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多项因素驱动下我国无人零售行业已逐渐进入2.0时代 未来发展空间仍旧广阔

1、无人零售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无人零售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无人零售主要指在没有营业员、收银员及其他商店工作人员的情况下,由消费者自助进行产品挑选、购买,支付等全部购物活动的零售形态,具有多场景、大数据、降成本、提效率和重体验五大特点,其中消费流程数据化是无人零售产业链升级的核心。无人零售可划分为开放货架、无人货柜、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四种形式。

在产业链方面,无人零售行业上游与商品、设备供应商有关,并且涉及移动支付、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下游则是无人零售的主要应用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校园、工厂、办公场所、交通枢纽。

无人零售行业产业链图解

<strong>无人零售行业产业链图解</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多个有利因素驱动无人零售行业规模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国无人零售行业受到技术创新、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非接触零售需求增加,带动市场规模稳定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无人零售市场规模增至299亿元。

近年来,我国无人零售行业受到技术创新、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非接触零售需求增加,带动市场规模稳定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无人零售市场规模增至299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来看,在技术创新方面,无现金支付选项和存储条件是提升消费者与无人零售之间互动购物体验的两项关键硬件创新,并且大数据分析、视觉识别、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也进一步提升营运效率,让营运商能直接取得消费数据。同时,随着冷链物流迅速发展,预期范围更广泛的商品(包括新鲜食品)可通过自动售货机出售,从而带动中国大陆自动售货机市场。根据数据显示,2016-2023年我国冷库总容量由3035万吨增长至6095万吨。

具体来看,在技术创新方面,无现金支付选项和存储条件是提升消费者与无人零售之间互动购物体验的两项关键硬件创新,并且大数据分析、视觉识别、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也进一步提升营运效率,让营运商能直接取得消费数据。同时,随着冷链物流迅速发展,预期范围更广泛的商品(包括新鲜食品)可通过自动售货机出售,从而带动中国大陆自动售货机市场。根据数据显示,2016-2023年我国冷库总容量由3035万吨增长至6095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就业人员平均月薪在2022年达到9300元,接近万元,人工成本不断上升,这让非接触式零售(尤其是自动售货机)越来越受欢迎。与传统零售商相比,无人零售不受营业时间限制,所以营运效率大幅提升。

3、自动售货机是无人零售市场的主流,市场规模达到百亿

在细分市场规模,自动售货机是我国无人零售市场的主流。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自动售货机市场规模为289亿元,在无人零售行业市场规模中的占比高达96.69%。

在细分市场规模,自动售货机是我国无人零售市场的主流。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自动售货机市场规模为289亿元,在无人零售行业市场规模中的占比高达96.6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无人零售行业仍然存在弊端,智能购物车或成市场救星

但是,目前无人零售并不能完完全全做到无人,在消费者购物的背后,仍然需要人工来进行监督,以此保障商品出售的准确率。现阶段,有部分企业已经发现问题所在,开始尝试通过其他方法来规避此类弊端。例如,亚马逊试图用智能购物车“Dash Carts”系统逐步取代「Just Walk Out」。简而言之,每辆Dash Cart智能购物车都配备一个交互式可触摸屏,一圈摄像头,一个秤,以及计算机视觉和重量传感器。亚马逊发言人表示,公司方面在重新设计Fresh商店时听取了顾客的意见。顾客们喜欢免排队结账,也希望在购物时查看收据和节省的费用,而智能购物车能让顾客在购物时扫描商品并自动付款,同时还能帮他们省去排队结账的麻烦。

使用智能购物车购物流程

<strong>使用智能购物车购物流程</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无人零售行业已经迈入2.0时代,发展空间广阔

在中国市场,我国无人零售行业经历过1.0时代,已经逐渐进入2.0时代。回顾市场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无人零售行业经历了大起大落,在2017年市场投资融资火热,阿里、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入局。2018年,无人零售行业由于市场未成熟、尚未形成规模化等而出现剧变,果小美等多家企业面临裁员、倒闭,2022年行业逐渐淡出市场,2023年上半年,行业又出现火爆,单单在自助贩卖机领域,全国市场的自动售货机数量就有望突破155万台。

