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农业保险行业 完善“保险+期货”模式 发展农业再保险

5月初,财政部等部门宣布将广西糖料蔗纳入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5月底,财政部明确自2022年至2024年在内蒙古、黑龙江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容提速,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也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成为全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国家

如今,农业保险“安全网”织得越来越牢,农民面对风险有了底气。遂川县水稻种植保险承保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1年,全县范围内有2.16万亩受损水稻获保险赔付229.6万元,相关投保农户得到了及时赔付,充分体现出农业保险灾后损失补偿作用。

什么是农业保险?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农业风险有哪些。农业生产的收益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其中,收入主要由价格、产量两大因素决定,成本则包括物化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和灾害事故等造成的损失。上述因素的波动都属于农业风险。农业保险,即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保险标的遭受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为什么要发展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据介绍,这是考虑到农业易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影响,农业保险出险概率较大,农户参保意愿较低,承保机构组织经营效益不高,纯商业性质的农业保险难以持续,需要财政对农业保险给予支持。此外,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代替直接补贴,也能在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下,对农业生产实施合理保护。

近年来,中国农业保险体制机制日益完善。2007年起,中央财政为农业保险投保农户提供一定的保费补贴,拉开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序幕。2021年,中央财政拨付保费补贴333.45亿元,带动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965.18亿元,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4.78万亿元。目前,中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

同时,财政部等部门采取多种举措,不断加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今年初,财政部修订出台《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优化大宗农产品保费补贴比例体系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促进承保机构降本增效,确保农业保险政策精准滴灌。《办法》提出,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应当公平、合理拟订农业保险条款和费率,保险费率应当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厘定,综合费用率不高于20%。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法》明确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综合费用率20%这一红线,将促进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降本增效。

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农业保险“保”哪些领域和品种?

据了解,目前中国农业保险已基本形成了以成本保障型产品为主,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指数保险等各类创新性产品共同发展的农业保险产品供给体系。从粮食作物、特色农产品到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网覆盖面越来越广,各地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许多养殖户一度很发愁。在浙江宁波,政策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给生猪养殖户吃下定心丸。该险种以保险生猪在约定周期内国家发改委监测发布的“预期盈利”为参照,当“预期盈利”的平均值低于0时启动理赔,单头生猪最高亏损赔付额为1000元。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宁波是浙江省首个全面推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城市。该市推行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政府保障力度大,保费由市县两级财政补助65%,在约定理赔方式上也比同类产品创新。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为养殖主体解决后顾之忧,保护了宁波生猪优势产能,可谓雪中送炭宁波市生猪产销协会会长说。

同时,农业保险在从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从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条扩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介绍,中国农业保险近年来积极探索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过渡,并在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种类的准收入类保险试点,主要包括完全成本保险、价格保险等。

其中,试点价格保险的地区已扩展至31个省区市,品种包括粮食、蔬菜、生猪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4大类共50个品种。2018年,内蒙古、辽宁、山东等6个省份、24个粮食主产县开展小麦、玉米和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试点期为3年。2021年,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今年,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主产省产粮大县将实现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在重庆,万州、黔江等27个产粮大区(县)今年起开展稻谷、玉米、马铃薯3种主要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预计财政补贴保费1.11亿元,保额将达到30亿元。在山西,财政部门在推进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的同时,继续扩大现有中央及省级政策性险种的保障覆盖面,并鼓励引导县级特色农业保险发展。

此次糖料蔗、大豆等作物纳入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保障范围,受到种糖料蔗、种大豆的农民欢迎。

与传统的物化成本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相比,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优势颇多。完全成本保险覆盖了物化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等全部生产成本,可保障自然灾害、重大病虫鼠害、意外事故、野生动物毁损等风险,提高了对农作物单位面积收入(或产值)的保障程度;种植收入保险能够同时保障价格、产量双因素波动,保障更全面、更易触发理赔,将大幅提高投保蔗农所获赔偿金额。

完善“保险+期货,发展农业再保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保险发展作出多项部署。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发展农业再保险,正成为中国农业保险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在创新农业风险转移模式方面,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被寄予厚望。

原内容转自:中工网——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防护网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耕地保护将进入法治化、精细化新阶段

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耕地保护将进入法治化、精细化新阶段

9月1日,自然资源部与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公布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部备受关注的部门规章已正式对外发布,并确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入法治化、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

2025年09月02日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大关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大关

8月22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早稻生产呈现面积稳中略减、单产提高、总产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国早稻总产量达到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08月27日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我国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遵义成功举办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我国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遵义成功举办

8月19日,以“黔椒兴业·辣享世界”为主题的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贵州遵义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汇聚政府、产业、学术、研究及企业多方力量,构建高效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我国辣椒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5年08月21日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8月12日,中国科学家在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员领衔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

2025年08月13日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在会上表示,工信部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要素支持,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2025年07月31日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就我国肉牛奶牛养殖业最新发展态势进行权威解读。数据显示,在经历近一年的养殖亏损后,当前我国肉牛养殖已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07月19日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6月16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决定自2025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品种同质化问题,培育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种业支撑。

2025年06月18日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6月13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近日批准成立国内首家专业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标志着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作物种子认证体系,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6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