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复合材料行业规模稳步提升 玻璃纤维与碳纤维占绝对主导地位(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并称为世界四大材料,是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复合材料既能保留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复合效应使各组分的性能相互补充并彼此关联,因此与常规材料相比,其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实现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

复合材料优势

优势 具体说明
可设计性强 材料的各项性能都可按照结构件的使用或服役环境条件要求,通过组分材料的选择和匹配以及界面控制等材料设计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
各向异性 可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消除材料冗余,易于发挥材料及结构的潜力和效率
材料与结构一体化 结构整体性好,易于一体化成型,可显著减少相关零件的数量
多功能性 通过复合效应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性能缺陷,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优势,除优异的力学性能外,还可以具有耐热、隔热、导电、耐磨、记忆、吸波、透波等多种优异特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按照基体材料的不同,复合材料可以划分为金属复合材料和非金属复合材料;按照增强材料的不同,复合材料可以划分为纤维增强材料、颗粒增强材料、叠层复合材料等。同时,复合材料也可以按照材料的功能和用途划分为主要起承力作用的结构复合材料和除力学性能以外还能提供其他物理性能(例如导电、磁性、透波、阻燃、隔热等)的功能复合材料。

按照基体材料的不同,复合材料可以划分为金属复合材料和非金属复合材料;按照增强材料的不同,复合材料可以划分为纤维增强材料、颗粒增强材料、叠层复合材料等。同时,复合材料也可以按照材料的功能和用途划分为主要起承力作用的结构复合材料和除力学性能以外还能提供其他物理性能(例如导电、磁性、透波、阻燃、隔热等)的功能复合材料。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尤其是民营复合材料制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产值规模稳步提升。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复合材料制品产地之一,在全球市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2109.7亿元,同比增长3.8%。预计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尤其是民营复合材料制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产值规模稳步提升。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复合材料制品产地之一,在全球市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2109.7亿元,同比增长3.8%。预计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数据显示: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在复合材料市场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用最广、用量最大。而在纤维复合材料中又以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二者合计约占整个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的 90%,其中玻璃纤维约占 84%,碳纤维约占 6%。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方面: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属新材料领域,是指玻璃纤维与增强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特性。

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的不断增加,我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供给呈不断上升趋势。虽然2018年前后受环保政策收紧导致大量小微企业及“散乱污”企业被限产或关停;以及汽车产业在2018年前后增速放缓导致市场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使得我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量出现低谷期,产量有所下滑。但2019年以来,受益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在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产量恢复增长状态。据统计,2022年我国玻纤复合材料产量达到641万吨。

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的不断增加,我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供给呈不断上升趋势。虽然2018年前后受环保政策收紧导致大量小微企业及“散乱污”企业被限产或关停;以及汽车产业在2018年前后增速放缓导致市场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使得我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量出现低谷期,产量有所下滑。但2019年以来,受益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在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产量恢复增长状态。据统计,2022年我国玻纤复合材料产量达到641万吨。

数据显示: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格局稳定,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目前我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市场中主要有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山东玻纤、长海股份等企业。

我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市场上主要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竞争优势

中国巨石

研发优势:公司由多位掌握世界领先玻纤技术的专家及人员组成了具备现代创新水平及能力的优秀技术团队,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CNAS认证检测中心、浙江省玻璃纤维研究重点实验室。

技术优势:公司已经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技术,如“无碱池窑拉丝生产线全套技术”、“中碱池窑拉丝生产线全套技术”、“玻纤废丝池窑拉丝生产技术”等。

生产优势:公司自主设计、建设的年产12万吨无碱玻纤池窑生产线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单座无碱池窑生产线。公司的技术能力和硬件设施装备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公司于2014年在埃及成功建成投产了目前非洲唯一一条玻璃纤维大型池窑拉丝生产线,也是中国在埃及投资金额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制造业工业项目,是中埃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成果。

产品优势: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的高性能E6E7玻璃纤维配方产品,均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营销优势:公司已在美国、韩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法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子公司,并在英国、德国拥有2家独家经销商,全球营销网络不断完善。

泰山玻纤

背景优势:是中国建材集团所辖中材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智能智造试点示范企业。

生产优势:公司拥有泰安总部、邹城公司、淄博公司三大生产基地,玻纤及制品产量120万吨/年,为全球三大、中国两大玻璃纤维制造企业之一。

产品优势:主导产品种类包括无捻粗纱、热塑玻纤、电子细纱、电子布、多轴向经编织物、毡类制品、无纺布、耐碱玻纤等,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基础设施、汽车交通、新能源、化工防腐、电子电气、船舶与海洋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技术优势:拥有国家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在大型节能环保池窑设计、窑炉纯氧燃烧技术、大流量多孔数弥散强化漏板设计等方面拥有国际先进的自主核心技术。

