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智能安防行业: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 软硬件市场则进入结构调整期

智能安防具备准确识别优势,解决传统安防诸多痛点问题

智能安防,指的是服务的信息化、图像的传输和存储技术,应具备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报警系统、保安人员巡更报警系统、GPS车辆报警管理系统和110报警联网传输系统等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政府、企业及居民均对安防需求持续增长。但传统安防需要大量布控、数据量大、人力耗费大、缺乏事前管理,难以满足要求日益提高的安防需求。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具备实现准确识别,关联分析,节约人力,实时分析、提前预警等优势的智能安防开始出现并持续渗透以解决传统安防的痛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政府、企业及居民均对安防需求持续增长。但传统安防需要大量布控、数据量大、人力耗费大、缺乏事前管理,难以满足要求日益提高的安防需求。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具备实现准确识别,关联分析,节约人力,实时分析、提前预警等优势的智能安防开始出现并持续渗透以解决传统安防的痛点问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安防智能化进程加速,预计2026年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

在技术逐渐成熟以及需求带动下,我国安防智能化进程加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已超500亿元,预计2026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2021-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0%。

在技术逐渐成熟以及需求带动下,我国安防智能化进程加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已超500亿元,预计2026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2021-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增速有所放缓,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

从软硬件表现情况来看,近年来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增速放缓,主要受疫情、安防工程落地受限、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根据数据,2018-2020年我国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增速由250%下降至13.3%。2021年以来,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市场增速将持续放缓。预计2025年智能安防软硬件规模超900亿元,增速约为11%。

从软硬件表现情况来看,近年来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增速放缓,主要受疫情、安防工程落地受限、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根据数据,2018-2020年我国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增速由250%下降至13.3%。2021年以来,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市场增速将持续放缓。预计2025年智能安防软硬件规模超900亿元,增速约为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智能安防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其中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智能安防产业链参与者呈多样化特征:除传统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布局智能安防领域外,人脸识别企业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商汤科技、旷世科技等在上游智能安防算法以及中游智能安防解决方案方面均有所布局。此外,高新兴、易华录、佳都科技等企业作为智能安防运营服务商,产品与技术应用于包括智能安防在内的智慧城市等领域。

根据2022年中国安防50强榜单,排名前10的企业分别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天地伟业、中维世纪、同为股份、力鼎光电、宇瞳光学、中控智慧、中兴通讯。其中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竞争力较强,2022年营收分别为651亿元、328亿元,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根据2022年中国安防50强榜单,排名前10的企业分别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天地伟业、中维世纪、同为股份、力鼎光电、宇瞳光学、中控智慧、中兴通讯。其中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竞争力较强,2022年营收分别为651亿元、328亿元,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平安城市为智能安防最大下游终端,司法监狱、能源应用占比相对较小

智能安防的终端应用包括平安城市、智能交通、雪亮工程、智能楼宇、文教卫、金融行业、司法监狱、能源等。得益于“平安城市”的开展,智能安防终端应用中平安城市占比最高,达22%;其次是智能交通、雪亮工程、智能楼宇、文教卫、金融行业,分别占比16%、15%、13%、11%、10%;除此之外,司法监狱、能源应用占比相对较小,均不足10%、分别为5%、5%。

智能安防的终端应用包括平安城市、智能交通、雪亮工程、智能楼宇、文教卫、金融行业、司法监狱、能源等。得益于“平安城市”的开展,智能安防终端应用中平安城市占比最高,达22%;其次是智能交通、雪亮工程、智能楼宇、文教卫、金融行业,分别占比16%、15%、13%、11%、10%;除此之外,司法监狱、能源应用占比相对较小,均不足10%、分别为5%、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价齐升 我国床垫行业前景可期 市场长期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量价齐升 我国床垫行业前景可期 市场长期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国内床垫需求市场庞大。随着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新增住房交易以及存量房再装修将形成更多的床垫消费需求。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睡眠及换新意识的逐步提升,国内床垫使用年限有望逐渐缩短,将带动床垫更换需求的增长,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2025年05月14日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我国户外家具市场需求潜力大 跨境电商正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是经营重点

户外家具起源于欧美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消费者对户外生活空间的重视,以及对高质量户外家具产品的需求增加,推动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不断增长。2020-2023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价值从171亿美元增长到了193.8亿元左右。预计到2027年全球户外家具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29亿美元,显示出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发展 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这为工程设计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带动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稳步增长。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现状分析: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巨大潜力待释放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6%。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园区还处在1.0阶段,仅有少部分达到2.0阶段,距离3.0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此可见,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仍有充足潜力有待释放。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我国洁净室行业处于成长期 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化、模块化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从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来看,随着需求增加,近年来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保持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洁净室新建面积从2917万平米增长到4120万平米,年复合增长率为9.02%。

2025年03月08日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我国土地行业分析: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下降 央国企仍是市场主力

回顾2024年,我国土地宅地供应量及成交量持续下降,成交楼面均价、土地流拍率均有所回落,溢价率处于历史地位,但是随着9月份针对地产出台多项刺激政策,市场对于地产“止跌回稳”的信心逐渐增强。考虑到销售改善传递到土地市场需要一定时间,预计2025年土地市场成交量或迎来筑底,核心城市成交价格有望保持强势。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且均价下跌 旧房翻新改造成行业重要增长点

2022-202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需求减少,我国卫生陶瓷产量逐渐下降。同时其出口均价不断下跌,由2020年的93.63美元/件下降至2023年的64.85美元/件。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旧房翻新改造已成为卫生陶瓷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卫生陶瓷产品属于“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型

2025年02月10日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销量稳增但普及率低 3C认证实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虽然我国智能坐便器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坐便器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精装修市场配套率提升,我国智能坐便器产量、内销量和内销额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其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达到9.6%左右。

2025年01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