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利好政策频发 企业纷纷入局

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提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意见稿提到,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加快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探索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储热储冷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

近年来,新型储能利好政策频发,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发展“新型储能”写进其中。同时,地方政府也紧跟政策,密集推出相关方案,2024年11月5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广州市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到2025年达600亿元以上,到2027年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到2030年形成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到2035年形成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2023-2024年我国部分新型储能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部门

主要内容

2024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2024

《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进一步规范新型储能并网管理,持续完善新型储能调度机制,保障新型储能合理高效利用,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024

政府工作报告

/

首次将发展“新型储能”写进其中

2024

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国家能源局

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评价,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

2023

《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办法(征求意见稿)

国家能源局

文件提出了进入商业运营条件以及调试运行期上网电量的结算方式方法。

2023

《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国家能源局

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发展27条。其中提出:科学安排储能建设。按需建设储能,有序建设抽水蓄能,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多元化储能科学配置,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热()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优势,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统综合效率。

2023

《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能源局

提及:加快新能源微网和高可靠性数字配电系统发展,提升用户侧分布式电源与新型储能资源智能高效配置与运行优化控制水平。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共性需求,依托能源I程因地制宜挖掘和拓展数字化智能化应用,重点推进在智能电厂、新能源及储能并网、输电线路智能巡检及灾害监测、智能变电站、自愈配网、智能微网、氢电耦合、分布式能源智能调控、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大数据中心及综合服务平台等应用场景组织示范工程承担系统性数字化智能化试点任务,在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发展业态等方面深入探索、先行先试。

2023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

国家能源局

提出:发电侧和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站址不应贴邻或设置在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应设置在具有粉尘、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不应设置在重要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大型储能电站应选用技术成熟安全性能高的电池,审慎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应具备过压、欠压、磋、过流等电量保护功能和过温、温差等非电量保护功能,宜具备簇级隔离控制功能,能发出分级告警信号或跳闸指令,实现就地故障隔离。磷酸铁锂电池设备间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装置,H2CO浓度大于设定的阈值时,应联动断开设备间级和簇级直流开断设备,联动启动事故通风系统和报警装置。

2023

《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

明确提出:支持换电、融资租赁、电分离等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探索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实施路径,完善储放绿色电力交易机制。

2023

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

国家能源局

其中2023年新型储能监管工作要点包括:在电力市场机制方面:加快推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建立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电力辅助服务价格办法,建立健全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推动调频、备用等品种市场化,不断引导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新型主体参与系统调节。在稳定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探索推进“源网荷储”协同共治。

2023

《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

能源电子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等领域。在新型储能方面,提出:开发安全经济的新型储能电池。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建立分布式光伏集群配套储能系统;加快适用于智能微电网的光伏产品和储能系统等研发。

2023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22]1047)

发改委

文件明确:在继续执行809号文件、保持政策稳定性的基础上,各地要适应当地电力市场发展进程,鼓励支持10千伏及以上的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电锄市场,逐步缩小代理购电用户范围。利利好用户侧储能。

2023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蓝皮书》结合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要求和“双碳”发展战略研判电力系统发展趋势,分析现有电力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理念、内涵特征,研判新型电系统的发展阶段及显著特点,提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将”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列入总体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重点任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新型储能技术可以通过“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实现电源侧与用户侧的解耦,减小电源侧波动的负面效果。因此,随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逐渐增加,新型储能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根据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由0.4GW增长至5.7GW。预计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30GW。

新型储能技术可以通过“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实现电源侧与用户侧的解耦,减小电源侧波动的负面效果。因此,随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逐渐增加,新型储能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根据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由0.4GW增长至5.7GW。预计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30GW。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在政策支持以及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新型储能吸引众多资本“跨界”,其中有很多新能源企业。例如,天合光能表示,光储融合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未来还会坚定地发展储能板块,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储能业务快速增长,出货超2.5GWh,同比增速近300%。

上能电气对钠离子新型储能也有着前瞻性的布局,对于项目进展,公司称,已落地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项目。(WY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二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