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精炼铅行业供需现状分析:产需双双持续增长 出口规模呈扩大态势

1.全球精炼铅产量出现小幅下滑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精炼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金属铅是一种耐蚀的重有色金属材料,具有熔点低、耐蚀性高、X射线和γ射线等不易穿透、塑性好等优点。精炼铅是指提炼过程中从原料中提取出的纯度较高的铅,其纯度高达99.97%以上,常用于生产铅蓄电池、铅合金、铅材料、氧化铅、铅盐等,应用范围广泛。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全球精炼铅产量逐年递增,由2018年的1186.3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481.2万吨;2023年,其产量出现小幅下滑,达到1466.22万吨,同比微降1.01%。

金属铅是一种耐蚀的重有色金属材料,具有熔点低、耐蚀性高、X射线和γ射线等不易穿透、塑性好等优点。精炼铅是指提炼过程中从原料中提取出的纯度较高的铅,其纯度高达99.97%以上,常用于生产铅蓄电池、铅合金、铅材料、氧化铅、铅盐等,应用范围广泛。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全球精炼铅产量逐年递增,由2018年的1186.3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481.2万吨;2023年,其产量出现小幅下滑,达到1466.22万吨,同比微降1.0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中国精炼铅产量占比持续上升

我国铅矿资源储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澳大利亚,2022年达到2186.5万吨,主要分布于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及云南省等地区。铅矿资源储量丰富为精炼铅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精炼铅产量持续增长,由2018年的501.5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781.1万吨,且产量增速始终高于全球精炼铅增速。

我国铅矿资源储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澳大利亚,2022年达到2186.5万吨,主要分布于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及云南省等地区。铅矿资源储量丰富为精炼铅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精炼铅产量持续增长,由2018年的501.5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781.1万吨,且产量增速始终高于全球精炼铅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铅生产国,此后其产量一直居全球首位。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精炼铅产量占全球精炼铅产量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由2018年的42.27%增长至2022年的52.73%。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铅生产国,此后其产量一直居全球首位。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精炼铅产量占全球精炼铅产量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由2018年的42.27%增长至2022年的52.7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精炼铅表观消费量逐年增长

目前,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铅消费国,其下游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消费领域来自铅蓄电池,占比约80%以上,终端消费领域主要为汽车行业和电动自行车行业。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铅蓄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2年达到263.6GWh,很好地推动了精炼铅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在铅蓄电池等下游需求带动下,近年来我国精炼铅表观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2022年达到769.62万吨,同比增长7.87%。

目前,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铅消费国,其下游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消费领域来自铅蓄电池,占比约80%以上,终端消费领域主要为汽车行业和电动自行车行业。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铅蓄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2年达到263.6GWh,很好地推动了精炼铅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在铅蓄电池等下游需求带动下,近年来我国精炼铅表观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2022年达到769.62万吨,同比增长7.8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精炼铅出口规模呈现扩大态势

2021年之前,我国精炼铅进口规模远大于出口规模;但自2021年起,其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已远远超过进口规模,且呈现扩大态势。具体来看,自2018年起,我国精炼铅进口量整体呈现下滑态势,由2018年的12.81万吨下降至2023年的0.22万吨;出口量则呈现先下降后增长态势,2023年上升至18.82万吨,同比增长61.82%;进出口额增长态势则与进出口量保持一致,2023年分别达到0.31亿元和29.03亿元。

2021年之前,我国精炼铅进口规模远大于出口规模;但自2021年起,其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已远远超过进口规模,且呈现扩大态势。具体来看,自2018年起,我国精炼铅进口量整体呈现下滑态势,由2018年的12.81万吨下降至2023年的0.22万吨;出口量则呈现先下降后增长态势,2023年上升至18.82万吨,同比增长61.82%;进出口额增长态势则与进出口量保持一致,2023年分别达到0.31亿元和29.03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自2021年起,我国精炼铅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均呈现扩大之势,2023年分别达到18.6亿元和28.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02%和61.26%,均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此外,自2021年起,我国精炼铅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均呈现扩大之势,2023年分别达到18.6亿元和28.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02%和61.26%,均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铜行业现状分析:供应量进一步紧张 多重因素推动市场需求增长

我国铜行业现状分析:供应量进一步紧张 多重因素推动市场需求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铜矿产量为170万吨,占全球铜矿产量的7.7%,铜矿库存约为669万吨。同时,我国矿山矿石相对世界主流矿山平均品位水平而言相对较低,且矿石品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铜矿品位下降至0.56左右,进一步加剧国内铜矿紧缺的程度、开采难度及其开采成本。

2024年06月15日
汽车等下游发展带动全球精密冲压特殊钢规模扩大 我国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

汽车等下游发展带动全球精密冲压特殊钢规模扩大 我国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

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下,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销量增长,对精冲钢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刺激精密冲压特殊钢产量提升。

2024年06月15日
我国覆铜板行业供需及对外贸易现状:产销量双双下滑 进口均价持续上涨

我国覆铜板行业供需及对外贸易现状:产销量双双下滑 进口均价持续上涨

虽然我国覆铜板出口量始终大于进口量,但其出口额却始终低于进口额。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覆铜板进口以高端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高,使得进口均价始终大于出口均价,且近年来呈现上涨态势,由2017年的8.71万元/吨上升至2023年的19.55万元/吨。

2024年06月07日
全球铸造加工行业现状分析 年产量维持在1.1亿吨左右 产能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

全球铸造加工行业现状分析 年产量维持在1.1亿吨左右 产能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

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铸造是现代装置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近年来机械工业和其他工业如化工、仪表等的发展,给铸造业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使得全球铸件产量维持高位,在1.1亿吨左右。

2024年06月07日
海内外企业积极布局 我国玻璃基板行业规模恢复增长 市场仍存在诸多挑战

海内外企业积极布局 我国玻璃基板行业规模恢复增长 市场仍存在诸多挑战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普及和更新换代,液晶显示器件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推动玻璃基板市场规模扩大及产量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玻璃基板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10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333亿元;2022年玻璃基板产量达到5468万平米,呈现小幅恢复增长。

2024年05月31日
我国不锈钢管行业现状分析:“大而不强”特征明显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分散化

我国不锈钢管行业现状分析:“大而不强”特征明显 市场竞争呈多元化分散化

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增多,中国不锈钢管加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已成为不锈钢管主要生产国,2023年,国内年产不锈钢管约348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65%,约占不锈粗钢的9.5%。

2024年05月31日
我国马口铁行业:包装容器市场向环保化方向发展 需求处逐步释放趋势

我国马口铁行业:包装容器市场向环保化方向发展 需求处逐步释放趋势

目前我国已成为马口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近几年受需求下滑以及利润收缩影响,我国马口铁供应下降幅度连续收窄。有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镀锡板累计产量472.93万吨,镀铬铁累计产量121.76万吨。

2024年05月29日
我国铝箔行业产业链:上游供给稳增 下游风电光伏、5G通信等发展利好中游需求

我国铝箔行业产业链:上游供给稳增 下游风电光伏、5G通信等发展利好中游需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近年我国国内氧化铝建成产能呈稳步增长趋势。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我国氧化铝总产能为10342万吨/年,在产产能为7635万吨/年,产能利用率在80.83%。

2024年05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