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各省市水电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小水电

水电(Hydraulic power)是属于水利科技名词,该词意思是指水和电,水力发电等。

国家层面水电行业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电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为了促进水电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动能源领域基本具备条件今年可开工的重大项目尽快实施。积极稳妥推进金沙江龙盘等水电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和设计优化工作。

2015-2022年国家层面水电行业政策汇总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15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2016年 国务院办公厅 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方案 在安排水电、矿产资源开发领域项目中央补助等资金时,对符合条件的试点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支持试点项目,中央投资收益专项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相关公共设施建设。
2017年 国务院办公厅 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 在保护生态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发建设水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支持离网缺电贫困地区小水电开发,研究建立水电开发边民共享利益机制。
2018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大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
2019年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解决风、光、水电消纳问题。
2020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探索低碳转型路径。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
2021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小水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山西煤层气、鄂西页岩气开发转化,加快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
2021年 国务院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推动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已纳入规划、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水电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推动西南地区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探索建立水能资源开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022年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 推动能源领域基本具备条件今年可开工的重大项目尽快实施。积极稳妥推进金沙江龙盘等水电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和设计优化工作。
2022年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强化规划引领,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地方层面水电行业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水电行业发展,如江西省发布的《江西省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充分利用罗霄山脉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小水电、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有序推动新能源发展。

发布时间 省市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2年 天津市 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支持新建和现有发电厂与海水淡化企业合资合作,推动水电联产;
2022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河池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指导意见 提升绿色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稳定红水河三大水电站发电量,统筹规划水电、风电、光伏和热电联产建设,打造风光水储氢清洁能源基地,重点推进龙滩电站8号9号机组扩建工程、红水河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等项目建设。
2022年 江西省 江西省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 充分利用罗霄山脉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小水电、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有序推动新能源发展。
2021年 江苏省 江苏省单位内部治安保卫责任制规定 水利部门负责对水库、泵站、水闸和水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运营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依法开展指导、检查;组织开展水库、泵站、水闸和水电站等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定期检查、日常巡查和反恐怖安全专项检查。
2022年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 推动火电、水电、核电、重型装备、重型数控机床、特种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做强做优,培育壮大风电、光伏、海工、环保、应急救援等新兴装备产业,再创“大国重工”新辉煌。
2022年 湖北省 湖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统筹推进水电保护性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进汉江、清江、溇水等流域水电项目建设,建成碾盘山、新集等水电项目。积极推进小水电绿色转型,促进流域生态恢复。新增常规水电装机50万千瓦,2025年水电装机达到3800万千瓦。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字电网行业相关政策:推动电网智慧调控体系升级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字电网行业相关政策:推动电网智慧调控体系升级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数字电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数字电网行业稳定发展,比如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海南省发布的《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多模态大模型行业相关政策:加快科学大模型建设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多模态大模型行业相关政策:加快科学大模型建设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多模态大模型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商务部等8部门等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鼓励运用元宇宙、文生和图生视频大模型等技术创新表现形态,推出更多融入博物馆藏、非遗元素的数字文创。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风电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推动风电装备研发迭代保持合理节奏

我国及部分省市风电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推动风电装备研发迭代保持合理节奏

为促进风电设备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煤电、气电装备高效、灵活、低碳化升级和核能装备高端化发展,提升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装备质效水平,同步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及海洋能等其他清洁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力发电行业相关政策: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力发电行业相关政策: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建设

为促进水力发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水电机组灵活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千米水头段大容量冲击式机组,构建大型水电机组宽负荷运行体系。

2025年09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物流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无人机等智能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物流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无人机等智能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物流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物流无人机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江苏省发布的《关于加快全省邮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市发布的《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上海行动方案(2025-2027年)》。

2025年09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户用光伏行业相关政策:支持用户利用自有建筑屋顶自建户用光伏电站

我国及部分省市户用光伏行业相关政策:支持用户利用自有建筑屋顶自建户用光伏电站

为促进户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及异质结、背接触等光伏组件技术,研制高效光伏系统、高压组串式逆变器等关键装备,满足新型电力系统下光伏系统安全高效发电需求。

2025年09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制定充电设施建设等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制定充电设施建设等标准

为促进充电基础设施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国家疾控局等部门等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完善社区安全设施,合理规划消防车通道、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和避难场所,定期检查改造老旧设施。

2025年09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河北省发布的《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