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加速普及 市场供需规模不断增长

一、行业基本概述

所谓虚拟现实,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从理论上来讲,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将其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是现实中真真切切的物体,也可以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物质,通过三维模型表现出来。因为这些现象不是我们直接所能看到的,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出来的现实中的世界,故称为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用户可以在虚拟现实世界体验到最真实的感受,其模拟环境的真实性与现实世界难辨真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虚拟现实具有一切人类所拥有的感知功能,比如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系统;最后,它具有超强的仿真系统,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使人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意操作并且得到环境最真实的反馈。正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存在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1、沉浸性

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让用户成为并感受到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造环境中的一部分,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取决于用户的感知系统,当使用者感知到虚拟世界的刺激时,包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感知等,便会产生思维共鸣,造成心理沉浸,感觉如同进入真实世界。

2、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使用者进入虚拟空间,相应的技术让使用者跟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当使用者进行某种操作时,周围的环境也会做出某种反应。如使用者接触到虚拟空间中的物体,那么使用者手上应该能够感受到,若使用者对物体有所动作,物体的位置和状态也应改变。

3、多感知性

多感知性表示计算机技术应该拥有很多感知方式,比如听觉,触觉、嗅觉等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大多数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等几种。

4、构想性

构想性也称想象性,使用者在虚拟空间中,可以与周围物体进行互动,可以拓宽认知范围,创造客观世界不存在的场景或不可能发生的环境。构想可以理解为使用者进入虚拟空间,根据自己的感觉与认知能力吸收知识,发散拓宽思维,创立新的概念和环境。

5、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物理定律动作的程度。如当受到力的推动时,物体会向力的方向移动、或翻倒、或从桌面落到地面等。

一、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行业发展现状

虚拟现实技术(VR)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在游戏、视频、直播、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均有应用。

美国是VR行业的发源地,欧洲VR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21全球VR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5.8亿美元。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全球虚拟现实(VR)行业市场近两年飞速发展,截止2021年,亚洲区域市场分布占比28.51%,北美占比33.61%,欧洲占比36.41%。

美国是VR行业的发源地,欧洲VR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21全球VR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5.8亿美元。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全球虚拟现实(VR)行业市场近两年飞速发展,截止2021年,亚洲区域市场分布占比28.51%,北美占比33.61%,欧洲占比36.41%。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中国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各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品消费等方面,支持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目前VR技术已逐步成熟,技术有待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新冠疫情推动居家需求,VR产品需求增长强劲,用户基数增加以及众多开发者的加入,使VR行业明显提速。而随着光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拐点。整体来看,目前,我国虚拟现实(VR)行业还处于成长期。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各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品消费等方面,支持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目前VR技术已逐步成熟,技术有待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新冠疫情推动居家需求,VR产品需求增长强劲,用户基数增加以及众多开发者的加入,使VR行业明显提速。而随着光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拐点。整体来看,目前,我国虚拟现实(VR)行业还处于成长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虚拟现实(VR)行业发展特点如下:

(1)硬件性能优化迭代加快,向轻薄化超清化加速演进

虚拟现实终端市场迅速扩大,开启虚拟现实产业爆发增长新空间。虚拟现实设备的显示分辨率、帧率、自由度、延时、交互性能、重量、眩晕感等性能指标日趋优化,用户体验感不断提升。我国歌尔声学代工生产了全球大部分高端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小鸟看看、联想、小米、创维、OPPO、vivo为代表的智能硬件巨头相继推出VR/AR头戴设备。小鸟看看推出PicoNeo3VR一体机,具有6DOF(自由度),头盔部分重量为395g。华为发布了轻薄型的VRGlass,采用分体式设计,其重量为166克(佩戴部分),机身厚度仅26.6mm,分辨率达到3K。小米发布了单目光波导AR智能眼镜探索版,通过MicroLED光波导显像技术,可以实现信息显示、通话、导航、拍照、翻译等全部功能,整机重量只有51g。曼恒数字发布了面向行业用户的VR一体机“7光”,采用6DOF光学定位系统,实现真4K高清显示。

(2)5G商用使能VR/AR业务,助力终端轻型化和移动化

5G技术提供的高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使能云化VR/AR业务发展,降低对虚拟现实终端侧的要求。中国移动推出移动云VR业务,重点面向5G用户及千兆家款用户,通过“5G+产品+终端”为用户提供端到端全场景沉浸式VR体验。中国电信将VR/AR列入5G十大行业应用中国的“服务美好生活”类别,包括云VR视频、云VR游戏、云AR和云游戏四大业务。中国联通发布了5G+VR开发平台,引入VR影视、VR游戏、VR教育等VR特色应用。通过图像渲染上云、内容制作上云,结合边缘计算和AI技术的应用,能解决虚拟现实终端产品图像渲染能力不足、终端移动性差、互动体验不强等痛点问题,大幅降低了终端的电池续航、体积、存储能力的要求,有效降低终端成本和对计算硬件的依赖性,同时推动终端轻型化和移动化。

