时,高壁垒铸就了特定的市场格局。中国临床前CRO市场在经验、人才和设

2025年10月05日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面对居高不下的癌症发病率和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已成长为规模超2600亿元的庞大产业。在患者刚性需求、国家审评审批与医保政策改革、以及治疗理念升级的共同驱动下,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化疗到精准靶向与免疫治疗的深刻范式转移。这一历史性转折,标志着中国肿瘤治疗正式迈入精准医疗新时代,并为ADC、双抗等前沿技术开启了更

2025年10月04日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再生材料类型日益丰富,成为注射类医美赛道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55亿元,2021-2024年CAGR为109%。预计2030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151亿元,2024-2030年CAGR达18%。

2025年10月02日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其核心耗材——血液透析管路,直接关乎百万患者的“生命线”。当前,在庞大且持续增长的ESRD患者基数、远未饱和的透析治疗率、以及国家层面对基层血透服务普及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30年将超过60亿元。

2025年10月01日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中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医学体系之一。与西医相比,中医副作用小、更注重预防保健和长期健康管理,尤其是慢性病的管理和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率上升,截至2025年,中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35%-45%,管理人群规模约5-6亿。

2025年09月30日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2025年09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