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工地行业相关政策
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慧工地市场现状深度分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建设智慧工地在实现绿色建造、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社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智慧工地建设逐渐受到国家关注。
2020年7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及智慧工地相关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提升各类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加快传感器、高速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近场通讯及二维码识别等建筑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
此外,在《关于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通知》《关于开展”智慧工地“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中均对智慧工地发展做出引导和要求,智慧工地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智慧工地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 政策 | 主要内容 |
2021年 | 《关于开展”智慧工地“试点工作的通知》 | 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智慧+互联+协同”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和推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建立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施工现场智慧管理系统,对从业人员、施工机具设备、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进行动态管理,形成事前预防预控、事中智能管控、事后统计分析、过程智慧决策的闭环管理模式。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现代化管理水平。 |
2020年 | 《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通知》 | 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强化行业监管责任,要求所有在建项目于6月底前全部接入、新开工项目须在开工30日内接入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
2020年 | 《关于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 按照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实行监管部门和项目参建各方对建筑工地的齐抓共管,实现建筑工地智慧化管理目标。 |
2020年 |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 大力推进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及智慧工地相关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提升各类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加快传感器、高速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近场通讯及二维码识别等建筑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智慧工地市场规模
在政策推动下,智慧工地深耕施工阶段的千万级客户群体和百亿级信息化空白市场。根据数据,2016-2018年我国智慧工地市场规模由62.1亿元增长至99.1亿元。2019年我国智慧工地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达120.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2%。2020-2021年我国智慧工地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分别达138.6亿元、155.7亿元,增速为14.64%、12.3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智慧工地细分市场结构
从细分市场看,我国智慧工地中计价软件和管理软件市场规模较大,2021年分别为62.2亿元、55.8亿元,分别占比39.95%、35.84%。算量及其他市场规模较小,为37.7亿元,占比24.2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建筑企业智慧工地应用情况
从应用情况看,我国建筑企业智慧工地应用包括进度管理、人员管理、成员管理、施工策划、文档协同、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物料管理等,2021年分别占比44.3%、43.9%、43.3%、41.4%、39.7%、39.0%、38.8%、37.97%、37.9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智慧工地市场竞争
我国智慧工地仍是新兴市场,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2021年CR2为9.2%。其中广联达立足建筑业,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1年市场份额为7.6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