(3)虚拟现实产业要素加速融通,技术、人才多维并举

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虚拟现实产业链条。芯片方面,当前虚拟现实终端用主流芯片为高通XR2,采用7纳米制程工艺,支持8K、60帧的视频编解码以及高达七路并行摄像头。显示方面,京东方推出的高分辨率响应时间小于5ms的快速响应液晶面板,耐德佳、枭龙科技等企业在AR设备光学模组设计方面拥有国内外专利,掌握了显示关键技术。交互方面,七鑫易维的眼球追踪解决方案、诺亦腾的动作捕捉技术等开始应用于国产VR/AR终端设备中,商汤推出SenseAR追踪定位系统。内容应用方面,央视多次VR直播春晚、VR游戏《盲点》、VR主题乐园等走进人们生活,4K花园等举办了“5G+4K/8K+VR云直播演唱会斯琴格日乐(及乐队)专场”,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VR端直播体验。造梦科技与华为云合作,上线5G梦境VR云平台,首批上线三十款VR游戏作品,所有游戏均依靠云端服务器运行。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涵括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硕士/博士培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及各方力量的努力下,截止2020年,全国已有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北东方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高等院校开设了虚拟现实技术本科专业,157家职业院校开设了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科专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16个新职业信息,“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正式确立为新职业。2021年8月,《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通过评审,对提高虚拟现实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规范化培养和社会化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撑,也将对虚拟现实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评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4)虚拟现实应用加速普及,进入产业化和场景化应用融合发展阶段

虚拟现实产业呈现出从创新应用到常态应用的产业趋势,VR/AR技术在舞台艺术、体育智慧观赛、新文化弘扬、教育、医疗等领域普遍应用。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了非接触式经济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守好疫情防线、助力复工复产、线上教育、远程运维、远程医疗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5G+AR”助力疫情防控,多地使用了基于5G网络的AR防疫测温系统,能降低人群接触风险,提高一线防控效率。“5G+VR”助力文化娱乐消费升级,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进行全景VR直播,使用中国电信5G网络平台的支持,让千万用户亲身感受热火朝天的施工过程。“5G+AR”助力工业制造提质增效,海尔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建设智能+5G互联工厂,实现5G网络下的AR异地远程作业指导,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优化产能指标。“5G+VR”助力教育数字化升级,5G云VR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能让异地的学生沉浸式低时延共上一堂课,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5G+VR”助力提高医疗智能化水平,家属在隔离病房外佩戴VR眼镜就可以进行无接触式探视,减少医护人员与病患的直接接触。

三、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为46.5亿元,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228.5亿元。预计,随着国内虚拟现实设备出货量的迅速增长,人们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未来行业有望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为46.5亿元,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228.5亿元。预计,随着国内虚拟现实设备出货量的迅速增长,人们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未来行业有望持续扩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虚拟现实(VR)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如下,其中,华东市场占比为35.19%,华中地区为11.52%,华南地区为20.90%,华北地区为15.33%,东北地区为3.53%,西南地区为10.08%,华中地区为3.45%。

我国虚拟现实(VR)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如下,其中,华东市场占比为35.19%,华中地区为11.52%,华南地区为20.90%,华北地区为15.33%,东北地区为3.53%,西南地区为10.08%,华中地区为3.4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供需规模

1、供应规模

VR产品主要包括处理器、显示器、透镜、陀螺仪四个基础结构。1)处理器,是计算的核心,根据陀螺仪数据计算姿态定位等,对运算速度要求很高,图像90Hz以上的刷新率才能够防止眩晕,处理器的芯片性能指标至关重要。2)显示器,分别向左右眼显示图像。屏幕分辨率越高,对应配备的处理器越强大。3)凸透镜片,通过光线折射,将显示器上的画面成像拉近到视网膜位置。4)陀螺仪,提供定位数据。2017年我国虚拟现实行业产品出货量为80.2万台,2021年增长至431.2万台。

VR产品主要包括处理器、显示器、透镜、陀螺仪四个基础结构。1)处理器,是计算的核心,根据陀螺仪数据计算姿态定位等,对运算速度要求很高,图像90Hz以上的刷新率才能够防止眩晕,处理器的芯片性能指标至关重要。2)显示器,分别向左右眼显示图像。屏幕分辨率越高,对应配备的处理器越强大。3)凸透镜片,通过光线折射,将显示器上的画面成像拉近到视网膜位置。4)陀螺仪,提供定位数据。2017年我国虚拟现实行业产品出货量为80.2万台,2021年增长至431.2万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需求规模

2021年,我国VR设备产量约为386.63万台,比上年度增长约118.45万台,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2021年,我国VR设备产量约为386.63万台,比上年度增长约118.45万台,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供需平衡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虚拟现实产业产销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行业的产销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准,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以及消费市场出现下滑,行业的产销率出现下降态势。

近年来,我国的虚拟现实产业产销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行业的产销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准,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以及消费市场出现下滑,行业的产销率出现下降态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33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I服务器电源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2023-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随着AI运算耗电比例的不断提高,AI服务器电源行业有望爆发。

2025年09月02日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AI算力爆发叠加强制绿电要求 中国数据中心储能行业空间广阔 梯队化竞争格局稳定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 1251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27 亿美元。

2025年09月01日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需求将释放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与全球合作6大领域为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并从8个方面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可见,政策将成为AI产业链的强心针,从上游算力到中游模型再到下游的AI应用有望迎来

2025年08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