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卫星通信行业政策、发展现状与上游市场情况 芯片、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等成本占比较大

一、行业基本概述

卫星通信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通信卫星分类多样。按运行的轨道不同,通信卫星可分为低轨道通信卫星(LEO)、中轨道通信卫星(MEO)、高轨道同步通信卫星(GEO);按通信业务种类,可分为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电视广播卫星、海事通信卫星、跟踪和数据通信卫星等;按服务区域范围,可分为国际通信卫星、区域通信卫星、国内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分类

通信卫星分类多样。按运行的轨道不同,通信卫星可分为低轨道通信卫星(LEO)、中轨道通信卫星(MEO)、高轨道同步通信卫星(GEO);按通信业务种类,可分为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电视广播卫星、海事通信卫星、跟踪和数据通信卫星等;按服务区域范围,可分为国际通信卫星、区域通信卫星、国内通信卫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政策

卫星通信是卫星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被认为是建立全球与个人通信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手段。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卫星通信行业发展,我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卫星通信行业的相关政策,例如《“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关于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等,国内卫星通信市场发展机遇良好。具体如下:

近年有关卫星通信政策汇总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2年8月 工信部等五部门 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加强邮轮系统集成和核心装备研发,突破海上邮轮救援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快大数据、云计算,面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等技术应用研究和试验验证。
2022年2月 国务院 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 构建基于天通、北斗、卫星互联网等技术的卫星通信管理系统,实现应急通信卫星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综合应用。提高公众通信网整体可靠性,增强应急短波网覆盖和组网能力。
2022年1月 国务院 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高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覆盖水平,增强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
2021年8月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 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 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无线通信、北斗导航、卫星通信、高分遥感卫星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开发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促进自动驾驶、智能航运等加快应用,突破综合交通网运营服务、危险货物管控等关键技术
2021年8月 商务部 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工作指引 鼓励企业抓住海外数字基础设施市场机遇,投资建设陆海光缆、宽带网络、卫星通信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5G网络等智慧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数字服务。
2021年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行业应用,打造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的行业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推动行业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
2019年11月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 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卫星通信等在水上搜救工作中的应用,实现“12395”水上遇险求救电话全覆盖。
2009年3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 规范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的行为,避免和减少卫星网络之间、地球站与共用频段的其他无线电台之间的相互干扰,促进卫星通信事业健康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关键技术不断进步(如光开关、光信息处理、智能化星上网控、超导、新的发射工具和新的轨道技术的实现),使卫星通信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从而推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为758亿元,2015-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产业总产值CAGR为8.7%,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800亿元,2023年将超过900亿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关键技术不断进步(如光开关、光信息处理、智能化星上网控、超导、新的发射工具和新的轨道技术的实现),使卫星通信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从而推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为758亿元,2015-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产业总产值CAGR为8.7%,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800亿元,2023年将超过90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卫星发射数量

近年来国内卫星发射数量增幅较快,其中主要以遥感卫星和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为主。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卫星发射数量为11颗,其中通信卫星发射数量17颗,遥感卫星发射数量61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数量34颗。而虽然我国国内卫星发射数量增幅较快,但对比美国来说,我国卫星规模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左右,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在轨卫星中通信卫星合计2020颗,占在轨运营数量的78%。

近年来国内卫星发射数量增幅较快,其中主要以遥感卫星和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为主。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卫星发射数量为11颗,其中通信卫星发射数量17颗,遥感卫星发射数量61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数量34颗。而虽然我国国内卫星发射数量增幅较快,但对比美国来说,我国卫星规模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左右,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在轨卫星中通信卫星合计2020颗,占在轨运营数量的7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卫星产业正处于健康、快速的发展时期,卫星应用逐步落地,未来几年将快速增加。目前我国通信卫星的发射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2022年5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22年一季度我国银河航天已有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已从其自主建设的卫星研发产线下线准备发射。我国通信卫星行业内企业的通信卫星技术不断进步、产能不断提高,未来几年内,我国通信卫星在轨数量将快速增加。

我国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情况(部分)

