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共生进化:迈向规模化商用的Robotaxi与激光雷达

共生进化:迈向规模化商用的Robotaxi与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LiDAR)与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发展历程紧密交织,构成了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相互驱动的典范。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感知环境,能高精度地获取周围物体的距离和轮廓信息,构建可靠的三维环境地图,这使其成为Robotaxi感知系统的核心传感器。

在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中,激光雷达凭借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形成互补,共同构建了车辆的感知系统,使车辆能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做出安全决策。尤其是在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Robotaxi应用中,激光雷达提供的精确三维环境信息是实现真正无人驾驶的关键保障。

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地自动驾驶法规逐步出台,Robotaxi行业正迎来商业化的加速期。本文通过梳理激光雷达在Robotaxi领域的技术演进与应用历程,揭示两大技术领域如何相互推动、共同成长,并分析其未来大规模商业化的发展趋势。

1

第一阶段:技术萌芽与早期探索(2004-2015)

激光雷达与Robotaxi的发展均经历了从技术验证到试点运营,再到规模化商用的过程。

激光雷达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最初源于科研和挑战赛的推动:

• DARPA挑战赛的催化:2004-2007年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三届无人驾驶挑战赛是关键技术催化器。在第二届比赛中,斯坦福车队首次搭载激光雷达并完成赛事;2007年第三届挑战赛时,六支完成比赛的队伍中有五家使用了Velodyne的机械式激光雷达,初步确立了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中的地位。

• 机械式激光雷达主导:Velodyne推出的64线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如HDL-64E)成为了早期自动驾驶研究和测试的标配传感器。其特点是水平360°视野,但体积大、成本高昂(单价可达8万美元),且寿命和可靠性不如车规级产品。

• Robotaxi“大航海时代”开启:2009至2015年间,Google无人驾驶项目(后独立为Waymo)、Cruise、Zoox等纷纷成立,Robotaxi研发和创业项目成为全球科技前沿。各家的测试车队规模达百辆级别,核心目标是技术研发,对激光雷达的性能要求远高于成本考量。

2

第二阶段:试运营与方案优化(2016-2024)

这一时期,Robotaxi从技术研发走向区域性试点运营,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开始分化,成本问题凸显。

• 全球试运营启动:2016年,Uber在匹兹堡推出Robotaxi试点,NuTonomy在新加坡首次推出服务。Waymo也于2018年12月在凤凰城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商用服务“Waymo One”。中国企业迅速崛起,百度Apoll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滴滴、享道等纷纷加入赛道,在全球多个城市开展测试与试运营。

• 性能提升与补盲需求:试运营对激光雷达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线数从64线提升至128线(如禾赛Pandar128、速腾聚创Ruby Plus),最远探测距离增至250米以上。补盲激光雷达(如速腾聚创RS-Bpearl)开始广泛应用,以扫除车身近场盲区,典型方案为“1主雷达+4补盲雷达”。

• 半固态方案与成本优化:为解决机械式雷达成本高、可靠性不足的问题,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如禾赛AT128、速腾M1)开始进入市场。得益于2021年后激光雷达在乘用车ADAS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其成本和可靠性显著优化。Robotaxi开始尝试用4颗半固态激光雷达替代1颗机械式主雷达,成本得以降低。

3

4

第三阶段:规模商用与数字化革命(2025年起)

2025年被视为Robotaxi规模商用元年,政策法规完善与技术进步共同推动行业进入万辆级部署阶段。

• 政策法规突破:中国多地出台自动驾驶法规,为大规模商用铺平道路。例如,《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于2025年4月实施,为L3级自动驾驶汽车合法上路提供了法律依据。美国交通部也于2025年4月公布新的自动驾驶监管框架,进一步放宽限制并优化审批流程。

• 需求变化:从性能优先到综合考量:规模商用后,Robotaxi被视为运营资产,其对激光雷达的要求转变为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三重平衡。运营方需规避因硬件故障导致的运营中断和事故,性能上感知能力升级,可靠性上车规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可靠性成为关键。

• 数字化与固态化技术迭代:新一代基于SPAD-SoC芯片数字化架构的车规级激光雷达开始大规模量产交付。线数提升至500线以上,对低矮小障碍物的探测能力显著增强(如能在130米外清晰成像13x17厘米的石块)。全固态补盲雷达(如速腾聚创E1)逐步取代机械式补盲雷达,可靠性更高、体积更小、成本降至数千元级别。

• 主流方案更迭:“车规级超500线数字化主雷达+全固态数字化补盲雷达”的组合,正取代之前的方案,成为支持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新一代主流感知配置。Waymo、Cruise、百度、滴滴等全球头部玩家均在用此方案升级其车队。

5

6

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激光雷达与Robotaxi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

• 技术:固态化与数字化是明确方向。全固态激光雷达因无运动部件,在可靠性、体积和成本方面潜力巨大,是未来的主流方向 。头部厂商通过SPAD-SoC等技术实现芯片化集成,减少了元器件数量,生产时间缩短95%,显著降低成本并提高可靠性 。同时,数字化可以让主激光雷达性能达到500线以上,有效检测小物体,保护车辆资产安全。

