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头部五大厂商差异化竞争推动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国产化进程

特种光纤(The special optical fiber)是以偏振保持单模光纤为代表,采用特殊材料与结构设计的光纤类型,具有稳定传输线偏振光或单一偏振模式的特性,主要应用于光纤陀螺、工业激光器、5G通信等领域。

产业链来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工业气体、光纤预制棒、光纤器件固化剂等其他原材料;中游为特种光纤生产制造;下游为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通信、军工、电力、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

产业链来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工业气体、光纤预制棒、光纤器件固化剂等其他原材料;中游为特种光纤生产制造;下游为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通信、军工、电力、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不断扩张。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规模为155.2亿元,同比增长10.38%;随着AI 算力光连接、卫星互联网特种光纤需求的驱动,预计2024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将达172.82亿元,同比增长11.35%。

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不断扩张。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规模为155.2亿元,同比增长10.38%;随着AI 算力光连接、卫星互联网特种光纤需求的驱动,预计2024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将达172.82亿元,同比增长11.3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细分市场来看,特种光纤可分为有源光纤、传能光纤、保偏光纤等。2023年我国有源光纤市场规模达到52.77亿元,占特种光纤市场规模34%;传能光纤市场规模达到39.58亿元,占特种光纤市场规模25.5%;保偏光纤市场规模达到37.25亿元,占特种光纤市场规模24%。

细分市场来看,特种光纤可分为有源光纤、传能光纤、保偏光纤等。2023年我国有源光纤市场规模达到52.77亿元,占特种光纤市场规模34%;传能光纤市场规模达到39.58亿元,占特种光纤市场规模25.5%;保偏光纤市场规模达到37.25亿元,占特种光纤市场规模2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份额来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较为集中,头部生产厂商长飞光纤、睿芯光纤、长进光子、烽火通信(锐光信通)和长盈通占据35%的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来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较为集中,头部生产厂商长飞光纤、睿芯光纤、长进光子、烽火通信(锐光信通)和长盈通占据35%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竞争优势来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头部厂商各具竞争优势:长飞光纤凭借市场先发优势和全产业链布局稳居行业龙头;睿芯光纤以自主创新的圆形改性双包层大模场增益光纤技术及微型产业链整合能力见长;长进光子专注国产化替代,在抗辐照光纤领域具备成本和技术专利优势;烽火通信(锐光信通)在超高速G.654.E光纤和液冷算力技术方面领先,推动海缆与AI服务器发展;长盈通则深耕光纤陀螺核心器件,以专业化、特色化产品成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各企业差异化发展共同推动行业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进程。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头部生产厂商竞争优势对比

企业简称

成立时间

竞争优势

长飞光纤

1988-5-31

领先的市场地位:公司作为全球光纤光缆行业的领先企业,是国内最早的光纤光缆生产厂商之一,在行业内深耕多年,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广泛的客户群体,具备先发优势。

完善的业务链: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大规模一体化开发与生产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的公司之一,并持续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

睿芯光纤

2013-10-29

技术创新优势:公司自主研发了 圆形改性双包层大模场增益光纤技术体系 ,突破了特种光纤技术局限,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业链整合能力:公司打通了“环---模块-设备”一体化微型产业链,涵盖光纤预制棒制造、光纤拉丝、绕环成套设备等环节,形成“5+1同心圆”布局(特种光纤、特种光器件、高端装备等五大领域),降低了原材料依赖风险。

长进光子

2012-7-11

国产化替代:作为国内少数掌握抗辐照光纤技术的企业之一,其产品价格较进口同类产品更低,助力低空经济、核能监测等场景应用。

专利与商标:拥有56项专利(截至2025年),15个注册商标,涵盖光缆、开发等领域,技术储备充足。

烽火通信(锐光信通)

1999-12-25

光纤技术:自主研发的 G.654.E光纤 在160公里传输距离上实现100Tbit/s容量,较传统光纤提升3倍带宽效率,推动海底通信成本下降40%

算力技术:液冷服务器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子公司 长江计算 2024AI服务器订单突破20亿元,中标 中国移动 20亿元智算中心项目。

长盈通

2010-5-18

专业化优势:公司是专业的光纤陀螺核心器件光纤环及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企业。

特色化产品业务布局优势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光纤环及特种光纤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成为光纤环细分行业的领导者和光纤环组件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定位具有差异化、特色化优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特种光纤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头部五大厂商差异化竞争推动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国产化进程

头部五大厂商差异化竞争推动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国产化进程

2020-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不断扩张。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规模为155.2亿元,同比增长10.38%;随着AI 算力光连接、卫星互联网特种光纤需求的驱动,预计2024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将达172.82亿元,同比增长11.35%。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电网自动化设备行业:东南沿海区域企业聚集较多 国电南瑞营收优势突出

我国电网自动化设备行业:东南沿海区域企业聚集较多 国电南瑞营收优势突出

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电网自动化设备行业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以及上海。这些地区聚集较多企业,产业资源、技术及市场优势使其成为发展高地。

2025年07月07日
【产业链】我国光纤光缆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光纤光缆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光纤光缆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光纤光缆设备,原材料包括聚乙烯、光纤涂料、光纤预制棒、光纤束管料等,光纤光缆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中游为光纤光缆生产制造及光纤光缆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应用于电信市场、智能电网、数据中心、轨道交通、医学激光、军事传感等领域。

2025年05月26日
我国卫星导航行业:2024年企业注册量创新高 中国卫星、北斗星通为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我国卫星导航行业:2024年企业注册量创新高 中国卫星、北斗星通为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卫星数量来看,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2023年,我国全年共实施67次航天发射任务,航天器研制发射数量快速增长,研制能力大幅提升。中国在轨运行卫星数量超过600颗,在全球排名第二,占比约为8%。

2025年05月07日
【产业链】我国铜缆高速连接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铜缆高速连接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铜缆高速连接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铜材、铜合金、塑胶材料(如LCP、PA9T等)、电镀材料(如镀金、镀锡、镀镍、镀银等)以及架构材料等;中游为铜缆高速连接器生产商;下游应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通信基站、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领域。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光纤激光器行业集中度较高 锐科激光相关业务营收领先

我国光纤激光器行业集中度较高 锐科激光相关业务营收领先

光纤激光器‌是一种利用掺杂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或者大部分激光器谐振腔由光纤组成的激光器。我国光纤激光器主要分为两大派系,即以锐科激光、创鑫激光为代表的国产光纤激光器和以美国IPG和英国SPI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光纤激光器龙头企业。

2025年02月25日
全球以太网交换机行业集中度较高 思科占据市场超40%份额

全球以太网交换机行业集中度较高 思科占据市场超40%份额

产业链来看,以太网交换机行业产业链上游分别是PCB/电子元器件、操作系统、交换芯片、CPU、光电芯片和光模块等;中游为以太网交换机生产商;下游客户包括云计算厂商、运营商、政府客户、其他行业客户和金融用户等。

2025年01月22日
我国遥感行业产业链及相关上市企业对比:华北地区为各企业主要发展重点

我国遥感行业产业链及相关上市企业对比:华北地区为各企业主要发展重点

从企业基本信息来看,成立时间最早的是中国卫星,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规模最大的是海格通信,注册资本超过24亿元;业内多数企业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4年12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