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水处理膜行业:受益于政策支持需求持续旺盛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处理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水处理膜(水处理膜)一般指水处理过滤膜,纳滤膜分离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作用性能的差异,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膜孔径处于纳米级,适宜于分离分子量在100~1000,分子尺寸约为1nm的溶解组分的膜工艺被称为纳滤。

一、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既可用于给水处理也可用于废水处理,在某些特殊行业的水处理中也有涉足,且其应用规模在不断扩大。2019-2023年,我国水处理膜行业的年增长速度在10%左右,2023年已经达到405 亿元的规模。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既可用于给水处理也可用于废水处理,在某些特殊行业的水处理中也有涉足,且其应用规模在不断扩大。2019-2023年,我国水处理膜行业的年增长速度在10%左右,2023年已经达到405 亿元的规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水处理等领域的需求不断扩大,水处理膜行业也不断发展,企业数量以及企业规模都不断增长,各类膜的产量也不断増长,2023年我国水处理膜的产量达到了4.05亿平米。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水处理等领域的需求不断扩大,水处理膜行业也不断发展,企业数量以及企业规模都不断增长,各类膜的产量也不断増长,2023年我国水处理膜的产量达到了4.05亿平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优势,能够高效去除污染物、节约能源和资源,并适应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需求。我国水处理膜行业需求量从2019年的2.32亿平米增长至2023年的3.84亿平米。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优势,能够高效去除污染物、节约能源和资源,并适应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需求。我国水处理膜行业需求量从2019年的2.32亿平米增长至2023年的3.84亿平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行业供需平衡

相比较欧洲、北美等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我国排放标准更高,监管更加严格。“水十条”,“十三五”计划,工业污水零排放等政策的不断提出,使得膜技术市场维持高速发展势头。对比日本以往的经验,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尚需30年的时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十四五”期间水处理膜受益于政策支持需求仍居高不下。

相比较欧洲、北美等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我国排放标准更高,监管更加严格。“水十条”,“十三五”计划,工业污水零排放等政策的不断提出,使得膜技术市场维持高速发展势头。对比日本以往的经验,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尚需30年的时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十四五”期间水处理膜受益于政策支持需求仍居高不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1、市政及污水处理

目前我国水处理膜行业下游主要为市政及污水处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同时,工业蓬勃发展,产生的污水也在逐渐增加。2022年中国污水排放量约为625.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3%, 估计2023年污水排放量达646.31亿立方米。就我国污水处理现状而言,整体处理率持续提高,截止2020年已达97.53%,仍有小部分渗透空间。且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升背景下,整体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预计随着下游持续推动,我国水处理膜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张。

目前我国水处理膜行业下游主要为市政及污水处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同时,工业蓬勃发展,产生的污水也在逐渐增加。2022年中国污水排放量约为625.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3%, 估计2023年污水排放量达646.31亿立方米。就我国污水处理现状而言,整体处理率持续提高,截止2020年已达97.53%,仍有小部分渗透空间。且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升背景下,整体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预计随着下游持续推动,我国水处理膜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张。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海水淡化

早在16世纪,第一个陆基海水脱盐工厂就可能建在突尼斯的一座海岛上,海水淡化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21世纪以来,海水淡化产业进入成熟期,海水淡化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解决缺水问题,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选择。全球海水淡化主要市场集中在中东、美国等地区,亚洲国家如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尼与中国等也都在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随着国内人均消费水平提高,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我国海水淡化规模自2012年起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0个,工程规模2357048吨/日,比2021年增加了500615吨/日。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50个,工程规模2145428吨/日;千吨级及以上、万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2个,工程规模198466吨/日;千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48个,工程规模13154吨/日。

截至2022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沿海10个省(区、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岛。辽宁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161984吨/日,天津市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306000吨/日,河北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390700吨/日,山东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603209吨/日,江苏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5020吨/日,浙江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761849吨/日,福建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29950吨/日,广东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88896吨/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750吨/日,海南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8690吨/日。其中,海岛地区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776108吨/日。

截至2022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沿海10个省(区、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岛。辽宁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161984吨/日,天津市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306000吨/日,河北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390700吨/日,山东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603209吨/日,江苏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5020吨/日,浙江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761849吨/日,福建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29950吨/日,广东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88896吨/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750吨/日,海南省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8690吨/日。其中,海岛地区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776108吨/日。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海水淡化水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其中,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的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海岛地区和天津、青岛2个沿海城市。2022年,新增用于工业用水的海水淡化工程主要是为石化、钢铁、电力等高耗水行业提供高品质用水;新增用于生活用水的海水淡化工程主要是为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地缺水海岛提供水资源供给保障。