• 成本:持续下探推动普及。中国厂商主导了激光雷达的“成本革命”,200美元价位的高性价比方案已发布,并将于2025年量产,这将进一步推动Robotaxi及ADAS功能的普及 。

• 应用:迈向“双轨驱动”新阶段。激光雷达在汽车领域和泛机器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无人配送、割草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成为激光雷达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这反过来也为Robotaxi提供了更广阔的技术生态和降本空间。可以说Robotaxi同时受惠于汽车与机器人双规驱动的行业红利。

7-1

7-2

结论:共生进化,共创未来

激光雷达与Robotaxi的发展史,是一部技术创新与商业化落地相互驱动、相辅相成的历史。

• 激光雷达是Robotaxi的“眼睛”:其为跨场景的完全自动驾驶提供了关键的安全冗余和精准感知能力,是实现L4级无人驾驶不可或缺的传感器。

• Robotaxi是激光雷达的“助推器”:其大规模、高苛刻的应用需求,强力拉动了激光雷达的技术迭代,驱动其性能不断提升,成本持续下降,对可靠性(车规级、全固态)、高性能(数字化高线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

纵观发展历程,从DARPA挑战赛的初步应用,到全球试运营阶段的技术优化与成本控制,再到规模商用阶段数字化、固态化方案的崛起,中国激光雷达厂商早已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导力量,实现了后发先至的跨越。

未来,随着激光雷达跟随摩尔定律在芯片上实现性能倍数增长成本倍数降低,它不仅将助力Robotaxi实现更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营,重塑人类出行方式,更将作为核心感知元件,赋能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变革,成为未来智能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共生进化:迈向规模化商用的Robotaxi与激光雷达

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地自动驾驶法规逐步出台,Robotaxi行业正迎来商业化的加速期。本文通过梳理激光雷达在Robotaxi领域的技术演进与应用历程,揭示两大技术领域如何相互推动、共同成长,并分析其未来大规模商业化的发展趋势。

2025年09月22日
汽车燃油箱:汽车轻量化下塑料燃油箱已成主流趋势 金属燃油箱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汽车燃油箱:汽车轻量化下塑料燃油箱已成主流趋势 金属燃油箱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汽车燃油箱行业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细分行业之一,由于我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集中度较高,且大型整车制造企业对于汽车燃油箱具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为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其倾向于与零部件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得我国汽车燃油箱市场行业也呈现较为集中的特点。特别是我国塑料汽车燃油箱市场已形成以亚普股份为龙头、其他厂商“多强并列

2025年09月22日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行业:乘新能源汽车之势迎发展机遇 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行业:乘新能源汽车之势迎发展机遇 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因此,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需求与发展主要受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影响。自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年产销增速连续4年超过30%。

2025年09月19日
破解城市出行痛点 我国折叠自行车行业零售额上升 电动、智能化是确定性增长赛道

破解城市出行痛点 我国折叠自行车行业零售额上升 电动、智能化是确定性增长赛道

我国已成为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的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零售量达80万辆,占全球22.1%的份额,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9%,远高于全球水平。在城镇化加速、交通拥堵问题凸显以及休闲骑行文化兴起的背景下,折叠自行车行业持续扩容,产品向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迭代升级。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和

2025年09月15日
Waymo、特斯拉等布局 我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成本加速下行

Waymo、特斯拉等布局 我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成本加速下行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已在国内外大量布局。海外企业来看,海外两大Robotaxi巨头为Waymo和特斯拉。目前,Waymo服务覆盖旧金山、洛杉矶、凤凰城、奥斯汀等,车队超1500辆,已完成超1000万次无人驾驶付费行程。

2025年09月01日
庞大高净值人群打开豪华车行业空间 国产以技术溢价和性价比优势扭转垄断局面

庞大高净值人群打开豪华车行业空间 国产以技术溢价和性价比优势扭转垄断局面

豪华车是指在设计、制造、装备和性能等方面都具有高品质、高档次的汽车,主要面向高端消费市场。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庞大为国内豪华车市场提供足够的潜在客群。2024年我国家庭净资产在千万人民币、亿元人民币、3000 万美元以上的高净值家庭数分别达 206.60万户、13.05万户、8.60万户。

2025年08月31日
汽车产业涌现出新增长点 我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替换市场潜力可观

汽车产业涌现出新增长点 我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替换市场潜力可观

在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步、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背景下,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且也深刻改变着汽车制造、销售、运营、维修、保险等相关行业。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形成和重构,自动驾驶也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市场带来诸多新增长点,如无人物流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等等。

2025年08月29日
千亿空间待释放 我国汽车注塑件行业竞争向材料创新、技术驱动与绿色变革方向倾斜

千亿空间待释放 我国汽车注塑件行业竞争向材料创新、技术驱动与绿色变革方向倾斜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40.9%。2025年H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44.3%。

2025年08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