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增速高于全球 贸易战下行业迎来国产替代风口

1全球科学仪器行业稳健发展,中国是增速更快的市场

科学仪器是用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仪器能改善、扩展或补充人的官能。人们用感觉器官去视、听、尝、摸外部事物,而显微镜、望远镜、声级计、酸度计、高温计、真空离心浓缩仪等可以改善和扩展人的这些官能;另外,有些仪器如磁强计、射线计数计等可感受和测量到人的感觉器官所不能感受到的物理量。

科学仪器设备一般常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其中:通用大型科学仪器包括质谱、色谱、光谱、波谱、能谱、电化学、衍射、热分析、生化分析、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等;专用大型科学仪器包括用于天文、环境、能源、交通、机械、生命科学等专业领域研究的部分设备。科学仪器属于广义的科学服务行业范畴,其中实验分析仪器是科学仪器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分析仪器中又以质谱、色谱、光谱三大产品为主,是各行业科学研究、分析测试的得力工具,对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科学仪器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

<strong>科学仪器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stro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科学仪器产业链是一个涵盖多个环节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原材料/设备零部件供应、设备制造、销售与服务、以及最终的应用领域。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各类原材料供应商,海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游主要是科学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技术服务提供商,技术壁垒高筑,国产化率低;下游应用涉及各应用主体及相关研究检测,如新型材料研究、新能源、生命科学、医疗健康、航天和海洋探测、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

科学仪器产业链是一个涵盖多个环节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原材料/设备零部件供应、设备制造、销售与服务、以及最终的应用领域。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各类原材料供应商,海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游主要是科学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技术服务提供商,技术壁垒高筑,国产化率低;下游应用涉及各应用主体及相关研究检测,如新型材料研究、新能源、生命科学、医疗健康、航天和海洋探测、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全球科学仪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科学家既擅长科学仪器的使用,同时也是先进科学仪器的发明人,科学仪器和科学研究形成了明显的伴生关系。人类发展史上任何一次大的飞跃都是基于工具的巨大创新和根本变革驱动的,作为“工具”的科学仪器的发展和创新往往是催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要素。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先生指出,“机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仪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是科学研究的“先行官”,是军事上的“战斗力”,是现代社会活动的“物化法官”。

进入 20 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科学研究工作出现了明显分工,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独立出来成立专门制造科学仪器的公司。21 世纪以来,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主要的科学仪器制造国家纷纷设立专项计划发展“重大科学仪器”,与此同时,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加快科学仪器研发生产,全球科学仪器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进入 20 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科学研究工作出现了明显分工,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独立出来成立专门制造科学仪器的公司。21 世纪以来,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主要的科学仪器制造国家纷纷设立专项计划发展“重大科学仪器”,与此同时,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加快科学仪器研发生产,全球科学仪器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全球科学仪器市场发展较为稳健,截止2024年全球科学仪器市场规模约为878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中国和日本是最主要的市场,四个国家地区合计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全球科学仪器市场发展较为稳健,截止2024年全球科学仪器市场规模约为878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中国和日本是最主要的市场,四个国家地区合计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内市场上,我国科学仪器相比于全球有着更高的增速水平,截止2024年我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约为846.64亿元。

国内市场上,我国科学仪器相比于全球有着更高的增速水平,截止2024年我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约为846.64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4 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已达到 3.61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8.08%,占 GDP 的比重也上升到 2.68%,但仍低于以色列(5.8%)、韩国(4.9%)和美国(3.5%)等发达国家水平,增长空间较大。

2024 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已达到 3.61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8.08%,占 GDP 的比重也上升到 2.68%,但仍低于以色列(5.8%)、韩国(4.9%)和美国(3.5%)等发达国家水平,增长空间较大。

资料来源:OECD,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部分高端科学仪器进口依赖度高,贸易战背景下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仪器信息网,以金额占比为统计口径,质谱仪、色谱仪、光谱仪产品的进口率分别为 83.0%(2023 年)、83.0%(2022 年)和 75.0%(2022 年)。从细分产品的进出率情况看,2022-2023 年,质谱仪、色谱仪是国内科学仪器进口较多的产品。国家“十四五”中提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随着我国制造业开始向产业链中的高价值环节拓展,仪器仪表作为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也逐渐获得更多关注,“高端化”、“国产替代”已成为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关键词。其中,科学分析仪器行业具备多学科集成、高技术壁垒属性,相较于其他几个产品行其研发壁垒极高,并且研发投入周期较长,目前进口规模最大。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仪器信息网,以金额占比为统计口径,质谱仪、色谱仪、光谱仪产品的进口率分别为 83.0%(2023 年)、83.0%(2022 年)和 75.0%(2022 年)。从细分产品的进出率情况看,2022-2023 年,质谱仪、色谱仪是国内科学仪器进口较多的产品。国家“十四五”中提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随着我国制造业开始向产业链中的高价值环节拓展,仪器仪表作为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也逐渐获得更多关注,“高端化”、“国产替代”已成为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关键词。其中,科学分析仪器行业具备多学科集成、高技术壁垒属性,相较于其他几个产品行其研发壁垒极高,并且研发投入周期较长,目前进口规模最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8 年中美贸易冲突以来,美国针对中国科学仪器行业进行了多轮制裁。自中美贸易冲突以来,美国一方面将中国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另一方面以立法形式限制。关键核心技术对华出口。受此影响,我国科学仪器的进口情况不容乐观。

