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供需规模、细分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预测

工程勘察是指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综合治理等,对地形、地质及水文等要素进行测绘、勘探、测试及综合评定,并提供可行性评价和建设所需要的勘察成果资料,以及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处理、监测的活动。

工程勘察设计活动是中国基本建设程序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先导性工作。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首先经过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然后绘制成建设蓝图,才能进行实施。因此,工程勘察设计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的好坏,工程勘察设计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先导和决定性的影响。

一、行业市场规模

“十四五”期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乡村建设行动等工作任务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020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规模为6508.8亿元,其中,工程勘察收入1026.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0%;工程设计收入5482.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7.6%。预计2021年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规模为5746.4亿元,具体如下:

“十四五”期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乡村建设行动等工作任务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020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规模为6508.8亿元,其中,工程勘察收入1026.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0%;工程设计收入5482.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7.6%。预计2021年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规模为5746.4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随着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规模进一步发展扩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在“十三五”时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营收情况而言,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在总承包模式推动下,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正处于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期。在后疫情时代,政策刺激效应回落、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等多重背景叠加之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加速推进迭代,重组整合步伐明显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特别是数字技术与建筑业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

二、行业供需规模

1、供应规模

2020年,全国共有23741个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预计2021年我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将下降为22364个,具体如下:

2020年,全国共有23741个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预计2021年我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将下降为22364个,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0年,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年末从业人员440万人。其中,勘察人员16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1.7%;设计人员105.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2.9%。年末专业技术人员214.5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6.2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8.0%;具有中级职称人员76.7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6.5%。预计2021年我国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量为414.5万人,具体如下

2020年,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年末从业人员440万人。其中,勘察人员16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1.7%;设计人员105.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2.9%。年末专业技术人员214.5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6.2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8.0%;具有中级职称人员76.7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6.5%。预计2021年我国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量为414.5万人,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后疫情时代,政策刺激效应回落、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以及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等多重背景叠加之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加速推进迭代,重组整合步伐明显加快。加之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下,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会加速集聚,加速淘汰落后的企业,行业分层分级态势会不断扩大。比如,在房地产调控长期严格的条件之下,一批具备精专特色化服务能力的中小型设计企业、事务所面临独自生存竞争压力,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成为大型企业的业务单元。同时,大型企业之间强强联合的态势愈发明显,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为应对生存危机积极寻求合作互融,产生的结果就是行业头部企业将不断集聚壮大,强者愈强。部分省份在已经出台的行业“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培养百亿级规模设计企业纳入规划目标范畴。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行业内将产生规模化发展的企业。头部企业集聚壮大不仅意味着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同时随着话语权的改变,这些企业也将在服务模式选择、收费机制探讨以及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占得先机,深刻影响行业格局,建立新的竞争秩序,逐步推动行业走向成熟。

2、需求规模

2020年,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工程勘察新签合同额合计1494.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7.6%。工程设计新签合同额合计7044.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6%。其中,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新签合同额2371.6亿元,市政工程设计新签合同额1043.7亿元。预计2021年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工程勘察设计新签合同额为7547.5亿元左右,具体如下:

2020年,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工程勘察新签合同额合计1494.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7.6%。工程设计新签合同额合计7044.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6%。其中,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新签合同额2371.6亿元,市政工程设计新签合同额1043.7亿元。预计2021年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工程勘察设计新签合同额为7547.5亿元左右,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工程勘察

2020年,全国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营业收入总计72496.7亿元。其中,工程勘察收入1026.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0%;2021年,我国工程勘察收入900.4亿元,与上年相比下滑125.7亿元。

2020年,全国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营业收入总计72496.7亿元。其中,工程勘察收入1026.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0%;2021年,我国工程勘察收入900.4亿元,与上年相比下滑125.7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工程设计

2020年,全国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营业收入总计72496.7亿元。其中,工程设计收入1026.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0%;2021年,我国工程设计收入4846亿元,与上年相比下滑636.7亿元。

2020年,全国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营业收入总计72496.7亿元。其中,工程设计收入1026.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0%;2021年,我国工程设计收入4846亿元,与上年相比下滑636.7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未来发展趋势

1、区域性限制逐渐减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阶段,工程勘察设计产业化、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行业规模显著扩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工程设计咨询服务行业的地域性特征也大为减弱,跨区域经营愈发普遍。

2、专业化、一体化、综合化转型趋势明显

从行业环境来看,国家经济迈入稳步增长,“一带一路”、“区域性规划”、“城市建设”等政策层出不穷,带来了发展路径与要素改变,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当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态势正逐步向专业化、一体化、综合化方向转型,发展前景亦进入“新常态”。面临新的商业生态环境,新的发展形势,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将从勘察设计+产业、资本、互联网等路径来综合考虑。根据新的行业发展特点,重新架构企业业务逻辑,产业思维是核心,打通全产业链是关键。

新形势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内的企业主营业务由传统的勘察设计业务向覆盖工程建设产业链全过程的设计、咨询、项目管理、总承包等多元模式升级;企业核心能力向技术、管理、资本运作等综合能力转变。同时,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等市场空间巨大,城市建设与管理进入2.0时代,带来了城市发展形态新要求,带来了城市交通新体系,能源与资源开发利用新理念。

