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热潮来袭 我国核药行业竞争日趋升温 中国药企或将产生下一个“炸弹”

1、核药概述

核药,又称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s),是指放射性同位素制剂或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药物。根据核药的用途不同,可以分为放射性诊断药物和放射性治疗药物,进一步根据机理与特点的不同,放射性诊断药物可以分为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用核药与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用核药。SPECT与PET均需要配合设备使用,SPECT是借助单光子核素标记药物实现体内器官或功能代谢显像,PET则是借助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实现体内器官或功能代谢显像。

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分类

<strong>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分类</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政策春风吹进核药赛道

我国核药研发最早起步于1956年,1994年成功研制质子回旋加速器,开启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国产化制备阶段。但是,由于监管严苛及不能适应放射性药物特点等问题,我国核药创新研发逐渐停滞。好在2021年,国家发布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提升中国医用同位素相关产业能力水准,推动和规范中国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的研发,随后密集推出多个推动核药行业发展的政策,政策春风持续吹进核医学赛道。

我国核药产业相关利好政策梳理

类别

时间

发布主体

政策名称

要点

设备

2018年3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

与2004年目录相比,甲类管理目录由12个减至5个,艺类由5个调整为7个,将首次配置大型医疗器械纳入甲类管理目录的价格低限由500万元调整至3000万元以上

2020年7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

《关于调整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

进一步增加了国家对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规划数量

2021年6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

《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

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放开程度进一步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开始实行告知承诺制等

2022年9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卫建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

对医疗机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

2023年3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

与2018年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减为2个,乙类由6个减为4个,PET/MR由甲类调整为乙类

核药

2020年10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推动和规范我国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的研发

2021年6月

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八部门

《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提出将加强放射性新药的研发,加大高端诊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力度。该举措将推动高端设备的国产化,加速放射性药物和设备的国产替代

2022年9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将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放射性药品创新,对放射性药品注册申请给予优先审评审批,优化审评机制

2022年12月

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

《核医学科建设规范》

针对核医学科的数量和人力资源配置都进行了规范,减少核医学科建设难度,促进核医学科数量的增加

2023年2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推动和指导放射性治疗药物的临床研发、明确技术标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核药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趋势调研报告(2024-2031年)》显示,虽然政策有望成为核药行业发展核心推力,但是想要完全落地,仍然需要多领域多部门与企业之间相互协力,产业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3、国际巨头纷纷通过并购而入局,点燃核药市场的投资热情

不过,从目前核药现状来看,市场呈现一片火热。2023年12月底,跨国生物医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以41亿美元溢价收购核药新锐RayzeBio,超过RayzeBio IPO定价的三倍,一举成为2023年核药赛道并购案;礼来以14亿美元、溢价68%的交易,收购了Point Biopharma;罗氏旗下基因泰克与PeptiDream达成一项超10亿美金合作协议,旨在发现和开发新型大环肽-放射性同位素(肽-RI)等事件,无不昭示着MNC重金押注核药赛道的决心。

国际核药相关收购事件

收购方 被收购方 收购金额 获得产品 时间
BMS RayzeBio 41亿美元 225Ac-DOTATATE等 2023.12
礼来 POINTBiopharmaGlobal 14亿美元 177Lu-PSMA-I&T等 2023.10
诺华 ENDOCYTE 21亿美元 177Lu-PSMA-617 2018.10
诺华 AAA 39亿美元 177Lu-DOTATATE 2017.10
拜耳 ALGETA 26亿美元 223Ra(Xofigo) 2014.2
拜耳 Noria \ 225Ac-PSMA小分子 2021.6
波士顿科学 BGT 42亿美元 钇90微球 2019.8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收购市场的火热也烧起核药市场的投资热情,5年时间,美国核药风险投资交易增长550%。在中国市场,2023年7月,先通医药获得超11亿元融资,成为国内医疗健康领域2023年的最大一笔融。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有11家核药企业获得融资,已披露总金额创下新高,达到17.5亿元。

2023年核药领域融资事件

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 融资时间 融资轮次 融资金额 领投机构
先通医药 2005年 2023.07 战略投资 超11亿元人民币 恩然创投、粤科金融集团等
中硼联康 2014年 2023.11 战略投资 - 劲邦资本
核欣医药 2020年 2023.03 A轮 超亿元人民币 同创伟业、山蓝资本
蓝纳成生物 2021年 2023.06 战略投资 2亿元人民币 国丰集团、山东财金集团等
诺宇医药 2021年 2023.05 A轮 数千万元人民币 兴华鼎立
中科帅天医药 2021年 2023.06 A+轮融资 - 同创伟业
重生医药 2021年 2023.01 A轮 - 丛蓉投资、嘉道私人资本、领军创投
核舟医药 2022年 2023.10 种子轮 数千万美元 斯道资本及其姊妹基金
华硼中子 2023年 2023.08 天使轮 超亿元人民币 凯泰资本、诺庾资本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我国放射性显像诊断和治疗用药物市场规模已经从2017年的22亿元增至2021年的30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元人民币。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沉寂多年的核药市场已呼啸而起,成为下一个流淌着奶与蜜之地。

4、恒瑞、远大抢占,核药竞争日趋升温

疗效及持续扩大的市场规模,是吸引众多药企及资本重金押注的关键。我国同辐和东诚药业凭借先天优势,核药房布局国内,以自研+并购双管齐下构建诊疗核药丰富管线。20023年开年,恒瑞的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其为诺华Lutathera的me—too药,填补恒瑞肿瘤管线核素精准治疗的空白,此后HRS-9815注射液、HRS-4357注射液相继获批临床;2023年8月14日,远大医药宣布,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全球创新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TLX591-CDx国内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给药,核药抗肿瘤诊疗是远大医药重点布局的战略领域之一,围绕肿瘤诊疗一体化,远大医药已储备了13款创新产品,涵盖6种放射性核素。

