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钢铁行业:产量稳中有增 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整体效益有所回升

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的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

一、钢铁行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产量稳中有增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粗钢作为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虽然近年来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双限”。但进入2023年,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钢铁产量保持增长,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支撑了下游行业和新兴产业对钢铁在量和质上的更高需求。

但当前钢铁行业仍面临传统需求恢复不足等挑战与困难。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市场仍是供给强于需求,前三季度我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7.31亿吨,同比下降1.5%;而粗钢产量为7.95亿吨。预计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实施、显现效果,钢材需求有望逐步恢复,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将阶段性改善。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产量稳中有增。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我国粗钢产量7.95亿吨,同比增长1.7%;生铁产量6.75亿吨,同比增长2.8%;钢材产量10.29亿吨,同比增长6.1%。1-9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生产粗钢6.34亿吨,同比增长4.1%;累计生产生铁5.67亿吨,同比增长4.86%;累计生产钢材6.25亿吨,同比增长3.93%。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产量稳中有增。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我国粗钢产量7.95亿吨,同比增长1.7%;生铁产量6.75亿吨,同比增长2.8%;钢材产量10.29亿吨,同比增长6.1%。1-9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生产粗钢6.34亿吨,同比增长4.1%;累计生产生铁5.67亿吨,同比增长4.86%;累计生产钢材6.25亿吨,同比增长3.93%。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市场分析,2023年前三季度导致我国钢产量稳中有增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制造业的平稳运行成为“钢需”重要支撑。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特别是9月份,“下游”机械、汽车等诸多行业增势明显,为“上游”钢铁业的平稳运行夯实基础。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拓展“钢需”市场,推动钢产量增长。例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前三季度,其产销量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37.5%。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显著拉动新能源汽车车身用钢、无取向硅钢需求。同时,为持续降低能耗,增加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对高强汽车用钢和高磁感、高能效无取向硅钢要求更高。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拓展“钢需”市场,推动钢产量增长。例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前三季度,其产销量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37.5%。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显著拉动新能源汽车车身用钢、无取向硅钢需求。同时,为持续降低能耗,增加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对高强汽车用钢和高磁感、高能效无取向硅钢要求更高。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观研天下整理

三是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钢材出口增长明显。近年来我国优秀钢铁企业紧盯世界一流,积极布局,坚持创新,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经统计,目前有中国宝武、鞍钢、首钢等企业开启了52项世界前沿低碳技术的研发。目前我国在全球钢铁生产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进入2023年,我国钢铁行业的稳健表现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全球钢铁市场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前三季度,我国钢铁工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钢铁工业的重要引擎。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我国钢材出口6681.8万吨,同比增长32%。

进入2023年,我国钢铁行业的稳健表现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全球钢铁市场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前三季度,我国钢铁工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钢铁工业的重要引擎。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我国钢材出口6681.8万吨,同比增长3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在加速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稳步提升

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8月,我国钢铁企业的吨钢能耗同比下降0.1%,吨钢耗电下降0.36%,吨钢耗新水下降3.4%,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4.7%,颗粒物下降14.1%。超过5亿吨产能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重点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3年1-9月,我国会员钢铁企业外排废水总量同比下降9.3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18.59%,氨氮排放量同比下降21.63%,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4.92%,颗粒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4.88%。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因此对钢材强度、韧性、耐高温低温、疲劳寿命等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钢铁需求潜力不断释放。有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风电、光伏等新兴产业用钢品种数量持续增长。从出口品种看,热轧板卷和中厚板增长较明显,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明显提高。2023年前三季度,电工钢板(带)产量同比增长14.3%,热轧薄板同比增长18.2%,冷轧窄钢带同比增长15.7%。。

在此环境下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举措,推动钢铁行业上下游供需对接。例如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实施技术创新改造行动、钢材消费升级行动、供给能力提升行动以及龙头企业培育行动,着力扩大钢铁需求,保障行业稳定高效运行。

除了国家政策外,钢铁企业也在着力推进研发创新,使得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高端化方面,产品不断涌现。例如中国宝武钢铁集团1300兆帕超高强热镀锌汽车用钢取得突破,鞍钢集团33毫米厚X80级别大应变石油管线钢板实现全球首发,首钢集团全球首发两款取向电工钢产品。

绿色化方面,我国钢铁行业正在执行全球最严的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超过5亿吨产能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重点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截至2023年9月底,一共有96家钢铁企业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涉及的粗钢产能大约4.53亿吨。58家企业4.4亿吨的产能正在积极推进实施极致能效工程。目前钢铁企业已经启动了53项世界前沿低碳技术的研发,部分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宝武的1300兆帕超高强热镀锌汽车用钢取得突破,鞍钢33毫米厚的X80级别的大应变石油管线钢板以及首钢的两款取向电工钢也实现了全球首发。

智能化方面,2023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在智能化及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每吨钢用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投资约30元。截止到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机器人应用密度达到每万人54台套,90%的钢铁企业建立了生产制造执行及能源管控系统。例如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千万吨级钢企数字孪生智慧运营系统一比一还原真实产线,实现数字化生产、可视化制造。该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和系统模型,实现开发周期缩短,吨钢能耗下降,产业链协同效率提升,以及产业链合作成本下降。

