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蚕茧行业现状:产业区域加速向西部转移 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产业链图解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蚕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蚕茧是桑蚕(家蚕)在蛹期形成的‌囊形保护层‌,内含蛹体,是制作缫丝等产品的主要原料,其形状多样,常见长椭圆形、椭圆束腰形或纺锤形,颜色包括白、黄、淡绿、肉红等‌。茧层经过精细缫丝后,能制成细腻的蚕丝;而茧衣与缫丝过程中的废丝,则可进一步加工为丝棉与绢纺的优质原料。

从产业链来看,蚕茧行业产业链已从传统养殖延伸至全链条开发,涵盖种植、加工、科技应用及衍生品开发等多个环节。具体来看,蚕茧行业上游以‌桑树种植‌和‌蚕种培育‌为核心,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与质量;蚕茧行业中游主要包括蚕茧收烘、缫丝加工、绢纺丝织及丝绸印染等核心环节,是将上游蚕茧转化为丝绸产品的关键阶段;蚕茧行业下游以‌丝绸产品消费‌为核心,涵盖服饰、家纺、工业应用及文旅衍生品等多元领域,同时通过电商、直播等新渠道拓展市场。

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上游桑园面积持续减少,给我国蚕茧行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成本压力

近几来我国桑园面积持续减少。据蚕桑主产省(区、市)生产主管部门的统计,2023年我国桑园面积共计82万公顷,较上年减少了94万公顷,减幅为5%。到2024年,全国桑园面积进一步降至71.02万公顷。其中东部传统产区(如浙江、江苏)桑园面积持续萎缩,而西部(广西、四川、云南)占比升至84.97%1,形成“东桑西移”格局。而桑园减少直接导致蚕种繁育基地萎缩,如浙江、重庆2023年桑园减幅分别达19.57%12.42%,加剧了蚕种供应压力。同时也‌给我国下游蚕茧行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成本压力。如,2025年广西宜州区春茧收购价达62-68/公斤,同比上涨12%-15%,优质茧溢价率超20%

注:2024年为蚕桑主产省(区、市)生产主管部门的初步调查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蚕桑主产省(区、市)生产主管部门,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为应对桑园减少,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正快速推广。如浙江2023年全龄人工饲料养蚕产茧1.465万吨(占全省58.37%),安徽潜山等地试验饲料养蚕实现降本增效‌。工厂化养蚕模式(如湖州1.2万平方米养蚕工厂)通过机械化将饲养效率提升5-10倍。‌

三、发种量增加下,我国蚕茧产量有所增长

近十年来,我国蚕茧产量整体呈波动下滑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和全国茧丝绸产业信息服务中心公示,2023年我国蚕茧产量为75.17万吨,同比下降6.78%;与2013年的89.18万吨相比,10年间减少约14.01万吨,降幅约15.68%。不过进入2024年,我国蚕茧产量有所增加,达到了84.11万吨。这主要得益于在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较高下发种量的增加(2024年桑蚕茧全年发种量1796.41万张,同比增长1.91%)、以及优质品种推广等因素的驱动。

注:2024年数据为中国畜牧杂志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茧丝绸产业信息服务中心,中国畜牧杂志,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蚕桑主产省(区、市)生产主管部门,中国畜牧杂志,观研天下整理

四、产业区域转移加速,西部蚕区(广西、四川等)产量占比进一步提升

从地区分布来看,随着我国“东桑西移”工程进程不断推进,我国蚕茧产业区域转移逐渐提速。有数据显示,2000年时,东部地区蚕茧产量占全国53%,西部占34%;而到2023年,东部占比降至9.8%,西部升至83.81%。到2024年,我国东部地区蚕茧产量占比进一步下降到8.78%,尤其是江苏、山东、广东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28.33%22.29%10.33%;而西部蚕区(广西、四川、重庆、云南、陕西、贵州、甘肃、新疆8省区市)的蚕茧产量占比则进一步提升至84.97%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省市来看,广西凭借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单位面积产量是江浙地区的1.5-2倍。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蚕茧十大主产省依次为广西、四川、云南、浙江、安徽、江苏、重庆、广东、湖北、江西,合计产量占比达95.59%。其中广西蚕茧产量为48.47万吨,占比62.69%,远超于排名第二的四川(11.25%)。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杂志,观研天下整理

