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海水养殖虾行业现状:总产量稳步持续增加 南美白对虾稳居首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海水养殖虾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节肢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南极红虾、青虾、河虾、草虾、对虾、明虾、龙虾等。按出产来源不同,虾分为海水虾和淡水虾两种。

虾类养殖是以经济价值较高的虾类为对象,进行人工饲养生产的行业。虾类养殖按养殖方式,可分为、和等;按养殖水域,可分为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浅海滩涂养殖。本文主要讲的是海水养殖虾产业。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虾类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虾的消费量出现下滑。但市场普遍认为,我国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虾类消费市场。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对虾的消费需求超过200万吨,未来需求还会持续上升。如果按照中美人口比例(和人均消费量测算,未来我国的虾类年消费量应在350-450万吨。

在此背景下,自2011年以来,我国海水养殖虾类的总产量在稳步中持续增加。根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海水养殖虾类的总产量从895423吨增长到了量1487501吨,也就是说十年增长了592078吨。

在此背景下,自2011年以来,我国海水养殖虾类的总产量在稳步中持续增加。根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海水养殖虾类的总产量从895423吨增长到了量1487501吨,也就是说十年增长了592078吨。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广西、山东、福建、海南、江苏、浙江、河北、辽宁、天津、上海是我国海水虾的主要养殖产量地区。其中广东是我国虾的海水养殖产量最高的地区,2020年产量达到54.24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36.46%。

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广西、山东、福建、海南、江苏、浙江、河北、辽宁、天津、上海是我国海水虾的主要养殖产量地区。其中广东是我国虾的海水养殖产量最高的地区,2020年产量达到54.24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36.46%。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从主要品种来看,目前我国海水虾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其中南美白对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已成为我国虾类养殖的主要对象,产量稳定增长,依旧稳居首位。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南美白对虾的产量为119.77万吨;而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分别只有8.45万吨、3.1万吨、4.23万吨的产量。

从主要品种来看,目前我国海水虾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其中南美白对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已成为我国虾类养殖的主要对象,产量稳定增长,依旧稳居首位。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南美白对虾的产量为119.77万吨;而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分别只有8.45万吨、3.1万吨、4.23万吨的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1、南美白对虾市场

南美白对虾是对虾科、滨对虾属动物,成体最长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或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2米。

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水产养殖的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南美白对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已成为我国虾类养殖的主要对象,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大部分地区广泛养殖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种,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摄食池塘中的有机碎屑,对饲料的固化率要求较高。南美白对虾对动物性饵料的需求并不十分严格,只要饵料成分中蛋白质的比率占20%以上即可正常生长。因此南美白对虾养殖有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之分。但由于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肉质和口感要好于淡水养殖虾。随着人们小水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海水南美白对虾需求不断增长。由此目前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以海水养殖为主。根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19年海水养殖产量114.44万吨,占比63.03%;淡水养殖量67.12,占比36.97%。

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种,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摄食池塘中的有机碎屑,对饲料的固化率要求较高。南美白对虾对动物性饵料的需求并不十分严格,只要饵料成分中蛋白质的比率占20%以上即可正常生长。因此南美白对虾养殖有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之分。但由于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肉质和口感要好于淡水养殖虾。随着人们小水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海水南美白对虾需求不断增长。由此目前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以海水养殖为主。根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19年海水养殖产量114.44万吨,占比63.03%;淡水养殖量67.12,占比36.97%。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得益于人们对海水南美白对虾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海水南美白对虾产量从2011年的131418公顷增长到了177510公顷。

近年来得益于人们对海水南美白对虾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海水南美白对虾产量从2011年的131418公顷增长到了177510公顷。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南美对虾海水养殖面积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广西、浙江、辽宁、江苏、天津、上海等沿海地区。其中山东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最大,占全国比重41%;其次为广东省、广西省,占比分别为24%、11%。

我国南美对虾海水养殖面积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广西、浙江、辽宁、江苏、天津、上海等沿海地区。其中山东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最大,占全国比重41%;其次为广东省、广西省,占比分别为24%、11%。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我国南美白对虾的苗种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南美白对虾的苗种数量从2011年的6332亿尾增长到了15615亿尾。

与此同时,我国南美白对虾的苗种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南美白对虾的苗种数量从2011年的6332亿尾增长到了15615亿尾。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面积不断扩展,其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产量从2013年的81.25万吨增长到了119.77万吨。其中广东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广东省产量44.8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7%。

随着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面积不断扩展,其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产量从2013年的81.25万吨增长到了119.77万吨。其中广东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广东省产量44.8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7%。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2、斑节对虾市场

斑节对虾又称为鬼虾、草虾、花虾、竹节虾、金刚斑节对虾、斑节虾、牛形对虾,是对虾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可达350毫米,体质量为500克,自成熟个体平均体长一般可达300-350毫米,平均体质量为350-400克。斑节对虾体表光顺重当滑,壳稍厚。体色随着个体大小栖息环境、佴料等因素之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捕天然海域者体色较为鲜艳,呈红褐或浅褐色也有背部有一赤褐色纵带者。斑节对虾成体喜栖息于泥质或泥沙质的海底,分布于水深为60米以浅海区,以水深20-40米的海区渔获最高。

斑节对虾属暧水性虾类,是世界上三大养殖虾类中养殖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对虾养殖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适盐范围广,杂食性、耐高温、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可鲜活长途运销等特点。