截至2022年底,全国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工程133个,工程规模1530018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64.91%;应用低温多效技术的工程17个1,工程规模820530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34.81%;应用多级闪蒸技术的工程1个,工程规模6000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0.26%;应用正渗透技术的工程1个,工程规模500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0.02%。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目前国内海水淡化工程仍有135万吨/日的发展空间。

四、行业竞争格局

国内膜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21世纪初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膜产业技术研发被列入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专项计划。目前中国膜生产企业约有400多家,膜工程公司有近千家,但规模较大的多为外资或与境外有合作的公司。

国内膜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21世纪初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膜产业技术研发被列入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专项计划。目前中国膜生产企业约有400多家,膜工程公司有近千家,但规模较大的多为外资或与境外有合作的公司。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十几年来,国内水处理膜技术产品的发展也很迅速,目前也已形成了一批拥有先进膜技术产品的企业,并且各有特色,主打产品呈明显差异化竞争局面。如北京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及杭州洁弗膜技术有限公司的中空纤维膜、上海斯纳普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平板膜、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膜生物反应器中空平板式陶瓷膜、上海佳尼特膜科技有限公司的反渗透膜、北京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的复合反渗透膜等代表了国内膜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在膜制备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破,首创的PVC合金中空纤维膜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国内企业还攻克了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工艺,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我国的反渗透膜制备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相较国外高端反渗透膜产品仍存在差距,核心在于膜制造工艺水平的差距。时代沃顿自主研发的抗氧化膜与抗污染膜攻克了长期以来反渗透膜有机和生物污染的难题,促进了反渗透膜在药物提纯、无菌饮用水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我国也已有部分超滤膜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替代进口膜,国内多家企业如中国蓝星集团、北京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已能够生产高性能超滤膜,这类超滤膜已成功应用于许多国内项目。(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目前来看,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性资源,受到极高的重视。2025年上半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9亿元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近几年,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不断上马,而下游需求尚未有较大提升,存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如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在低位徘徊,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波动的状态,2021年受价格上涨推动,市场规模达到了1125.20亿元,随着产能扩张,2023年乙二醇市场规模940.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氟钛酸钾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0.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磷肥产业等的蓬勃发展,对磷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国内企业加大生产投入,提高供应能力,近年来,我国磷行业供应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磷行业主要产品黄磷、磷酸产量分别达到了85万吨、331万吨。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近年来,中国纯碱市场规模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但存在一定的波动。2023年中国纯碱市场规模约为853.36亿元,较2022年増长约140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部分大型纯碱企业的产能释放以及下游光伏等产业需求的増长。2025年上半年受市场供给过剩影响,纯碱价格持续下滑,使得市场规模远低于往年同期。

2025年10月04日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在我国甲醇的下游应用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作为化工原料制烯烃、甲醇燃料和作为化工原料制甲醛,其中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橡胶、塑料和纤维等;燃料方面,甲醇可以直接使用或与其他燃料混合使用,近年来,甲醇作为燃料的需求呈显著上升趋势;甲醛用于制造胶黏剂和涂料,广泛应用在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建筑行业。

2025年10月02日
人形机器人利好聚醚醚酮(PEEK)发展,上游原材料实现自主突破

人形机器人利好聚醚醚酮(PEEK)发展,上游原材料实现自主突破

高性能聚合物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新材料。从1960年最初问世的聚酰亚胺到80年代初问世的聚醚醚酮(PEEK),欧美等各大公司先后对这类高性能聚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尽管研发出了几十个品种,但最终真正有应用价值并实现产业化的品种较少,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商业价值上都处于工程塑料尖端。

2025年10月02日
技术升级+应用持续拓展,3D打印行业或将引领消费电子制造新变革

技术升级+应用持续拓展,3D打印行业或将引领消费电子制造新变革

目前金属3D打印玩家包括第一梯队的EOS、SLM Solutions、3DSystems;第二梯队的Desk top Metal、GE Additive、铂力特;第三梯队的Velo3D、DMGMori和TRUMPF。华曙高科、EPlus3D等国内玩家也在扩大市场份额。

2025年09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