发布时间 运载火箭 发射卫星 发射基地 发射次数
2022年3月5日 长征二号丙 银河航天六颗通信卫星和—颗微纳卫星 西昌 第250次
2021年12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 西昌 第248次
2021年8月24日 长征三号乙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七号 西昌 第240次
2021年8月24日 长征二号丙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 酒泉 第239次
2021年2月4日 长征三号乙遥77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 西昌 第229次
2019年10月17日 长征三号甲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 西昌 第206次
2019年3月10日 长征三号乙 中星6C通信卫星 西昌 第197次
2019年1月11日 长征三号乙 中星2D通信卫星 西昌 第195次
2018年12月25日 长征三号丙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 西昌 第194次
2017年12月11日 长征三号乙 阿尔及利亚通信卫星 西昌 第170次
2017年1月5日 长征三号乙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 西昌 第162次
2015年12月10日 长征三号乙 中星1C通信卫星 西昌 第148次
2015年11月21日 长征三号乙 “老挝—号"通信卫星 西昌 第147次
2015年11月4日 长征三号乙 中星2C通信卫星 西昌 第146次
2015年10月17日 长征三号乙 亚太九号通信卫星 西昌 第145次
2015年9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 西昌 第142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行业上游市场情况

卫星通信产业链包括三大环节,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电子元器件、加工设备及服务等;中游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以及卫星运营等;下游主要为卫星电视、卫星广播、通信服务、气象监测等应用场景。

卫星通信产业链包括三大环节,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电子元器件、加工设备及服务等;中游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以及卫星运营等;下游主要为卫星电视、卫星广播、通信服务、气象监测等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在我国卫星通信上游市场中,芯片、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等成本占比较大。

1、芯片

芯片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我国芯片行业飞速发展,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411亿元增长到了10211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1839亿元。

芯片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我国芯片行业飞速发展,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411亿元增长到了10211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1839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航空航天复合材料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制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96.85增长到了543.33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可超过637.87亿元。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制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96.85增长到了543.33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可超过637.87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元件和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件,是电容、晶体管、游丝、发条等电子器件的总称。常见的有二极管等。

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兴起,我国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的需求迅速扩大,带动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营业收入21485.2亿元,同比增长11.30%。预计2022年我国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营业收入可达23955.6亿元。

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兴起,我国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的需求迅速扩大,带动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营业收入21485.2亿元,同比增长11.30%。预计2022年我国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营业收入可达23955.6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优势与潜力持续释放 AI助力开启智能新时代

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优势与潜力持续释放 AI助力开启智能新时代

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具备联合国产业分类规定的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品种产品,供应链较为健全,成本优势突出。数据显示,中国低技术、中技术及中高技术产品的全球制造业份额占比较高。其中,中技术和中高技术产品占比增长较快,分别增长了28.9%、27.0%。

2025年05月07日
我国水声通信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市场具备较大增长空间 技术水平及产品力待提升

我国水声通信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市场具备较大增长空间 技术水平及产品力待提升

水声通信是目前最成熟的水下远距离通信手段,主要应用于军事、石油深海勘探、深海载人科考等领域。随着下游需求增多,全球水声通信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约34亿美元。水声通信是当前海洋军事中最重要和关键的技术,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增大,我国水声通信将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预计2

2025年05月04日
补贴加码消费需求 我国手机电池行业迎政策红利 产业链有望量利齐升

补贴加码消费需求 我国手机电池行业迎政策红利 产业链有望量利齐升

得益于技术创新驱动消费者换机需求的释放、市场复苏趋势、折叠屏市场的爆发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手机出货量增长态势显著。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手机出货量3.14亿部,同比增长8.7%;智能手机出货量2.94亿部,同比增长6.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3.6%。

2025年04月17日
下游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受益于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发展我国高精度导航市场快速增长

下游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受益于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发展我国高精度导航市场快速增长

受益于卫星导航系统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我国高精度导航市场也整体保持了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2-2023年我国高精度导航市场规模从23.0 亿元增长至214 亿元。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手机行业市场回暖 技术创新仍将是关键 AI正在打开新一轮厂商竞速窗口期

我国手机行业市场回暖 技术创新仍将是关键 AI正在打开新一轮厂商竞速窗口期

在经历连续下滑后,2024年手机市场回暖,出货量迎来了反弹。全球方面:2024年全球手机市场迎来了反弹,销量同比增长7.1%,结束了2023年创下的十年来最低点。

2025年04月09日
全球海底数据中心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商业化进程较快 海兰信龙头地位稳固

全球海底数据中心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商业化进程较快 海兰信龙头地位稳固

国内海底数据中心商业化进程较快,主要驱动因素在于:B端随着企业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以及上云趋势的推动,数据分析、存储和计算需求将急剧攀升,C端数据量在短视频、直播和社交电商等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特别是向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深入渗透背景下持续快速增长。国内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带动数据中心建设加快,耗电量持续增长。但在“

2025年04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