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粮食行业 预计粮食自给率提高到88%

松花江畔,田畴葱绿。一排排玉米苗从夹杂着秸秆碎的土里钻出,免耕播种机正同步上传土地监测数据……

 

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已至,正是田间地头挥汗耕耘,抢农时促丰收的好时节。目前中国春播粮食面积约9.4亿亩,各类作物播种进度均略快于同期。

 

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永恒的课题。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协同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一直被视为“国之大者”。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长2.0%,较2012年的58957万吨增长15.82%,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

 

“中国粮食整体产量不断增加,加之众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能够基本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说。

 

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农机仓库中,一台大马力拖拉机的轮胎就有近一人高。

 

“这种拖拉机牵引深翻犁,可将秸秆翻到40公分以下的土层,增加土壤有机质,让玉米根系扎得更深。”合作社负责人陈忠国说,高效耕作方式平均每公顷土地可节约化肥200多公斤,粮食增产5%以上。

 

陈家店村“边种边养”的耕作实践,正是中国保证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统筹耕地空间协同发展的缩影。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占全国粮食总产量逾五分之一的中国东北平原的黑土地,则被称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饭碗田”。十年间,中国不断采取科技、行政、立法等措施,全面、精准保护这片“耕地中的大熊猫”。

 

2019年中国耕地平均等级为4.76等,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其中东北地区平均等级为3.59等,为全国最高。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以新科技、新理念支撑起的丰收“新希望”,正在大江南北徐徐展开。

 

一个粮仓里有100多个传感器,如虫子过度繁殖导致局部温度变化能及时发现;可移动箱体式制氮机可极大提高杀虫率且制氮成本下降……

 

“在办公室敲敲键盘,就能轻松完成粮库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南京新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戴康顺说,如今3个粮库加上市场及外运公司共有约300人,过去仅一个粮库就需要200人左右。

 

目前中国粮食完好仓容超过6.5亿吨,粮食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稻谷、小麦两大主粮储备都超过了一年的消费需求。

 

从杂交水稻到耐盐碱小麦,从大海之滨到沙漠深处,科技创新让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据农业农村部统计,良种对中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

 

今年以来,四川、海南、河南、北京等多省市发布规划,勾勒种业振兴蓝图。中国国家级育制种基地新增至216个,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等重要农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年间,中国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20年的60.7%,预计2025年将升至64%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农民钱袋”鼓起来,让“国家粮袋”更安全。

 

位于四川省达州万源市石塘镇的双合村,昔日荒地变良田,成排成行的大豆新芽破土而出,在夏日映照下格外亮眼。

 

“自从掌握了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光靠这些‘豆宝宝’就是一笔不小收入。再加上土地流转费、园内务工费,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正在集体经济产业园内除草的村民张浩谈及收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日,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在此前已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的基础上,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支持夏收和秋播生产。

 

四川省2022年新增扶持1292个村,每个村补助1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利好政策辐射带动下,双合村成为其中受益者。石塘镇党委书记袁道勋介绍,双合村目前集中整治撂荒地520亩,带动全村开展大豆带状复合种植800余亩。

 

除农资补贴外,今年国家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全面提高。

 

胡冰川表示,近年来国家持续发挥政策托底作用,让农民生产积极性在田间地头充分释放。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地缘争端,全球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现实意义愈加凸显。

 

“大伙帮你育的稻苗长得不错,不用惦记。”今年4月,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建国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柱给因疫情滞留外地的村民王金祥打电话,不仅帮他购买了种子化肥,还完成了水稻育苗工作。

 

春耕期,伊通采取县、乡、村三级帮扶包保机制,提供代耕代种服务。“有大伙帮忙,我就放心了。”王金祥说。

 

截至531日,吉林省粮食实际播种面积达9110.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已完成99.5%,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

 

在全球粮食市场风云变幻之际,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中国粮食安全亦具世界意义。

 

十余年间,中国杂交水稻已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在20余个国家开展,已让10万多人直接受益……

 

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卡里巴塔说:“中国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显示,未来十年,中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粮食自给率将提高到88%左右。

 

内容转自中国新闻网:原标题——中国这十年丨端稳“饭碗”守牢底线:中国保障粮食安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耕地保护将进入法治化、精细化新阶段

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耕地保护将进入法治化、精细化新阶段

9月1日,自然资源部与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公布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部备受关注的部门规章已正式对外发布,并确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入法治化、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

2025年09月02日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大关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大关

8月22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早稻生产呈现面积稳中略减、单产提高、总产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国早稻总产量达到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08月27日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我国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遵义成功举办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我国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遵义成功举办

8月19日,以“黔椒兴业·辣享世界”为主题的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贵州遵义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汇聚政府、产业、学术、研究及企业多方力量,构建高效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我国辣椒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5年08月21日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8月12日,中国科学家在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员领衔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

2025年08月13日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在会上表示,工信部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要素支持,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2025年07月31日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就我国肉牛奶牛养殖业最新发展态势进行权威解读。数据显示,在经历近一年的养殖亏损后,当前我国肉牛养殖已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07月19日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6月16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决定自2025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品种同质化问题,培育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种业支撑。

2025年06月18日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6月13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近日批准成立国内首家专业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标志着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作物种子认证体系,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6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