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下游应用多点开花 我国量子通信行业保密技术实际应用走在国际前列

1、量子通信概述

量子通信是利用物理实体粒子(如光子、原子、分子、离子)的某个物理量的量子态作为信息编码的载体,通过量子信道将该量子态进行传输到达传递信息目的,是量子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分支。其核心在于以量子态来编码信息并传输,其通信过程服从量子不确定性原理、量子相干叠加和量子非定域性等量子力学的基本物理原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量子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在产业链方面,我国量子通信行业上游为元器件及核心设备,包括信号处理芯片、光纤光缆、雪崩二极管、射频器件、量子密钥分发器、量子路由器、量子交换机、量子随机发生器等;中游为网络传输线路及系统平台,包括光纤骨干网、卫星中继、经典网络管理子系统、备份与容灾子系统、综台网络监控子系统、星子密钥分发子系统、量子网络管理子系统等;下游消费市场,应用于军事国防、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能源电力、电子医疗、电信运营等领域。

量子通信行业产业链图解

<strong>量子通信行业产业链图解</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量子密钥分发为“无条件安全”通信方式

按照不同技术分类,可以把量子通信产业分为:(1)量子密钥分发(QKD);(2)量子随机数发生器(QRNG);(3)量子隐形形态(QT)。其中,已应用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仍依赖于经典通信;量子密码尤其是量子密钥分发发展最为成熟,正迅速走向实用化;子密集编码技术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实验条件尚不成熟。

具体分析量子密钥分发,为“无条件安全”通信方式。量子密钥分发利用量子物理原理实现远程密钥交换或协商并保障密钥交换的安全性,是最先实用化的量子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加密通信体系的长期安全性,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大力推广。

量子密钥分发的主要优势在于安全性,无论攻击者具有怎样的计算分析能力、乃至任意的量子计算分析能力,量子密钥分发都是安全的。因此,近年来,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对量子密钥分发进行研究。例如,2022年4月,清华大学龙桂鲁团队首次实现通信距离达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有助于实现无中继条件下城际量子直接通信。

全球量子密钥分发主要进展

时间 国家/地区 研究主体 主要进展
2021.06 日本 东芝公司 首次演示了超过600公里的远程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
2021.06 日本 东芝公司东北大学 演示了整个人类基因组在600公里光纤上的传输
2021.06 中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潘建伟团队在511公里光纤链路上实现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并在无可信中继的情况下,连接济南和青岛两城。成为全球首个无可信中继的长距离光纤QKD网络
2022.01 中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郭光灿团队实现833公里无中继尤纤量子密钥分发,刷新世界纪录
2021.06 意大利 帕多瓦大学 展示了一套自动化、且马于操作的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
2021.08 捷克、波兰 奥斯特拉发大学 OPENQKD项目的合作伙伴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捷克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T4 Innovations和C ESNET科学网络以及波兹南超级计算和网络中心(PSNC)和PIONIER网络,对数据传输进行了成功测试QKD。由75公里的跨境光路相连,得到了平均量子比特误码率为2.19%。
2021.10 瑞士 ID Quantique 推出专为学术界、研究所和创新实验室设计的第四代QKD平台——Cerberis XGR
2021.10 英国 东芝欧洲公司 开发了全球首个基于芯片的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全球量子通信市场规模稳定扩大,我国已经达到百亿级别

随着国防、政务等下游需求不断释放,全球量子通信市场规模稳定扩大,预计2030年将达到196.8亿美元。而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百亿级别,截止2022年为70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72%。

随着国防、政务等下游需求不断释放,全球量子通信市场规模稳定扩大,预计2030年将达到196.8亿美元。而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百亿级别,截止2022年为70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7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下游应用多点开花,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同时,在应用领域,量子保密通信仍局限于国防,银行,政务等领域,随着软硬件技术不断成熟,量子通信下游商业化应用值得期待。目前,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实际应用已经走在国际前列,基本全面实现核心设备全链生产。

例如,在政务领域,我国大陆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94个地级市、363个县级市,各自的政务网平均覆盖本地约30~50个数量左右的政府部门,依托本地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可方便地对政务办公网络进行量子安全优化升级。像2022年2月,济南市电子政务外网认证系统量子通信应用平台正式投入使用,采用国盾量子密钥分发相关产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成果验证,首次实现了国家、省、市、区、街道五级电子政务外网节点与量子通信网络节点跨网对接,以及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子政务外网认证体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价值。

再者例如电网领域,融合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构建量子保密通信电力专网可行性高,相关应用部署速度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作为信息通信战略发展重点,要求形成适合我国电网量子安全通信要求的低成本、量子级安全可靠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

国盾量子电网领域量子保密解决方案

应用类型 实施单位
异地容灾备份数据加密传输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北京灾备数据中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上海灾备数据中心
调度和配电自动化电量采集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电力业务综合应用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源网荷控制业务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电力移动巡检业务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保电指挥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推动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洗牌 企业在高性能领域加速布局 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政策推动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洗牌 企业在高性能领域加速布局 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电线电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配套产业,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我国电线电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电线电缆应用于电力、能源、交通、通信、工程建筑等多个行业,其中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电缆是最主要的细分领域。

2025年06月27日
数据流量爆发推动我国超导电缆行业规模化应用 国家高度重视 市场迎来较大机遇

数据流量爆发推动我国超导电缆行业规模化应用 国家高度重视 市场迎来较大机遇

在目前全球AI技术产业化加速推进、国内数字经济政策加速落地等多重因素催化下,数据流量以及电能消耗加速上升,作为数据流量的管道光纤光缆以及输电通道的电缆建设将同步加速,推动超导电缆规模化产业应用。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信关站行业分析:低轨卫星加速组网释放大量需求 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

我国信关站行业分析:低轨卫星加速组网释放大量需求 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

我国通信卫星星座均提出大规模的卫星发射计划。目前,国内卫星通信星座主要包括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的星网(GW)星座,和由上海垣信卫星科技公司主导的千帆星座(G60)。

2025年06月17日
我国光纤激光器行业:下游应用多点开花 国产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我国光纤激光器行业:下游应用多点开花 国产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得益于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潜力的不断挖掘,我国光纤激光器的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的繁荣态势,并持续向新兴领域拓展。近年来,我国光纤激光器行业发展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58亿元,预计2015年达到190亿元。

2025年06月11日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高精度定位正泛在化发展 北斗与低空经济融合带来机遇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高精度定位正泛在化发展 北斗与低空经济融合带来机遇

进入2024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快推进北斗优先应用和北斗产品国产化替代,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

2025年05月22日
我国空天信息行业分析:政策+遥感卫星产业带来旺盛需求及发展机遇

我国空天信息行业分析:政策+遥感卫星产业带来旺盛需求及发展机遇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地球行业发展的顶层规划日益完备。而《“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数据要素与12个重点领域相结合,促进空天信息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2025年05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