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草籽对外依赖度仍较高,需多方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我国是草原大国,西部地区是主要天然草地资源地

中国草原具有丰富的植被生态类型和草原景观类型,拥有大量世界著名优质牧草的野生种和伴生种,同时,位于中国西南的青藏高原孕育了全世界最独特的高寒草原类型,形成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众水发源地。

我国是一个草地资源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地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澳大利亚(天然草地面积约458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天然草地面积约占世界世界草地面积的13%,其中我国天然草地面积在15万平方千米以上的省区有七个,分别是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和云南省。

中国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前3个省(区)为西藏、内蒙古、新疆。其中,西藏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9%;内蒙古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06%;新疆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4.58%。

我国天然草地面积最大的七个省区

<strong>我国天然草地面积最大的七个省区</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草籽行业对外依赖度较高,但近年来有所下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草籽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尽管我国草籽生产量持续增加,但依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草籽每年15万吨左右的草籽需求,我国草籽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较高,不过近年来逐渐下降,2021年我国草籽市场对外依赖度约为32.89%。

尽管我国草籽生产量持续增加,但依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草籽每年15万吨左右的草籽需求,我国草籽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较高,不过近年来逐渐下降,2021年我国草籽市场对外依赖度约为32.89%。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草籽行业面临多重困难,需多方面来推进产业发展

受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低等因素影响,我国草籽进口依赖度较高,在国家宏观政策利好,草籽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历史时刻,本土草籽企业如何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来突围,尤其是适应不同区域的本土草籽。

当前阻碍我国草籽行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草籽行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有效的良种繁育体系,新品种的培育者和种子生产者脱节,新品种大都来自科研院所,对育种者的评价标准没有与市场推广结果紧密结合,新品种培育成功后缺少良种繁育的动力和机制。

(2)我国的种子生产缺乏制度保障、等级认定和标签制约,造成市场种子遗传混乱、来源不清、品牌没有保证、市场流通和草籽合格率不到50%,出了问题无法追根寻源。

(3)草籽专业生产的整体水平不高、专业指导不足、技术含量低下,种子生产和牧草生产不分家,管理粗放、质量把关不严、缺乏对草籽专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要求和严格管理,直接影响了草籽生产潜力和水平。

(4)当前我国草籽生产边缘化,可利用土地贫瘠、种植环境艰难,基础生产条件简陋、基本建设投入较大,生产成本过高,严重影响草籽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5)企业生产布局不尽科学合理,生产各自为政、团队零散、缺乏龙头企业、缺乏整合实力、缺乏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都在边生产边挣扎。

我国草籽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strong>我国草籽行业发展面临的</strong><strong>困难</stro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为了顺利承担和完成草业发展任务,改变草籽生产被动局面,共同推进我国草籽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组建草籽产业联合舰队,打造草籽产业航母旗舰;构建“三位一结合”的产业体系,提升企业的“五个能力”;逐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草籽产业体系;加强政策引导,整合种业资源,调动社会资本资源,扶持龙头企业,快速提升我国草籽业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供种能力和监管能力,确保优良品种和主打品种的供种数量和质量安全。

(2)逐步建立以企业为育种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育种专家、学者与企业合作或直接进入企业,保存、挖掘优异牧草草籽资源,努力培育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从事优良草品种的原原种、原种和商品种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同时建立草籽育种与生产销售的补偿机制,使得种子生产做到“四结合”,即草籽生产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和育种者相结合、和品牌权益相结合、和生产效益相结合。

(3)科学布局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资金投入;针对草籽生产特点和规律,确定一批优势草籽,由企业为主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土地整合的时机,结合农民合作社的优势,有针对性的建立优势草籽生产区和生产基地,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力促这些基地和生产区能够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科学的生产种子、并力争逐步提高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

(4)建立种子生产的标签制度、创建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通过标签制度,认定种子生产的遗传等级、质量等级、生产源基地、种子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种子生产的全面审定制度;确保市场流通的品种是确真的,品质是符合遗传要求的,质量是符合标准的,责任是可以追溯的;通过建立一支诚信草籽产业队伍,为草原发展夯实基础条件。

我国草籽产业的发展方向

<strong>我国草籽产业的发展</strong><strong>方向</stro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花生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 行业市场化程度高 国内花生增产空间约400万吨

花生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 行业市场化程度高 国内花生增产空间约400万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产国,2024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4766.80千公顷,总产1961.31万吨,其中53%用于榨油,年产花生油 330万吨。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中明确指出 “挖掘花生扩种潜力”,保障油料作物供应。

2025年10月14日
粮食产量再获丰收!我国粮食仓储需求不断增加 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加速

粮食产量再获丰收!我国粮食仓储需求不断增加 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加速

我国粮食仓储行业市场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53.5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429.4亿元。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多样化产品成趋势 汤圆为第一大类别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多样化产品成趋势 汤圆为第一大类别

近年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截止2024年大米深加工市场规模达到1590.2亿元,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约为855.3亿元。一方面,大米深加工产品的消费群体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消费层次。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营养丰富、方便快捷、功能性米制品、营养强化米等受到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

2025年10月05日
全球大豆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国内供给不足需高度依赖进口

全球大豆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国内供给不足需高度依赖进口

近年来全球大豆行业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大豆行业市场规模随着大豆价格的波动而波动,2024年市场规模为2931.31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为1521.32亿美元。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深远海养殖尚处高质量发展初期 “十四五”期间产量保持年均15%以上高增速

我国深远海养殖尚处高质量发展初期 “十四五”期间产量保持年均15%以上高增速

近年来,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深水网箱养殖面积扩张迅速,而北方山东、辽宁等省份占比呈现萎缩趋势。2024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567.88千公顷,同比下降0.74%。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240.06千公顷,同比增长1.14%,预计2025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将达到2305.73千公顷

2025年09月25日
中国土豆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进口替代效应明显 进口规模将缩减

中国土豆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进口替代效应明显 进口规模将缩减

同时,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健康饮食的流行,土豆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024年国内土豆行业市场规模为414.83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127亿元,主要原因系2024年国内土豆行业整体销售价格偏低。

2025年09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