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池正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率性能和安全性等关键指标。目前,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类、普鲁士蓝类是钠离子电池主流的三种正极材料路线。
钠电池正极材料对比
类型 |
优势 |
略点 |
综合 |
层状氧化物 |
高比容量、合成过程简单 |
稳定性差、循环性能差 |
层状氧化物能量密度较高,聚阴离子和普鲁士蓝类化合物能量密度较低,但功率密度高,适用于高功率输出设备需求。 |
聚阴离子类 |
最高工作电压高、循环性能好 |
较大分子质量拉低比容量 |
|
普鲁士蓝类 |
空气中稳定性高、制备工艺简单 |
循环稳定性较差、能量密度较低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全球市场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球钠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出货量达10616吨,同比增长288%。其中,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出货7143吨,同比增长631%,占比65.9%,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层状氧化物市场份额占比31.2%;普鲁士正极出货占比最小,占比2.9%。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国内市场来看,目前中国为全球钠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市场。2025一季度中国钠电池正极材料出货合计4340吨,同比增长178%,其中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出货达到1390吨,占比32%,聚阴离子材料出货量占比65.2%,普鲁士正极材料出货量占比2.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钠电来看,随着钠电成本不断下降、技术逐步成熟、产业链配套逐步搭建,近年来钠电已在储能、两轮车、启动电源、工程机械、特种电源等领域完成商业化验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钠电池出货结构中,2025年第一季度,钠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出货规模占比达到59%,其次是轻型动力领域出货规模占比为21%,启动/启停钠电池出货占比为9%,新能源汽车和其他领域钠电池出货占比分别为5%和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竞争格局来看,随着钠电商业化应用不断推进,作为核心材料之一的钠电正极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加。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中,主要企业为珈钠能源、安徽铧钠、瑞扬新能源、钠创新能源、华钠新材、璞钠能源、博钠新能源、英钠新能源、津工能源、广钠新材、皓升新能源、钠壹新能源、启钠新能源、武汉钠新等钠电材料新势力企业,以及万润、容百、当升等传统锂电正极材料企业;在层状氧化物钠电池正极材料中,主要企业为容百科技、振华新材、如翔鹰、钠创新能源、华钠铜能、钠科能源等;在普鲁士钠电池正极材料中,参与企业较少,主要玩家有美联新材/七彩化学合资的美彩化学、辽宁星空钠电、山东零壹肆、上海汉行科技、百合花、容百科技、格林美等。
中国钠电池正极材料竞争格局
类型 | 相关企业 |
聚阴离子正极材料 | 第一梯队:珈钠能源、当升科技、万润新能第二梯队:容百科技、瑞扬新能源、津工能源璞钠能源、铧钠、英钠新能源、皓升新能源、华钠新材、启钠、东能钠新,广钠新材、兴荣新源等 |
状氧化物钠电池正极材料 | 第一梯队:翔鹰、钠创第二梯队:华钠铜能、容百科技、钠科能源、振华新材、美特新材、瓦时动力、超钠、华纳新能源、华钠新材、浩钠、美达瑞、乐普钠电、瓦司特钠等 |
普鲁士钠电池正极材料 | 企业:美彩化学、辽宁星空钠电、山东零壹肆、上海汉行科技、百合花、容百科技、格林美等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钠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