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骆驼奶行业现状:市场基本供需平衡 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骆驼奶被称为“沙漠白金”,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乳汁,性温,味甘,冷,无毒。具有补中益气,壮筋骨之功效,内服可炖热饮。骆驼奶营养含量与价值均高于牛奶,其除了富含维生素C以外,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铁和维生素B、骆驼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元素、类胰岛素因子、乳铁传递蛋白、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在人体成长、智力发育、营养均衡、机体健康及疾病预防等方面效果显著。虽然味道比牛奶偏咸一些,但已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一、市场供给

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是我国西北和华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的重要畜种资源之一,也是这一地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养驼业,对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祖国自然资源,在戈壁和半荒漠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生产,对于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需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骆驼奶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因骆驼奶营养物质和药用价值为人们健康体质添能助力,受到大众青睐,使得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从而推动了骆驼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在乡村振兴和扶贫脱坚政策的倡导下,国家畜牧业不断加大力度推进骆驼产业发展。自2011年以来,我国骆驼数量呈不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骆驼期末数量从2011年的24.28万头增长到了41.12万头。

近年来因骆驼奶营养物质和药用价值为人们健康体质添能助力,受到大众青睐,使得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从而推动了骆驼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在乡村振兴和扶贫脱坚政策的倡导下,国家畜牧业不断加大力度推进骆驼产业发展。自2011年以来,我国骆驼数量呈不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骆驼期末数量从2011年的24.28万头增长到了41.12万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骆驼养殖产业较为集中,主要有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河北、宁夏六个省市进行骆驼养殖。其中新疆骆驼期末存栏量最多,在2019年为18.48万头;其次为内蒙古,骆驼期末存栏量为17.26万头。

目前我国骆驼养殖产业较为集中,主要有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河北、宁夏六个省市进行骆驼养殖。其中新疆骆驼期末存栏量最多,在2019年为18.48万头;其次为内蒙古,骆驼期末存栏量为17.26万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奶用骆驼数量方面,2011-2019年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奶用骆驼数量从2010年的56472头增长到了86784头。

奶用骆驼数量方面,2011-2019年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奶用骆驼数量从2010年的56472头增长到了86784头。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观研天下整理

2014-2019年骆驼奶产量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骆驼奶产量从2014年的1.41万吨增长至1.69万吨。

2014-2019年骆驼奶产量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骆驼奶产量从2014年的1.41万吨增长至1.69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整体来看,由于受养殖范围、养殖规范性等要求,目前我国具有骆驼奶加工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少,骆驼奶产量较低。拿体型相似的骆驼和奶牛做比较,一峰骆驼每天的产奶量在2.5-3.5KG,仅为奶牛的1/10还不足。

二、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在消费升级的影响下,骆驼奶开始逐渐被我国居民重视,其需求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据相关统计数据知,2020年我国对骆驼奶的需求已突破1.8万余吨,总销售额约为44亿元人民币。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在消费升级的影响下,骆驼奶开始逐渐被我国居民重视,其需求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据相关统计数据知,2020年我国对骆驼奶的需求已突破1.8万余吨,总销售额约为44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三、市场供需规模

目前我国骆驼奶整体供需平衡,但预计未来市场可能会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一是奶源有限。虽然我国骆驼数量自2010年起开始逐年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二是骆驼奶是一种新型健康奶种类,具有诸多的保健和药用功效,而骆驼奶的推广有利于我国居民的健康,消费者对骆驼奶的需求增长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骆驼奶整体供需平衡,但预计未来市场可能会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一是奶源有限。虽然我国骆驼数量自2010年起开始逐年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二是骆驼奶是一种新型健康奶种类,具有诸多的保健和药用功效,而骆驼奶的推广有利于我国居民的健康,消费者对骆驼奶的需求增长空间巨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国内骆驼奶行业还没有出现具有规模的企业,对于新进入行业的企业而言,面对的竞争较小。因此整体看来,骆驼奶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