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需求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竞争格局呈现三个梯队

1.新风系统在住宅领域应用占比最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新风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不仅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可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度。其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民用住宅、市政基建、商业场所、工业厂房、医疗等领域。其中,住宅领域是我国新风系统市场第一大应用领域,2023年占比超过三成;其次是教育领域,占比20%左右。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不仅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可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度。其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民用住宅、市政基建、商业场所、工业厂房、医疗等领域。其中,住宅领域是我国新风系统市场第一大应用领域,2023年占比超过三成;其次是教育领域,占比20%左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需求推动新风系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左右,经过多年发展,其产业链不断完善、生产技术也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下降、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通风情况及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的影响,这也使得新风系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促使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风系统市场规模始终保持10%以上增速,2023年增长至360亿元,同比增长12.5%。据悉,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达95%的新风系统普及率,目前我国新风系统普及率还比较低,不足5%,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预计未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左右,经过多年发展,其产业链不断完善、生产技术也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下降、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越来越关注室内通风情况及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的影响,这也使得新风系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促使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风系统市场规模始终保持10%以上增速,2023年增长至360亿元,同比增长12.5%。据悉,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达95%的新风系统普及率,目前我国新风系统普及率还比较低,不足5%,市场远远还没有饱和,预计未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吊顶式新风系统是新风系统第一大细分市场

从细分市场来看,按照安装方式不同,我国新风系统产品主要分为吊顶式、壁挂式、立柜式等。其中,吊顶式新风系统在市场中最受欢迎,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占比超过50%;其次是壁挂式新风系统,占比超过30%。

从细分市场来看,按照安装方式不同,我国新风系统产品主要分为吊顶式、壁挂式、立柜式等。其中,吊顶式新风系统在市场中最受欢迎,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占比超过50%;其次是壁挂式新风系统,占比超过3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新风系统竞争格局呈现三个梯队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600余家新风系统企业。按照企业性质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阵营。一是以松下、大金、霍尼韦尔、兰舍、爱迪士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二是以美的、海信、海尔等为代表的本土家电企业;三是以远大、环都、绿岛风等为代表的本土专业新风系统企业。从销售额来看,仅2%的企业2022年新风系统产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销售额在1千万-2千万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超过40%。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600余家新风系统企业。按照企业性质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阵营。一是以松下、大金、霍尼韦尔、兰舍、爱迪士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二是以美的、海信、海尔等为代表的本土家电企业;三是以远大、环都、绿岛风等为代表的本土专业新风系统企业。从销售额来看,仅2%的企业2022年新风系统产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销售额在1千万-2千万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超过4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按照年销售额,我国新风系统市场竞争格局呈现三个梯队。位于第一梯队的企业包括松下、远大、百朗、绿岛风、环都、大金等公司,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生产水平,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位于第二梯队的企业主要有美的、海尔、麦迪龙、皓庭、朴勒等公司,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1亿元之间;位于第三梯队的企业包括布朗、伊尔卡、全朗等公司,这类企业数量最多,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整体来看,我国新风系统行业集中度低,2022年CR5不足20%,中小型生产企业占据了大量市场空间。随着“马太效应”的逐渐显现,未来我国新风系统市场优胜劣汰和横向整合或将加快,其竞争将更加激烈,而行业集中度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按照年销售额,我国新风系统市场竞争格局呈现三个梯队。位于第一梯队的企业包括松下、远大、百朗、绿岛风、环都、大金等公司,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生产水平,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位于第二梯队的企业主要有美的、海尔、麦迪龙、皓庭、朴勒等公司,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1亿元之间;位于第三梯队的企业包括布朗、伊尔卡、全朗等公司,这类企业数量最多,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整体来看,我国新风系统行业集中度低,2022年CR5不足20%,中小生产企业占据了大量市场空间。随着“马太效应”的逐渐显现,未来我国新风系统市场优胜劣汰和横向整合或将加快,其竞争将更加激烈,而行业集中度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技术、需求共振 预计2029年我国智能养老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政策、技术、需求共振 预计2029年我国智能养老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智能养老设备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重点推进智能养老设备的研发和发展。例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改革养老体系的三大核心指标,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

2025年07月25日
全球起重机械行业:中国内需低迷但出口积极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领先欧美品牌

全球起重机械行业:中国内需低迷但出口积极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领先欧美品牌

起重机械是一类物料搬运机械,其应用场景多元,包括建筑工程、港口码头、制造业、矿山、电力、交通运输和物流等。近年来随着风电、新能源基建、港口物流及大型工业项目需求释放,全球起重机械市场规模相当可观。

2025年07月20日
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竞争力增强 混凝土泵车出口实现量价齐升

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竞争力增强 混凝土泵车出口实现量价齐升

混凝土机械是工程机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放缓导致混凝土机械销售额收缩。2020-2024年,全球混凝土机械销售额由109亿美元下降至64亿美元。

2025年07月19日
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恢复性增长 但经济下行压力下转型升级仍为企业“生存刚需”

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恢复性增长 但经济下行压力下转型升级仍为企业“生存刚需”

2024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平稳向好的背景下,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展现出了恢复性增长态势。尽管受低基数效应减弱的影响,部分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但行业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步伐。

2025年07月17日
我国消防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升 行业呈现数字化、集成化发展趋势

我国消防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升 行业呈现数字化、集成化发展趋势

消防安全保障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消防产业逐渐摆脱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逐步成为一个成熟系统的行业。

2025年07月14日
我国高端螺杆空压机产品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行业出口量及贸易顺差额齐升

我国高端螺杆空压机产品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行业出口量及贸易顺差额齐升

2018-2023年间,我国螺杆空压机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和产量分别实现4.9%和4.3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当前“双碳”战略目标和节能减排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叠加下游客户对能效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正加速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升级。

2025年07月14日
我国焊接机器人销量回升但出口萎缩 智能焊接机器人或成行业新增长点

我国焊接机器人销量回升但出口萎缩 智能焊接机器人或成行业新增长点

随着技术进步,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边界正在不断拓展,由汽车、3C电子等标准化领域向钢结构、船舶等非标准化领域延伸。2024年,我国焊接机器人市场在经历连续两年的下行调整后终于迎来回暖,全年销量达到4.95万台,实现6.45%的同比增长。其中,弧焊机器人已成为国内焊接机器人市场主流产品,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58.33%

2025年07月14日
我国质谱仪行业呈增长态势 海外品牌垄断高端市场 国产突破下进口率有所下降

我国质谱仪行业呈增长态势 海外品牌垄断高端市场 国产突破下进口率有所下降

我国质谱仪市场呈现增长态势。相较2022年、2023年,2024年我国质谱仪中标数量、中标金额均大幅提升。其中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为集中采购主力,总占比达73%,分别占比33%、24%、16%。

2025年07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