五、行业规模发展预测

1、市场规模预测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到2029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54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54%。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到2029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54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54%。

资料来源:住建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需情况预测

供给端,随着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勘察设计企业数量将不断增加,能够为下游需求方提供充足的供给支撑。预计2029年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数量将达到27679家,具体表现如下:

供给端,随着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勘察设计企业数量将不断增加,能够为下游需求方提供充足的供给支撑。预计2029年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数量将达到27679家,具体表现如下:

资料来源:住建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需求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开发,近年来市场规模稳定扩张,主要原因在于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未来,预计来自于交通、市政、建筑、环境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工程勘察和设计新签合同金额将继续增长,2029年预计达到12333.72亿元。

需求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开发,近年来市场规模稳定扩张,主要原因在于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未来,预计来自于交通、市政、建筑、环境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工程勘察和设计新签合同金额将继续增长,2029年预计达到12333.72亿元。

资料来源:住建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刨花板行业正经历深度整合 定向刨花板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我国刨花板行业正经历深度整合 定向刨花板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自2023年起,我国刨花板生产能力快速提升,2024年同比增长21.75%;出口量也在2024年实现大幅上升,同比增长34.40%。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刨花板行业正经历显著的规模化升级进程,2019至2024年期间,行业平均单线生产能力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时近年来,我国定向刨花板市场发展势头迅猛,生产线数量和生产能力快速增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水泥价格步入下行通道 上市企业业绩普遍承压 行业并购整合提速

我国水泥价格步入下行通道 上市企业业绩普遍承压 行业并购整合提速

受下游房地产行业发展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水泥行业负重前行,市场需求持续萎缩,产量接连下滑。同时其价格步入下行通道,盈利空间也逐步被压缩。在此背景下,2024年我国水泥行业上市企业业绩普遍承压,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天山股份、宁夏建材、亚洲水泥等企业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降。在政策推动和环保约束趋严的背景下,我国水泥行

2025年04月21日
我国建筑陶瓷行业:落后生产线加速淘汰 城镇化与旧房改造是市场重要驱动力

我国建筑陶瓷行业:落后生产线加速淘汰 城镇化与旧房改造是市场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动建筑陶瓷落后生产线淘汰。同时受房地产周期影响,其生产规模逐渐收缩。2024年我国建筑陶瓷出口市场承压,出口量和价格均下降,使得其出口额大幅缩减。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建筑陶瓷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将围绕城镇化深化与旧房翻新改造两大主线展开,行业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此外,我国建筑陶瓷行业长期呈现“大市场、小企业”

2025年04月18日
下游需求低迷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量和消费量均下滑 市场竞争格局分散

下游需求低迷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量和消费量均下滑 市场竞争格局分散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起步于1950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已从最初的以引气剂为主的单一品种发展成减水剂、膨胀剂、防冻剂、加速剂、防水剂、抗裂剂、泵送剂等多个种类。受混凝土市场需求低迷影响,自2022年起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量和消费量逐渐下降。在各类混凝土外加剂产品中,减水剂是我国目前生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

2025年04月14日
我国石材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但市场可挖掘潜力依然较足

我国石材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但市场可挖掘潜力依然较足

受房地产行业发展低迷、生产成本上升、低效产能过剩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石材行业深陷“产量、效益双下滑”困局。同时在2024年我国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亏损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亏损面也进一步扩大。不过,展望未来,在城镇化率上升、人口老龄化加深、城市更新等因素驱动下,我国石材行业仍具备强劲发展动能与多元化增长空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先进陶瓷行业市场持续扩容 功能陶瓷为第一大市场 国产替代化进行时

我国先进陶瓷行业市场持续扩容 功能陶瓷为第一大市场 国产替代化进行时

近年来,在技术进步、应用领域拓展、下游行业发展以及政策落地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先进陶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突破千亿元。目前,我国先进陶瓷主要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其中功能陶瓷为我国先进陶瓷行业第一大细分市场,2021年市场规模占比超过70%。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先进陶瓷行业起步较晚,技术积累相对不足,很多附加值和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装修建材行业分析:新、二手房及补贴政策共同刺激 市场需求有望回升

我国装修建材行业分析:新、二手房及补贴政策共同刺激 市场需求有望回升

房地产刺激政策密集落地执行,楼市销售逐步探底回暖,再加上二手房交易量持续增加,将有利于装修建材需求的提升;同时,补贴政策品类扩展,更多城市将有可能把补贴范围涵盖至装修建材领域,也对行业需求带来支持。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家居建筑材料行业分析:多项有利因素驱动市场空间持续释放

我国家居建筑材料行业分析:多项有利因素驱动市场空间持续释放

家居建筑材料处于建筑业整体产业链后端,作用是进一步完善和美化建筑物、提高其质量及丰富其使用功能,行业发展跟房地产景气情况、家装市场行情息息相关,并且建筑物使用期内通常需要进行多次装修,所以家居建筑材料行业是一个需求持续的行业。

2025年01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