东诚药业核药在研管线

分类

产品

最新进展

主要应用

诊断用核药

99mTc标记替曲膦

NDA

心肌灌注显像剂

18F-APN-1607

III期临床

Tau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示踪剂

氟[18F]纤抑素注射液

I期临床招募完成

用于实体肿瘤患者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阳性病灶的PET显像

氟[18F]思睿肽注射液

I期临床已完成

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阳性病灶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

治疗用核药

铼[188Re]依替膦酸盐

NDA

前列腺癌骨转移后镇痛

177Lu-LNC1004

美国I期临床

靶向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简称“FAP”)的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为全新靶点药物,拟用于治疗FAP阳性表达的晚期实体瘤成年患者

177Lu-LNC1003

美国批准临床

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拟用于治疗PSMA阳性表达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同辐核药在研产品

分类

产品

最新进展

主要应用

诊断用核药

氟[18F]化钠

NDA

PET骨成像药物

碘[131I]苄胍(131I-MIBG)注射液

III期临床

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氟[18F]司他明

获批临床

前列腺癌成像

99TC-硫胶体

获批临床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示踪

氟[18F]贝他嗪

获批临床

阿尔兹海默症Aβ-PET诊断药物

6-氟[18F]-L-多巴

获批临床

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治疗用核药

68Ga-DOTATATE

获批临床

神经内分泌瘤

177Lu-DOTATATE

获批临床

神经内分泌瘤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我国有32款放射性药物处于临床试验及申请上市阶段,其中24款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8款为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在研的24款放射性药物中,其中4款药物为RDC,分别为恒瑞医药的镓[68Ga]依度曲肽、Telix的TLX591 CDx、远大医药的锆[89Zr]吉伦妥昔单抗,以及瑞迪奥用于SPECT/CT肿瘤显像剂99mTc-3PRGD2。

由此可见,核药行业热浪,已经扑面而来。

5、壁垒高耸,不是谁都能卷入核药市场战斗

不过,核药研发需要专业的资质条件、丰富的核医学诊疗经验、伦理委员会保障及科学规范的试验机构管理;而且核药制造商还需要合格的防辐射生产设备和屏蔽设计,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整个生产过程由专业资格技术人员操作并监督,同时需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这就导致核药行业呈现进入壁垒高、行业集中度高的“双高”特点,也就是说不是谁都能卷入的战斗。

在产业链方面,核药行业上游主要是医用放射性核素,大多来自核反应堆制备,而国内反应堆生产同位素较少,反应堆、加速器等分离纯化技术及GMP生产供应等处于“卡脖子”状态,放射性核素原料依赖于进口。核药中游的实验场所有限,配套仪器设备有效,药物研发完成后的配送同样是一个大问题。RDC药物的核素半衰期非常短(所谓核素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威力”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具体有多短呢?有的仅仅几十分钟。以现有的临床试验中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来说,I-131半衰期8天、Y-90半衰期2.7天、Lu-177半衰期6.7天、 Bi-213半衰期45.6分钟,这导致RDC无法提前量产和长距离运输,也对研发企业提出在生产的同时还要保证能够及时配送的要求。

核药产业链图解

<strong>核药产业链图解</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到了核药行业下游应用市场,医疗机构开展核素治疗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取得《放射性工作诊疗许可证》《放射性药物使用许可证》和《辐射安全许可证》,相关工作人员要取得专业资质、执业许可并通过从事核医学工作的相关培训才能上岗。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能够开展核医学诊疗工作的科室仅为1148个,拥有核素治疗病房的医院约340个,开展核素治疗工作的医院736个,核医学人员12578人,同比增长17.6%,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到了核药行业下游应用市场,医疗机构开展核素治疗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取得《放射性工作诊疗许可证》《放射性药物使用许可证》和《辐射安全许可证》,相关工作人员要取得专业资质、执业许可并通过从事核医学工作的相关培训才能上岗。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能够开展核医学诊疗工作的科室仅为1148个,拥有核素治疗病房的医院约340个,开展核素治疗工作的医院736个,核医学人员12578人,同比增长17.6%,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6、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核药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实则依然面临“卡脖子”问题。不过,在政策春风吹拂下,各方企业、资本齐心协力打通生产供应、生产流通、临床应用、医院准入等环节关卡,下一个重磅炸弹或许就在中国药企中产生。(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中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数据,中国与美国胃癌新发患者人数预计将在2026年分别达到34.6万人、2.9万人。

2025年10月17日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重症肌无力(MG)作为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波动性肌无力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其致病机制明确,约85%的患者与抗AChR抗体介导的补体通路激活密切相关。中国作为MG患者大国,拥有约20万存量患者,其中约15%-20%可能进展为死亡率极高的肌无力危象,临床需求远未满足。长期以

2025年10月17日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随着科学养宠的观念深入人心和人们对宠物的情感投入增加,宠物驱虫药市场迎来更多增长机会。按照宠物犬、猫平均一次驱虫价格62.51元/只、90.02元/只,平均一年驱虫3.47次、3.45次计算,2024年我国宠物犬、猫驱虫药市场规模分别达114.10亿元、221.99亿元,我国宠物驱虫药总市场规模达336.09亿元。

2025年10月14日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高有效性”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核心支柱。中国抗体市场正以远超全球的增速(35.4% CAGR)狂奔,规模从2019年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312亿元。在巨大临床需求、审评审批改革与医保放量的多重驱动下,市场格局呈现“内外资竞合,创新驱动分化”的复杂态势,本土创新力量正强势崛起

2025年10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