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国科学家在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员领衔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
这项突破性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作物-机器人协同设计”新理念,通过生物技术(BT)与人工智能(AI)的深度融合,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重新设计作物花型,创制出“机器人友好”的结构型雄性不育系。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
许操研究员介绍,团队通过跨学科协作,实现了杂交育种制种从2.0时代到5.0时代的跨越式发展。研究人员将智能育种机器人与从头驯化、育种加速器等新一代育种技术相结合,首次构建了“智能机器人育种工厂”系统,可实现优异品种的智能快速定制。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团队开发的“吉儿”智能育种机器人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大豆育种领域,首次实现结构型大豆雄性不育系的快速创制。这一突破有望解决我国大豆杂交育种难题,为提升大豆单产提供革命性技术支撑。
该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BT筑基+AI赋能+机器人劳作”(BAR)的智能育种新模式,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机器人育种闭环技术体系。许操透露,该成果不仅在基础理论层面取得重要突破,在应用层面也已实现商业化运行。
《细胞》期刊审稿人高度评价这一成果,称其是“通过BT+AI交叉融合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和产业难题的典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推进“吉儿”2.0版的研发工作,计划将BT+AI技术进一步拓展至“育种-生产-采收-追溯”全产业链,并逐步应用于更多作物品种。这一系列创新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育种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