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CAE软件行业市场容量稳定释放 在制造业各环节重要性愈加凸显

一、概述

CAE软件属于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能够起到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产品性能、大幅减少试验次数、提升研发效率等效果,是产品研发实现正向设计、原始创新的重要工具软件。CAE软件可以分为两类:专用CAE软件是针对特定类型的工程或产品所开发的用于产品性能分析、预测和优化的软件,通用CAE软件可以对多种类型的工程和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评价和优化,以实现产品技术创新的软件。

CAE软件分类情况

软件类型 通用型 专用型
软件特点、用途 通用性较强、适用范围广,可针对多种类型的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模拟仿真、评价和优化 专业性较强,能够针对特定类型的产品提供较好的性能分析、预测依据设计优化等功能
代表软件 Nastran、ANSYS、ABAQUS 流体力学领域的Fluent、多体动力学领域的Adams、注塑成型领域的Moldflow
代表企业 ANSYS、MSC、达索系统 MSC、Autodesk、合肥太泽透平、上海东峻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发展现状

1、全球市场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态势分析与投资战略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随着高性能等计算快速发展,软件的仿真精度、效率等大幅提升,叠加下游市场需求旺盛,CAE软件行业商业化应用领域高速拓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CAE市场规模为81亿美元,2021年达到90亿美元,同比增长11.11%。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显示,随着高性能等计算快速发展,软件的仿真精度、效率等大幅提升,叠加下游市场需求旺盛,CAE软件行业商业化应用领域高速拓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CAE市场规模为81亿美元,2021年达到90亿美元,同比增长11.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市场竞争方面,近几年大软件公司通过加强对中小 CAE 软件企业的并购来提升技术、拓宽应用领域和市场范围,如安西斯、达索、西门子、MSC等CAE龙头企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目前,全球CAE软件行业主要被前三大供应商所主导,分别是西门子、安西斯和达索,市占率累计达到47%。

2、中国市场现状

我国CAE软件行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在解决刘家峡大坝应力分析计算中,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平面问题通用有限元程序;20世纪70年代,大连理工大学研制出了JIGFEX有限元分析软件,航空工业部研制了HAJIF系列程序。

我国CAE软件行业发展历程

<strong>我国</strong><strong>CAE软件</strong><strong>行业发展历程</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我国CAE行业市场容量维持稳定释放,2019年市场规模约51.5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16.5%。在制造行业向智能化升级及下游用户对CAE重视程度提升下,我国CAE软件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12.5亿元。

近年来,我国CAE行业市场容量维持稳定释放,2019年市场规模约51.5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16.5%。在制造行业向智能化升级及下游用户对CAE重视程度提升下,我国CAE软件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12.5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发展趋势

1、CAE技术融入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重要性愈加凸显

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软件产品,CAE 软件正在成为数字空间和物理世界融合的最重要的工具,其所带来的核心变革是在产品全生命周期持续利用CAE技术实现对试验的替代。

当产品处于早期概念设计阶段时,开发人员可以通过CAE技术测试初始概念并寻求初始参数的最佳解,从而获得可靠的初步产品设计方案;在产品系统或详细设计阶段,开发人员可以通过CAE技术对产品或工程方案进行模拟,从而对产品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产品制造阶段,CAE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有助于确保成品制造的一致性,保证产品精确度和降低成本。

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E软件的功能不断加强,能够融入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

2、通过仿真模拟,构建数字孪生体

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对物理实体的映射,从而反映物理实体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基于数字孪生的数字体验是对工业技术的极其重要的贡献与补充,是产品创新的崭新技术手段。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趋势日益明显,催生了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新业态,其中数字孪生日趋成为产业各界研究热点,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推进软件正版化是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举措,软件正版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版权保护,一方面大力鼓励扶持国产软件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严厉打击各类侵犯软件知识产权的行为,净化软件市场环境,逐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将恶意侵权纳入社会信用体系,鼓励创新创造,我国软件著作专利数量持续上升,截至2021年达到228万件。未来,软件正版化将持续成为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趋势,激发软件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力,促进CAE软件行业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版权保护,一方面大力鼓励扶持国产软件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严厉打击各类侵犯软件知识产权的行为,净化软件市场环境,逐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将恶意侵权纳入社会信用体系,鼓励创新创造,我国软件著作专利数量持续上升,截至2021年达到228万件。未来,软件正版化将持续成为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趋势,激发软件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力,促进CAE软件行业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当下,在AI技术迭代与人口结构变革的双重浪潮下,情感陪伴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当独居老人对着智能音箱诉说孤独,当职场青年在深夜向AI倾诉压力,当儿童与虚拟伙伴分享成长烦恼——“人类专属”的情感陪伴,正悄然走向“人机共生”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AI情感陪伴行业逐渐兴起,正以惊人速度崛起,成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焦点。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持续扩张,企业对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日益重视,ERP软件市场需求强劲,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016-2024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从49.77万套增长至127.68万套,预计2025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将增长至139.48万套,同比增长9.2%。

2025年10月28日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作为“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与“工业的眼睛”,是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质量、安全与创新的核心技术支撑。当前,在产业升级、法规趋严与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年10月25日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随着量子科技被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量子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硬件产业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崛起。行业呈现出“国家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技的活跃生态,并在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三大技术路径上并行发展,正以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竞逐。

2025年10月15日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目前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量子精密测量将加速渗透至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4.97 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规模或将达到 17.99 亿美元。

2025年10月10日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半导体按照历史进程可分为以硅基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以砷化镓、磷化铟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和以碳化硅、氮化镓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与第一代半导体由单一元素组成不同,第二代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统称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性能决定应用场景,化合物半导体广泛适用于高电压、高功率、高频率等领域。

2025年10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