综上所述,无人零售行业发展本质上属于新一轮技术变革、产业升级的产物,背后离不开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近期,作为龙头企业亚马逊,推出的“Dash Carts”系统,给无人零售行业提供一个方向标,助力产业从“技术至上”到“场景为王”、“体验为王”的关键性转变。因此,长远来看,我国无人零售行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短视频电商崛起+实体书店创新 为图书零售行业注入新活力 消费趋向高端化、数字化

短视频电商崛起+实体书店创新 为图书零售行业注入新活力 消费趋向高端化、数字化

受短视频电商崛起和实体书店创新驱动,2024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实现高速增长。其中,少儿、教辅类由于直面中小学生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为图书零售市场主流。随着消费需求变化,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正朝高端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2025年06月24日
宠物自动喂食器行业:智能喂食器正成为消费者首选 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品牌占据

宠物自动喂食器行业:智能喂食器正成为消费者首选 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品牌占据

近年在我国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单身少子化趋势下,人们越发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养宠物作为情感寄托的需求上升,使得养宠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带动宠物相关经济的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宠物数量为12411万只,较2023年增长2.1%。其中,宠物犬数量为5258万只,较2023年增长1.6%;宠物猫数量为7153

2025年06月18日
千亿蓝海市场待发掘 我国二次元周边行业潜力大 网易、阅文等大厂寻求跨界

千亿蓝海市场待发掘 我国二次元周边行业潜力大 网易、阅文等大厂寻求跨界

谷圈文化的兴起引发新的消费热潮,我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其中二次元周边衍生品的千亿蓝海市场亟待发掘。而周边衍生产品具有悦己、收藏、社交、交易等综合价值,共同催生二次元用户对其高度消费意愿。根据数据显示,购买二次元周边的人数占比为56.2%。同时,我国二次元周边行业头部企业稳固,阿里、网易、B站和阅文等大厂寻求

2025年06月10日
我国集换式卡牌行业成为泛娱乐玩具领域高增赛道 供需协同发力 市场被寡头垄断

我国集换式卡牌行业成为泛娱乐玩具领域高增赛道 供需协同发力 市场被寡头垄断

我国集换式卡牌行业集中度高,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竞争格局。2024年卡游以71.1%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远超第二名的杰森动漫(4.7%)。这一市场格局主要源于卡游在IP资源、渠道网络、产品矩阵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建立的全面竞争优势。

2025年05月30日
头部效应凸显 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整合加速 服务成盈利核心 数字化大势所趋

头部效应凸显 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整合加速 服务成盈利核心 数字化大势所趋

大宗商品供应链发展与大宗商品需求息息相关,受需求端景气度影响,大宗商品供应链龙头经营货量短期下降。市场环境变化下,中小供应链企业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挑战,而头部企业依靠资源、服务和风控优势,加速规模扩张,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因此头部企业中长期增势可观。

2025年05月29日
IP玩具行业:已成为IP衍生品主流 市场竞争激烈 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营收领先

IP玩具行业:已成为IP衍生品主流 市场竞争激烈 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营收领先

随着情绪经济崛起,我国IP衍生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已高于全球。IP玩具凭借其独特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愈发受到市场欢迎,成为最主要的IP衍生品。

2025年05月27日
两大因素利好 我国瓦楞包装行业迎增量 落后产能退出及区域龙头扩张 市场趋向集中

两大因素利好 我国瓦楞包装行业迎增量 落后产能退出及区域龙头扩张 市场趋向集中

瓦楞包装是快递行业理想的运输容器,近年来,随着我国快递业务量的增加,瓦楞包装市场不断扩容。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瓦楞纸人均消费低,瓦楞包装市场仍具备发展潜力。随着环保政策下替代深入以及需求端消费升级,我国瓦楞包装行业将迎来增量空间。

2025年05月24日
多元化、本地化割裂大市场 我国茶叶行业尚未跑出龙头企业

多元化、本地化割裂大市场 我国茶叶行业尚未跑出龙头企业

我国地域辽阔,茶树适种范围广、种植规模庞大,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多饮茶、饮好茶”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潮流,并带动茶叶消费,市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偌大的销量规模,却没有出现一家大公司,造成“有品类、无品牌”现象。不过,近几十年,越来越多企业试图在供应链端和营销端推陈出新,增

2025年05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