资质优势:公司通过了ISO9001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客户优势:泰山玻纤设立了CTG北美公司、南非公司等驻外公司及机构,与美国、欧盟、日韩、中东、东盟、南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重庆国际

生产优势:在重庆、珠海、常州以及海外的巴西、巴林、美国、摩洛哥建有生产基地,玻纤纱年产能突破100万吨,玻纤布年产能达到2亿米。

专利优势:公司现已拥有包括ECTTMTM+等多项发明和实用型专利。

销售优势:主要产品通过德国船级社(GL)、英国劳氏(LR)、美国FDA认证,产品畅销亚洲、欧洲、美洲、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客户优势:公司与GE、杜邦、LM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品牌优势:公司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名牌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重庆市优秀创新型企业、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诸多殊荣。

山东玻纤

资质优势:产品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且通过了欧盟的RoHS测试和REACH测试。

销售优势:公司产品销往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远销欧、美、亚、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区位优势:司地处沿海地区,且公司的下游客户大部分位于华东、华北、华中等地势平坦陆路物流较发达地区,物流费用较低增强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公司靠近青岛、烟台、张家港等港口,水运运输成本较低,并且方便快速发货,为公司未来扩大产品出口规模创造有利条件。

管理优势:公司为各主要设备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立了设备TPM管理体系和“7S”精益化管理体系,即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7个方面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数据分析,查找短板并制定管控措施,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用数据指导管理方向。

长海股份

产业链优势:公司拥有以玻纤纱、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为主的纵向产业链,及子公司天马集团以玻纤纱、玻纤制品、化工类产品及玻璃钢制品为主的横向产业链。

质量优势: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注重产品质量,并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确保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出库的每个环节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

资料显示:观研天下整理

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指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指以树脂、金属、陶瓷和橡胶等材料为基体,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经过复合制成的结构或功能材料。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国内碳纤维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碳纤维及应用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阶段,在国内初步形成了以江苏、山东和吉林等地为主的碳纤维产业聚集地。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对下游领域的传统材料替代率不断提升,交通装备、民用航空、医疗健康、体育健康、压力容器等领域的需求迅速放量。

近年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量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量从3.31万吨增至6.20万吨,增长了近两倍,年均增长17.45%。

近年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量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量从3.31万吨增至6.20万吨,增长了近两倍,年均增长17.45%。

数据显示: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规模呈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2018- 2022年,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82.90亿元增长带845.2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2.07%。

市场规模呈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2018- 2022年,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82.90亿元增长带845.2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2.07%。

数据显示: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中主要有楚江新材、国恩股份、中科电气、宝泰隆、银龙股份、力合科创、翔丰华等主要企业。

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主要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竞争优势

楚江新材

盈利模式优势:实现废料利用、规模成本和产品特色效益的有机组合。

营销模式优势:公司充分贴近市场,自建营销网络,对终端市场具有极强的掌控能力。在行业里形成三大特点:营销网络最多:全国的33个营销平台,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及潜在需求;细分行业最精:小区域、小行业前两名,集小胜为大胜;服务响应最快:能够24小时快速解决客户订单、产品质量等服务问题。

运营优势:公司始终将“产能利用率100%、产销率100%、资金回笼率100%”作为公司运营良性的检验标准,并坚持持续改善、不断精进,保持效益和规模的同步增长,使铜基主业净资产收益率可达到15%以上。

国恩股份

战略布局优势:公司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依托原有塑料改性业务纵向延伸至产业链下游,一体化生产体育草坪、光显材料;横向延伸至纤维增强轻量化材料领域,开拓非金属复合材料板块,抓住节能减排的历史机遇,深耕新能源汽车与专用车市场,在减重的同时提高实用度和美观性。

技术专利优势:公司是青岛市首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德国实验室,累计已取得专利79,其中发明专利30项、外观设计及实用新型专利49,此外还拥有7项软件著作权。

生产优势:经过近二十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经具备了高分子材料合成能力、高分子复合材料改性能力、系统结构仿真分析能力、耐候测试及控制能力、工艺装备设计能力和全过程检测监控能力六大核心能力,公司已经逐步发展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

中科电气

技术优势:公司以磁电技术为领域,电磁冶金技术为核心,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搭建了多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平台;创建了相对完备的电磁冶金数据库;健全了一套成熟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并借此不断巩固和加强在电磁冶金行业的领先优势。

