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的检测装置。

我国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推动传感器行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快我国传感器行业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如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开展智能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等关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物联网感知装备质量水平,打造全频域、全时段、全要素的计量支撑能力。

 

我国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65月

国务院

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组织实施“芯火”计划和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加快传感器、过程控制芯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产业化。

20168月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发展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重点加强极低功耗芯片、新型传感器、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和硅基光电子、混合光电子、微波光电子等技术与器件的研发。

201612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智能传感器、电力电子、印刷电子、半导体照明、惯性导航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新型片式元件、光通信器件、专用电子材料供给保障能力。

20177月

国务院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发展支撑新一代物联网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智能传感器件和芯片,攻克射频识别、近距离机器通信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低功耗处理器等关键器件。

2021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20216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支持利用传感器、可信网络、软硬件结合等技术加强链上链下数据协同。

20219月

工业信息化部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突破智能感知、新型短距离通信、高精度定位等关键共性技术,补齐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等产业短板,进一步提升高性能、通用化的物联网感知终端供给能力。

20221月

国务院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20221月

国务院

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开展智能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等关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物联网感知装备质量水平,打造全频域、全时段、全要素的计量支撑能力。

2022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

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推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专用光学气体传感器、电子芯片、色谱检测单元等产品研发。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传感器行业的发展,比如四川省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支持一批具有科技创新实力的企业,加强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加快量子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高速光电传感器等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

 

部分省市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省份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黑龙江省

20223月

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面向民用智能应用需求,重点生产家庭医学监测、健康护理、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传感器,推动医疗健康、安全预警领域智能化发展。面向消费电子应用需求,推进光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等功能集成与规模应用,实现智能传感器一体化生产。

四川省

20231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

重点支持一批具有科技创新实力的企业,加强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加快量子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高速光电传感器等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

广东省

20215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

加快物联网建设,将泛在感知设施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部署,提升各类传感器接口兼容性。

重庆市

20223月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完善伺服电机、减速器、视觉系统、控制系统、视觉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

海南省

20213月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品、传感器、智能装备、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打通产业链,推动“整装+零配件”“制造+维护保养”“生产+应用再集成”等融合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221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围绕农业种养、物流运输、公共安全、工业、水务、智能交通等领域,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各类基于物联网的集成创新和应用服务,吸引智能传感器生产项目落地。

北京市

20223月

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

鼓励创业服务机构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服务机构给予支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调研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2022-2029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及部分省市LED照明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中国及部分省市LED照明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30年LED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80%,且30%以上城市建成照明数字化系统。

2023年03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开展智能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等关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物联网感知装备质量水平,打造全频域、全时段、全要素的计量支撑能力。

2023年03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信息行业相关政策 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信息行业相关政策 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022年工业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的《四部门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电子信息技术与清洁能源产业融合创新,推动新型储能电池产业突破,引导智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03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集成电路行业相关政策 推动集成电路等技术创新和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集成电路行业相关政策 推动集成电路等技术创新和应用

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2023年02月1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安防行业相关政策 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安防行业相关政策 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

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

2023年02月0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外骨骼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 拓展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养老助残等领域的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外骨骼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 拓展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养老助残等领域的应用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是融合传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动计算,为作为操作者的人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机械机构的综合技术。

2023年01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扫地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 增加智能家电消费 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扫地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 增加智能家电消费 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扫地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智能吸尘、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

2023年01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激光行业相关政策 积极突破激光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难题

我国及部分省市激光行业相关政策 积极突破激光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难题

激光指原子受激辐射的光,应用很广泛,有激光打标、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光纤通信、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矫视、激光美容、激光扫描、激光灭蚊器、LIF无损检测技术等等。激光系统可分为连续波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

2023年0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