近年来人们对斑节对虾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斑节对虾的产量也呈现了小幅度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斑节对虾的产量从2011年的60691吨增长到84529吨。

3、中国对虾市场

中国对虾又可以称为东方对虾、对虾,俗称明虾、大虾、青虾(雌)、黄虾(雄),属广温、广盐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主要生产于黄海和渤海。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产业波动较大,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具体根据数据显示,2016-2019年间中国对虾养殖面积呈下降趋势,虽然进入2020年中国对虾养殖面积有所增长,但小于2019年之前的数据。具体如下图: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虾养殖面积为19787公顷。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产业波动较大,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具体根据数据显示,2016-2019年间中国对虾养殖面积呈下降趋势,虽然进入2020年中国对虾养殖面积有所增长,但小于2019年之前的数据。具体如下图: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虾养殖面积为19787公顷。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从省市来看,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省。其中辽宁省中国对虾养殖面积最大,2020年中国对虾养殖面积为9963公顷。此外2020年除河北省和辽宁省外其他各省市中国对虾养殖面积均有所下降。

从省市来看,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省。其中辽宁省中国对虾养殖面积最大,2020年中国对虾养殖面积为9963公顷。此外2020年除河北省和辽宁省外其他各省市中国对虾养殖面积均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中国对虾养殖面积的缩减以及虾苗质量下降,其产量也呈现大幅度下降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虾养殖产量为30979吨,较2019年减少了7604吨,同比下降了19.71%;中国对虾单位面积产量为1.57吨/公顷。

随着中国对虾养殖面积的缩减以及虾苗质量下降,其产量也呈现大幅度下降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虾养殖产量为30979吨,较2019年减少了7604吨,同比下降了19.71%;中国对虾单位面积产量为1.57吨/公顷。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4、日本对虾市场

日本对虾俗称花虾、竹节虾、花尾虾、斑节虾、车虾,体呈浅黄,具蓝褐色横条斑花纹,尾尖为鲜蓝色。日本对虾分布极广,我国沿海、日本北海道以南、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非洲东部及红海等均有分布。但近年来我国日本对虾产量呈现下降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日本对虾产量从2011年的50991吨下降到了42293吨。

日本对虾俗称花虾、竹节虾、花尾虾、斑节虾、车虾,体呈浅黄,具蓝褐色横条斑花纹,尾尖为鲜蓝色。日本对虾分布极广,我国沿海、日本北海道以南、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非洲东部及红海等均有分布。但近年来我国日本对虾产量呈现下降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日本对虾产量从2011年的50991吨下降到了42293吨。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高粱行业种植面临困境 产业升级成必然选择 白酒等下游加工需求增多

我国高粱行业种植面临困境 产业升级成必然选择 白酒等下游加工需求增多

高粱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但由于高粱口感粗糙、涩味明显的缺点始终存在,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水稻和小麦逐渐取代高粱成为主粮,使得我国高粱种植面积持续萎缩,产量波动下降。高粱种植式微,面临生存困境,产业升级成市场必然选择,目前主要体现在机械化、规范化、提高附加值等方面。

2025年05月09日
我国甜菜行业:种子高度依赖进口 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

我国甜菜行业:种子高度依赖进口 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

近年来我国甜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波动明显,2024年出现“面积减产量增”的特殊现象。我国甜菜种植呈现显著的区域集中特征,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共同构成核心产区,合计占全国播种面积和产量的80%以上。近年来其产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甜菜产业深陷“种子困局”,目前全国95%以上的甜菜

2025年05月09日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高增 碳纤维纸行业潜力巨大 本土企业持续研发创新 有望打破海外垄断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高增 碳纤维纸行业潜力巨大 本土企业持续研发创新 有望打破海外垄断

碳纤维纸是氢燃料电池中气体扩散层的首选基底材料。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出台实施,政策红利释放,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显著增长,进一步促进碳纤维纸市场快速扩展,行业潜力巨大。

2025年05月07日
我国禽饲料价格下跌但行业加工效益显著提升 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禽饲料价格下跌但行业加工效益显著提升 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禽饲料产量整体上升,连续5年稳居1.2亿吨以上规模。肉禽饲料是我国禽饲料市场中的主流品种,近年来其产量占比不断提升,蛋禽饲料产量占比则逐渐下降。受玉米和豆粕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禽饲料价格也出现下跌,肉禽、蛋禽饲料平均出厂价格跌幅分别为8.5%和8.96%。但由于原材料价格跌幅更大,禽饲料行业加工

2025年05月06日
我国扇贝行业:养殖面积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深加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扇贝行业:养殖面积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深加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扇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我国南北沿海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以浮游生物、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近年来,我国扇贝养殖面积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扇贝养殖面积为38.9万公顷,实现一定的恢复性增长;其中,辽宁、山东二地的养殖面积合计占全国比重的86.5%。

2025年05月06日
扩种成果显著 中国为大豆主产国 但庞大需求使净进口格局凸显 国产以食用加工为主

扩种成果显著 中国为大豆主产国 但庞大需求使净进口格局凸显 国产以食用加工为主

农民种植意愿提高、供给侧改革及大豆扩种计划推进下,我国大豆扩种成果显著,大豆成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类作物。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国现为全球第四大生产国,其中东北三省得益于黑土地优势,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超60%。

2025年05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