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4年,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里程碑式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年共批准48个创新药上市,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仅低于美国的50个。进入2025年,增长势头更为强劲,仅上半年就已批准43个创新药上市,同比增长59%。这一“井喷式”增长态势,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产业在长期的政策引导、技术积累与资本培育共同驱动下,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数据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观研天下整理
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是创新药发展的关键助推器。各地政府深化制度改革,推出多项首创或领先举措,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各地政府创新药相关政策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 北京市 | 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 | 推出涵盖要素资源配置、创新生态培育等在内的32条新举措。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积极发挥“双牵头”作用,与相关部门协同,从创新策源、平台构建、研审联动等方面系统谋划,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
| 成都市 | 成都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 | 围绕研发创新、临床研究、企业壮大等环节提供专项支持。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重要产业承载地,已汇聚临床在研新药108个,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1类新药达63个。成都高新区推出的“梧桐计划”,更是国内首个医药健康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坚实的研发实力与全链条的创新攻关是创新药涌现的基石。企业、科研机构与政府合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创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稳定的资本支持至关重要。各地正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为创新药企的“长跑”保驾护航。
各地/企业创新药研发技术情况
| 地区/企业 | 相关内容 |
| 江苏省 | 在苏州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全球首个双靶点减重药物玛仕度肽实现了从申请到上市仅用16个月的“新纪录”。江苏省药监局对重大创新品种成立服务专班,提供从工艺设计到风险控制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加速成果转化。 |
| 江苏省 | 更牵头打造了7家生物医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并获批建设全国生物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已立项66个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为产业源头创新提供强大支撑。 |
| 成都市 | 在2024年获批上市的40款国产1类创新药中占据6席,海创药业等企业的产品成功上市并形成梯次产品组合,彰显了其技术研发的“硬”实力。 |
| 北京市 | 昌平区构建了“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200亿元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10亿元生命谷医药健康产业基金相继落地,为创新药企提供有力支撑。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前沿技术集聚区,正加速布局“投资+临床+孵化+园区”四位一体生态圈,催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 |
| 江苏先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在前期累计投入20亿元研发的基础上,计划后续五年将研发费用提升至近80亿元,以支持其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抗肿瘤、中枢神经疾病等领域的持续探索。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在政策、技术与资本的多重加持下,各地正加快布局脑机接口、细胞与基因治疗、手术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北京已将上述领域纳入项目制服务范围,形成精准服务的“市、区联动”机制。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经过近二十年深耕,已集聚620余家创新企业和超3.5万名研发人才,成为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的重要孵化基地。
中国创新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希望,也正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版图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全链条创新生态的持续完善,中国创新药未来可期。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