而中钢协表示,下一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将继续做好研究和推进产能治理新机制,全面实施“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极致能效”三大改造工程,围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大主题,加快低碳冶金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促进钢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

四、行业效益有所回升

得益于钢铁行业依托科技创新持续深入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诸多举措,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钢铁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行业效益逐月回升。有相关数据显示,从2023年6月起,我国钢铁重点企业利润环比开始逐月增长,三季度月均实现利润100亿元。前三季度我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营业收入4.66万亿元,同比下降1.74%;利润总额621亿元,同比下降34.11%,平均利润率仅为1.33%,在41个工业大类中排名靠后,处于较低水平。9月末,重点统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65%,同比上升0.56个百分点。

另外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预告看,部分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改善明显。比如河钢资源预计,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亿元至7亿元,同比增长45.2%至6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95亿元至6.95亿元,同比增长43.3%至67.39%。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亿元至3.2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318.95万元。

宝钢股份前三季度,宝钢股份营业收入为2550.17亿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减少8.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50亿元,同比减少11.76%。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三季度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98亿元,同比增加127.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6.23亿元,同比增加163.27%。这一单一季度的业绩也几乎是今年前两个季度的总和。

上海钢联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5.47亿元,同比上升12.77%;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上升21.04%;扣非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上升3.77%;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75.06亿元,同比上升32.9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797.08万元,同比上升5.0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079.71万元,同比上升2.99%。(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钛材行业消费端分析:下游需求持续释放 医用、消费电子领域潜在市场宽广

我国钛材行业消费端分析:下游需求持续释放 医用、消费电子领域潜在市场宽广

钛材具有重量轻、强度大、耐腐蚀性强‌、耐高温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金属材料之一。在下游行业发展带动下,我国钛材消费量逐年递增,由2018年的5.7万吨上升至2024年的1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5%。

2025年05月06日
我国铜行业下游分析:存量需求稳中有增 新能源边际需求强劲

我国铜行业下游分析:存量需求稳中有增 新能源边际需求强劲

电网投资是我国稳增长的重要方式,也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环节,能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网投资完成额累计值6083亿元,同比增长15.26%。由此可见,我国铜行业下游需求中的传统电力需求韧性仍在。

2025年05月03日
我国硅铁行业发展现状:价格震荡下行 进口量大幅增长

我国硅铁行业发展现状:价格震荡下行 进口量大幅增长

2024年1-11月我国硅铁产量为507.82万吨,相较2023年1-11月同比微增0.54%。同时在2024年其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态势。我国硅铁生产区域高度集中。近3年来其生产逐渐向内蒙古集中。此外,我国长期保持硅铁净出口国地位,贸易顺差稳固。在2024年其进口量达8.29万吨,同比增长40.51%,延续了2023

2025年04月30日
核电机组密集投产 我国核级海绵锆需求有望爆发 市场将持续向技术优势企业倾斜

核电机组密集投产 我国核级海绵锆需求有望爆发 市场将持续向技术优势企业倾斜

核级海绵锆生产的核级锆合金材料是核电站运行的第一道安全屏障。随着国家低碳战略需求的提出,国内核电迎来高速发展时期,为核级海绵锆带来增长机遇。新建核电机组将密集投产,我国核级海绵锆需求有望爆发,预计2030年超4000吨。

2025年04月30日
基建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我国金属制品行业发展 绿色化、智能化成必然发展趋势

基建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我国金属制品行业发展 绿色化、智能化成必然发展趋势

金属制品是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我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且自2010年超过美国以来,就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业实现增加值约4.8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27%,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比重达到28.9%,领先第二位的美国近12个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家居五金行业正迎来多重增长引擎 消费升级助力中高端市场发展

我国家居五金行业正迎来多重增长引擎 消费升级助力中高端市场发展

家居五金及户外家具的消费规模与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及居民收入水平紧密关联。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消费升级为市场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数据显示,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四万元大关,达到41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中厚板行业发展现状:出口量突破千万吨 国内市场价格震荡下跌

我国中厚板行业发展现状:出口量突破千万吨 国内市场价格震荡下跌

我国中厚板应用领域持续拓宽,涵盖机械、钢结构、造船、风电、石化等多个领域。钢结构加工量稳步提升、造船业三大指标同步增长,风电、氢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等共同推动中厚板需求持续增长。2017-2023年,中厚板产量从6910万吨增至9818万吨;2022-2024年其出口表现亮眼,2024年出口量突破千万吨大关。随着新增产

2025年04月25日
我国药用玻璃行业发展现状:整体市场规模稳增 中硼硅玻璃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药用玻璃行业发展现状:整体市场规模稳增 中硼硅玻璃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我国药用玻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7-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65%。中硼硅玻璃凭借优异的性能成为国际主流药用包装材料,但国内渗透率仍低,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受三大因素推动,我国中硼硅玻璃需求量快速上升。我国药用玻璃行业集中度较低,2021年CR4约为32%,市场格局分散,其中山东药玻以19%的市场

2025年04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