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I Coding核心功能覆盖多个环节
AI Coding即人工智能编程,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语言模型LLM)辅助或部分替代开发者完成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中的各项任务,其核心功能涵盖代码生成、智能补全、逻辑理解、跨语言翻译、质量审查及性能优化等环节。
AI Coding的细分领域
细分领域 |
主要功能 |
应用场景 |
核心技术 |
代码生成 |
自然语言转代码、复杂业务逻辑生成、多模态输入支持 |
企业级应用快速原型开发、API经济下的接口自动化生成、软件外包项目降本增效 |
大语言模型(LLM)、Transformer架构 |
代码补全 |
实时代码建议、跨文件关联补全、语法错误预防 |
开发团队编码效率提升、大型项目语法错误预防、新人开发者上手加速 |
上下文感知模型、注意力机制、跨文件关联分析 |
代码理解 |
代码语义解析、技术文档自动生成、依赖关系可视化 |
企业IT系统维护成本降低、技术债务量化评估、开发团队知识传承加速 |
程序分析、图神经网络(GNN)、AST解析、静态分析 |
代码翻译 |
跨语言代码转换、框架自动化迁移、低代码平台集成 |
传统企业系统现代化改造、跨平台产品统一代码库、技术栈迁移项目风险控制 |
神经机器翻译(NMT)、跨语言嵌入、程序转换规则 |
代码审查 |
漏洞自动检测、编码规范检查、安全策略定制化 |
企业代码质量管控体系重构、安全合规审计自动化、DevOps流程效率提升 |
静态分析、深度学习模型、学习反馈机制、漏洞数据库关联 |
代码优化 |
性能瓶颈定位、资源消耗预测、自动重构建议 |
云服务成本优化、高并发系统性能调优、遗留系统性能瓶颈定位 |
强化学习、编译器优化技术、性能分析、成本模型 |
代码测试 |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覆盖率分析、缺陷定位与修复建议 |
质量门禁建设自动化、回归测试效率提升、金融/医疗行业合规测试 |
符号执行、模糊测试、生成对抗网络、测试用例生成算法 |
代码调试 |
异常根因分析、智能断点建议、修复方案自动生成 |
线上故障MTTR降低、生产环境问题快速定位、运维成本显著降低 |
异常检测、因果推断、日志分析、程序切片 |
Agent智能体 |
独立项目顾问、端到端开发任务执行、多Agent协作开发、错误自修复与迭代优化 |
全栈应用开发周期缩短、复杂企业系统自动化构建、软件开发人力成本重构 |
LLM+规划引擎、记忆机制、多智能体协作、代码执行环境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国家支持人工智能产业政策频出,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AI Coding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教育培训及软件开发等实际应用的同时,也兼顾了安全与合规要求。
国家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及其对AI Coding发展影响梳理
政策 |
发布单位 |
发布时间 |
政策主要内容 |
对AICoding发展影响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
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 |
2023年8月15日 |
明确生成式AI的算法备案制,规范AI服务的管理 |
为AI编程工具的合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
《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
发改委 |
2023年12月25日 |
建立健全算法开发利用机制,积极开展大模型创新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数据分析能力,降低大模型计算的算力消耗水平 |
为AI编程工具的底座LLM大模型的开发提供了便利 |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
工信部 |
2024年6月5日 |
指南强调了人工智能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提出到2026年制定50项以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并加强国际合作 |
为AI编程工具的开发提供了行业标准化体系 |
《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
工信部、财政部、金融股监管局 |
2024年12月12日 |
鼓励龙头企业、交易机构、平台企业、数据服务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公共数据集、行业数据集,为中小企业提供用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高质量数据。建设一批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垂直行业大模型,强化中小企业大模型技术产品供给 |
为AI编程工具的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
工信部 |
2025年3月7日 |
要求平台严格审核AI生成内容标识;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国家标准,规范显隐双标识管理 |
为AI编程工具的合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