2022 年 9 月 13 日,美国政府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计划投入更多资金(20 亿美元)用于生物技术研发,以应对来自中国等竞争对手的挑战。中美在新兴尖端技术领域的交锋日趋激烈,美国对华投资和技术出口管制措施也愈加严厉。10 月 8 日,美国商务部在最新公布的未经证实(UVL)名单中添加 31家中国企业,其中涉及多家仪器和检测企业,对应的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强。

2025 年 1 月 16 日,美国工业与安全局 (BIS) 通过一项临时最终规则 (IFR) 修订《出口管制条例》 (EAR),对某些实验室仪器实施有针对性的出口管制。美国认为,确保生物技术的负责任使用,尤其是在与人工智能(AI)和数据科学相结合的情况下,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农业和食品生产以及环境至关重要。同时,鉴于生物技术的使用,特别是与人工智能和生物设计工具相结合时,有可能增强受关注国家的军事能力并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需要应对生物技术带来的益处和风险。

该规则管制以下仪器:

(1)高参数和光谱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分选仪,用于同时测量单个细胞或颗粒的多个特征,使科学家能够快速生成大量高信息量的生物数据集。

(2)某些专门用于蛋白质组学(即研究由生物体产生和/或修饰的所有或大部分蛋白质,以阐明蛋白质及其细胞活动的相互作用、功能、组成和结构)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

我国历来对科学仪器国产化十分重视。

2021 年 12 月 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签发(一〇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多次提及科学仪器,其中第九十一条明确:对境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科技创新产品、服务,在功能、质量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购买;首次投放市场的,政府采购应当率先购买,不得以商业业绩为由予以限制。国家将根据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统筹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并开展对以财政性资金为主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联合评议工作。《科学技术进步法》的修订有利于加大各部门对科学仪器的重视和投入,促进国产仪器繁荣发展。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3 月 13 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4 月 10 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强调: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12 月 5 日,财政部印发《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强调,拟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给予本国产品相对于非本国产品 20%的价格评审优惠;科学仪器自主可控逻辑进一步强化。中央持续强调“大规模设备更新”、科学仪器国产替代等并推动相关方案落地,有望为科学仪器行业带来长期发展机遇。且 12 月 2 日,美国商务部更新“实体清单”,限制国内企业购买美国生产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在美国进一步约束背景下,安捷伦等美国品牌或将不能直接销售给国内终端客户,或将倒逼质谱仪等高端仪器自主可控提速。(Y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增速高于全球 贸易战下行业迎来国产替代风口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增速高于全球 贸易战下行业迎来国产替代风口

近年来全球科学仪器市场发展较为稳健,截止2024年全球科学仪器市场规模约为878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中国和日本是最主要的市场,四个国家地区合计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25年05月16日
全球及中国汽轮机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新能源技术应用下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全球及中国汽轮机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新能源技术应用下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从区域分布来看,亚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汽轮机市场,2024年占据约42.97%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国、印度和日本是主要的消费国和生产国。欧洲和北美地区分别占据约24.64%和20.03%的市场份额。

2025年04月24日
“双碳”政策下我国工程风机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冶金与石化领域是主要细分市场

“双碳”政策下我国工程风机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冶金与石化领域是主要细分市场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广泛共识,风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工程风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推动这一转型进程的关键力量。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中国风机行业市场规模743.95亿元,2024年中国风机行业市场规模911.36亿元。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发展尚处早期阶段 盈利模式与经营方式仍在探索中

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发展尚处早期阶段 盈利模式与经营方式仍在探索中

近年来移动充电机器人需求逐步提升,主要在于关联产业如机器人、AI、自动驾驶等技术逐步成熟,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导致充电桩等硬件设施未跟上配套,移动充电机器人的需求逐步旺盛,2024年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销量达到0.68万台。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泵行业的市场需求与石化、LNG、海洋平台、钢铁、电力、市政水利、防汛抗旱等行业或领域的投资规模存在较大依赖性,宏观经济疲软时,泵需求减少。从产量来看,近年来,我国泵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泵产量为1.73亿台,2023年增长至2.18亿台。

2025年03月31日
中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中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煤矿企业是煤矿智能化行业最直接的需求主体。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安全性能,煤矿企业纷纷寻求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煤矿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人力成本。

2025年03月17日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我国现已具备中小型燃气轮机自主生产能力,并实现部分产品出口。随着国内燃气轮机生产技术的提升,中国燃气轮机的出口规模逐渐扩大。2023 年以来,我国燃气轮机出口量趋于稳定,出口范围持续扩大,进口额初步缩小,2024年进出口额分别为3.52亿美元和0.98亿美元。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当前包括河马井 HiPPO等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能,以满足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截至2023年,我国雨水收集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62.31亿元。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不断拓展,该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2025年02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