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是动力电池冷却的主流技术。动力电池的续航和工作环境温度有较大关联,因此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是三电系统热管理的核心,根据管理方式分类,动力电池包的冷却(温控)主要包括自然冷却、风冷、液冷、直冷四类,其中风冷一致性差,冷却效果难以控制,冷媒直冷技术难度较高,因此电池冷却的技术路线仍以液冷为主。
动力电池主要冷却原理、优缺点及代表车型一览表
方案 |
原理 |
优点 |
缺点 |
冷却介质 |
代表车型 |
自然冷却 |
单纯依靠外界环境进行电池包冷却 |
结构简单、节约能量、成本低 |
散热性能弱 |
空气 |
荣威Ei5、 Marval X |
风冷 |
包括被动风冷和主动风冷:被动风冷通常直接使用外部空气/乘员舱空气作为工质;主动风冷则是对外部空气进行空调预热或预冷后再进入电池系统和电池包热交换 |
能在成本和性能上取得较好的平衡 |
制热和制冷效率低,一致性管理较难 |
空气 |
北汽EC系列 |
液冷 |
电池包内附带相对独立的水-乙二醇工质回路,当电池温度和室温接近或稍高时由低温散热器进行电池包冷却;当电池温度较高时空调制冷剂回路介入工作,和电池冷却器进行热交换以实现较高的散热效果 |
热管理效率高,温度控制精确,一致性管理性能较好 |
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质量较大 |
乙二醇、水 |
蔚来、威马 |
直冷 |
将蒸发器插入电池包构建和空调系统一体的回路“直接”利用空调系统的工质实现蒸发吸热实现电池包的冷却效果 |
制冷效率高、温度域更广、设备结构简单 |
一致性难以控制,技术难度高 |
制冷剂 |
宝马i3、海豚 |
资料来源:银轮股份财报、观研天下整理(s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