宝泰隆

资源优势:公司所在地七台河市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田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三大稀有煤田之一,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主焦煤产区和黑龙江省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保有储量18亿吨,远景储量42亿吨。主要煤种有焦煤、肥煤、气煤、无烟煤,焦煤储量居东北总储量四分之一,以低磷、低硫、高热值、高灰熔点、高化学活性“两低三高”而著称。

技术优势:公司曾先 后获得了高温煤焦油加氢、后延迟焦化和焦炉煤气制甲醇组合工艺专利、干熄焦工装装置专利、 复合柴油的制造方法专利、低硫、低磷铸造焦的生产方法专利、焦炉煤气制甲醇合成尾气联产煤 焦油加氢制取油品工艺专利,特别是“高温煤焦油加氢产业化技术项目”获得了中国炼焦行业协 会“焦化行业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战略优势:为了改变主营产品焦炭过于依赖钢铁市场格局,加快向新材料和清洁能源领域转型升级进程,公司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战略。在产品升级方面,重点实施“焦炭制30万吨稳定轻烃(转型升级)项目”,实现从传统煤化工产品向更清洁、更环保的煤基石油化工产品升级;在产业转型方面,重点实施“包含100/年石墨烯项目在内的高端石墨深加工特色产业”,实现从煤化工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转型,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银龙股份

品牌优势:公司及其产品先后获得天津市名牌产品、天津市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京沪高铁 最佳供应商”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客户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技术研发优势: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具备从上游:原材料开发;中间:生产设备主设备、生产辅助设备、产品检测设备、新型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下游:轨道板研发设计、生产;轨枕研发、设计等水泥构 件的原创性开发设计能力,并且开发出来的产品均具有行业领先水平。

服务优势:公司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预应力技术咨询服务和预应力施工 全套完整解决方案。

力合科创

品牌优势:公司在科技创新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有创新资源,懂前沿科技,会转化成果,可赋能企业,能培育产业”的独特优势,探索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孵化体系,获得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荣誉,具有先发优势、资源优势和强大的品牌优势。

技术优势:公司已与一批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端科技人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既能为其提供专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业孵化服务,又能充分发挥其科研能力为公司创新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人才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公司建立了合理的人才梯度结构、打造了业内优秀的管理和技术团队。人才队伍包括深圳市级领军人才、深圳市孔雀人才和深龙英才等高层次人才、过百名从业超 20 年的拥有丰富设备操作和技改技措经验的稳定工匠。

产业链优势:子公司丽星科技打造了业内创意设计—材料研发—包装制造—化妆品灌注—包装回收利用—美容仪器—检测认证全产业链。

研发优势:公司拥有国家 863 计划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等四个国家级创新载体,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等六个省级创新载体。

翔丰华

技术优势: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线,坚持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并重的技术路线,拥有了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

产品优势:凭借性能优异、品质稳定、种类丰富的产品和多年来不懈地努力经营,公司已积累了一大批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包括 LG新能源、比亚迪( 002594)、国轩高科(002074)、多氟多(002407)等多家客户,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也为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增产能提供了强大需求动力。另外,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接触韩国 SKI、日本松下等国际知名锂电池企业,进一步打开日韩市场。

资料显示: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虽然出货量增速涨势凶猛且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营业收入整体持续增长,但是仍然面临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盈利能力差等困境。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将不再是“有多少产能”,而是“有什么技术”、“能拿下哪些高端客户”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摆脱同质化

2025年09月06日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承担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功能。近年来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达354.6万吨/年,较2020年(81.1 万吨/年)增长 337%;其中中国主体地位明确,2024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较2020年增长391%,占全球的比重高达96%,较202

2025年09月05日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但自进入2025年以来,得益于国内外储能市场爆发,我国储能电芯市场由供大于求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

2025年09月05日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在储能市场中,抽水蓄能总量较大,但新型储能近年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72.0GW,同比增长28.6%,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呈继续下降态势,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 165.4GW,首次突破百吉瓦,同比增长 81.1%。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其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硬物质,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和化学性能。我国金刚石行业起步于1963年,经过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同时历经六十余载砥砺奋进,我国金刚石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金刚石

2025年09月01日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9-2023年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从697.8亿元增长至7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而预计2024-2031年复合增速将超过10%。

2025年08月29日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28.2 亿只,同比增长 3.6%;其中电动汽车为最大下游市场,占比超50%;其次是电动工具与3C,分别占比13.4%、7.9%;储能领域需求显著上扬,与3C占比差距缩小。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在磁性材料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在非晶合金、稀土永磁、超磁致伸缩、巨磁电阻等方向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依托微细化组织调控、晶体学精准控制、薄膜化制备及超晶格构建等新技术的支撑,磁性材料的种类正日益丰富,产品体系持续完善。

2025年08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