五、我国蚕茧贸易量呈净进口格局,但金额表现为顺差

从进出口来看,我国蚕茧贸易量呈净进口格局。2023年我国蚕茧相关商品进口量0.64万吨,出口量为0.48万吨,净进口量0.16万吨。这主要是因为,一是,我国进口的蚕茧多为不适于缫丝的下茧、茧衣、长吐、滞头等初级原料,(占进口总量78%),用于绢纺、丝棉等加工领域,而这类产品国内供应不足。二是,进口商品以低品质原料为主,价格低于国内同类产品。如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主产国的蚕茧原料价格仅为国内优质茧的1/3,东部缫丝企业为降低成本大量采购‌。三是,‌国内茧丝价格高位运行。‌如2023年干茧和生丝价格同比上涨12.61%12.65%,创近五年新高,刺激企业寻求低价进口替代。四是,近年我国丝绸制品出口额持续上升(2024年同比增长5.1%),对原料多样性需求增加,而进口低等级原料可满足差异化生产。‌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虽然我国蚕茧进出口贸易量呈现净进口格局,但受进出口贸易单价的影响(2023年进出口单价差高达47.97美元/公斤——进口单价不到出口单价的1/6),2018-2023年间,我国蚕茧相关商品进出口金额却呈现贸易顺差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蚕茧相关商品进口金额为0.61亿美元,进口单价为9.56美元/公斤;出口金额为2.79亿美元,出口单价为57.53美元/公斤;贸易顺差为2.18亿美元。这一数据表明,当前我国蚕茧出口以“桑蚕厂丝”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白鹅绒行业已形成“养殖—加工—应用—出口”完整产业链 市场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

我国白鹅绒行业已形成“养殖—加工—应用—出口”完整产业链 市场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

我国白鹅绒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并在改革开放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设备技术不断升级,如自动充绒机、电脑辅助设计系统等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同时,国内羽绒服品牌如‌鸭鸭、伊里兰‌等开始崛起,进一步促进了白鹅绒制品的市场普及。

2025年11月08日
我国电子纱行业:5G/AI浪潮下低介电电子纱前景广阔 本土厂商亟待突破中低端困局

我国电子纱行业:5G/AI浪潮下低介电电子纱前景广阔 本土厂商亟待突破中低端困局

当前,电子纱市场需求主要受到下游电子布、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PCB)市场发展影响。进入2024年,随着市场库存调整及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等问题逐步缓解,全球印制电路板(PCB)市场进入缓慢复苏阶段,年产值达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在此背景下,我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也重回温和增长周期,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

2025年10月24日
新能源汽车打开合成革行业成长空间 国产聚焦卡脖子环节与前沿领域

新能源汽车打开合成革行业成长空间 国产聚焦卡脖子环节与前沿领域

合成革经历了从低档到高档,从仿形到仿真的发展过程,其特性和发展方向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市场应用也从鞋服、箱包、沙发家居等传统领域拓展至汽车内饰、体育装备、工程装饰、电子产品、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根据数据,合成革下游市场中鞋类、沙发家具、服装、箱包分别占比37%、18%、16%、14%,汽车内饰占比则达到7%。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特种纤维行业:应用多元驱动规模跃升 市场梯队竞争态势成型

我国特种纤维行业:应用多元驱动规模跃升 市场梯队竞争态势成型

近年来,伴随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及各领域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特种纤维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到目前,其下游应用已覆盖航空航天、工业制造、国防军工、医疗健康、环境保护及尖端科技等多元领域。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对位芳纶行业自主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泰和新材产能占比超五成

我国对位芳纶行业自主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泰和新材产能占比超五成

对位芳纶性能卓越,当前消费主要集中在光纤增强与安全防护两大领域。近年来,我国对位芳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能从2018年不足0.3万吨激增至2024年超3万吨,自给率也从约15%大幅提升至83%左右。然而,行业面临中低端产能充裕、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结构性矛盾,向高端迈进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5年10月09日
企业竞争力提升、出口均价上扬 我国向缝制设备行业之巅迈进

企业竞争力提升、出口均价上扬 我国向缝制设备行业之巅迈进

根据测算,2025年Q1,我国缝制设备内销同比约下滑25%,2025年H1 ,我国缝制设备内销同比下滑 30-35%左右。

2025年10月07日
我国蚕茧行业现状:产业区域加速向西部转移 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我国蚕茧行业现状:产业区域加速向西部转移 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近几来我国桑园面积持续减少。据蚕桑主产省(区、市)生产主管部门的统计,2023年我国桑园面积共计82万公顷,较上年减少了94万公顷,减幅为5%。到2024年,全国桑园面积进一步降至71.02万公顷。

2025年09月29日
政策驱动产能出清 我国粘胶短纤行业供给格局优化 龙头企业竞合

政策驱动产能出清 我国粘胶短纤行业供给格局优化 龙头企业竞合

目前,我国粘胶短纤行业正经历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变革。在严格的环保政策驱动下,落后产能持续出清,国内粘胶短纤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已形成以赛得利、三友化工、中泰化学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与此同时,在下游需求的强劲支撑下,粘胶短纤行业开工率与产量维持高位,展现出良好的韧性。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