国务院 |
2025年7月31日 |
推动AI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
为AI编程工具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提供了市场空间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AI Coding市场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目前,我国AI Coding行业主流商业模式是 SaaS订阅制,主要面向企业收费,个人开发者版本通常是免费或低价的(用于获客和培养习惯)。我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庞大的开发者群体,构成AI Coding工具最直接的用户基础,这也意味着更快的产品迭代反馈循环以及更可观的付费订阅市场前景。
我国AI Coding行业主流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 |
简介 |
按席位/用户收费 |
这是最主流的模式(如Comate、Copilot),按月或按年向每个使用的开发者收费。 |
按调用量/Token收费 |
部分平台提供API服务,按实际使用的计算资源收费。 |
私有化部署 |
针对代码安全性和数据隐私要求极高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单位,提供本地化部署的解决方案,价格较高。 |
免费增值模式 |
提供基础功能的免费版吸引用户,高级功能(如更长的上下文、更快的响应、企业级管理功能)需要付费。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AI Coding行业竞争呈现大厂领导、百花齐放格局
此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互联网市场,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智慧出行、本地生活服务、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都孕育着海量且复杂的软件开发需求。因此,在庞大需求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AI Coding赛道,行业竞争呈现大厂领导、百花齐放的格局。其中,大厂主要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字节跳动、商汤科技等,其主要依托自研大语言模型和智能体技术占据市场高端。
中国AI Coding代表性工具对比
分类 |
工具 |
公司 |
兼容性&功能 |
支持模型 |
自研&开源 |
定价 |
IDE插件、独立环境 |
通义灵码 |
阿里巴巴 |
兼容Jet BrainsIDEs、VS Code、Visual Studio、Lingma IDE等主流IDE平 |
台Qwen3、Qwen3-Coder、Qwen3- Thinking、Qwen2.5、deepseek-r1、deepseek-v3 |
自研,部分开源 |
个人专业版:¥59/月企业专属版:159/人/月 |
IDE插件、独立环境 |
文心快码 |
百度 |
兼容Comate AIIDE、Jet Brains、Xcode、VS Code等主流IDE平台 |
文心(ERNIE)系列 |
自研,闭源 |
个人专业版:¥59/月企业专业版:79/人/月 |
模型底座 |
DeepSeek |
DeepSeek |
无 |
Deep Seek CoderV2等DS系列模型 |
自研,开源 |
API:输入$0.14、输出$0.28/1MTokens |
IDE插件 |
Code Buddy |
腾讯 |
兼容Visual StudioCode、Visual Studio、Jet BrainsIDEs等主流IDE |
混元Turbo S、Deep SeekV3/R1 |
自研,闭源 |
个人版免费企业专属版:158/人/月 |
IDE、独立环境 |
Trae |
字节跳动 |
兼容VSCode、JetBrains等主流IDE平台 |
国内版:Doubao-Seed-1.6、Doubao-1.5-Pro、Doubao-1.5- thinking-Pro、Kimi-K2、Qwen3-Coder、GLM-4.5、DeepSeek- V3-0324、Deep SeekR1等模型;国际版:Claude- 3.5-Sonnet、Claude-3.7-Sonnet、Claude-4- Sonnet、GPT-5、GPT-4.1、GPT-4o、DeepSeek -V3-0324、Deep SeekR1、Claude-4.1- Opus等模型 |
自研,部分开源 |
国内版免费,国际版个人本Pro:$3/月 |
IDE插件 |
小浣熊Raccoon |
商汤科技 |
支持VSCode、Android Studio、Jet Brains全系列IDE |
Sense NovaV6.5 |
自研,闭源 |
个人升级版:¥49/月企业标准版:¥899/人/年 |
IDE插件 |
Code GeeX |
智谱 |
兼容VSCode、Jet Brains等主流IDE平台 |
GLM-4.5、Code GeeX |
自研,开源 |
个人版免费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我国AI Coding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长远来看,我国AI Coding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将体现在多模态与智能体化、代码“安全左移”、垂直化与场景化等方面。
我国AI Coding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