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成长前景明晰 我国本土化率提升成趋势

一、12英寸硅片为电子级硅片市场主流产品,占据76.3%的市场份额

硅片是芯片制造的“地基”,是需求量最大的晶圆制造材料。目前全球95%以上的半导体器件采用硅片作为衬底,占半导体器件80%的集成电路产品中99%以上采用硅片作为衬底。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九大类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为415亿美元,其中硅片占比30%,是晶圆制造耗用最大的材料,全球需求达到124亿美元。总体来看,硅片与全球半导体市场同频共振,虽然市场目前短期波动,但将长期向好。

硅片是芯片制造的“地基”,是需求量最大的晶圆制造材料。目前全球95%以上的半导体器件采用硅片作为衬底,占半导体器件80%的集成电路产品中99%以上采用硅片作为衬底。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九大类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为415亿美元,其中硅片占比30%,是晶圆制造耗用最大的材料,全球需求达到124亿美元。总体来看,硅片与全球半导体市场同频共振,虽然市场目前短期波动,但将长期向好。

数据来源:SEMI,观研天下整理

按直径大小分,电子级硅片可分为6英寸及以下、8英寸和12英寸三类规格。其中12英寸是目前全球电子级硅片市场主流产品,其2024年出货量在电子级硅片整体出货量中占据了76.3%。这主要是因为硅片面积越大,生产的芯片数量越多,硅片边缘浪费面积越小,单位芯片的成本越低。而虽然12英寸硅片的理论面积是8英寸硅片的2.25倍,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可使用率(单位硅片可生产的芯片数量)约为8英寸硅片的2.5倍。但12英寸硅片每片单价远高于8英寸硅片单价的2.25倍,其单位面积的单价更高,从而附加值高、制程更先进的芯片采用12英寸硅片生产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按直径大小分,电子级硅片可分为6英寸及以下、8英寸和12英寸三类规格。其中12英寸是目前全球电子级硅片市场主流产品,其2024年出货量在电子级硅片整体出货量中占据了76.3%。这主要是因为硅片面积越大,生产的芯片数量越多,硅片边缘浪费面积越小,单位芯片的成本越低。而虽然12英寸硅片的理论面积是8英寸硅片的2.25倍,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可使用率(单位硅片可生产的芯片数量)约为8英寸硅片的2.5倍。但12英寸硅片每片单价远高于8英寸硅片单价的2.25倍,其单位面积的单价更高,从而附加值高、制程更先进的芯片采用12英寸硅片生产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数据来源:SEMI,观研天下整理

二、AI应用落地+晶圆厂产能扩张带来广阔需求,预计到2026年全球12英寸硅片需求将超1000万片/月

AI应用加速落地催生12英寸硅片需求。一方面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更强的数据算力、更快的数据传输、更大的数据存储和更灵敏的人机交互,而实现前述功能技术和工艺制程最主流和最先进的逻辑和存储芯片(一般90纳米工艺制程以下)以及部分高端模拟和传感器芯片均采用12寸晶圆制造工艺,从而12英寸硅片是目前业界最主流规格的硅片。另一方面,新产品新技术催生12英寸硅片更多消耗。以人工智能催生下目前供不应求的高带宽内存(HBM)产品为例,根据SEMI统计,由于生产良率、堆叠工艺复杂度以及更大的芯片尺寸,同等存储容量的HBM对12英寸硅片的需求量是目前主流DRAM产品的3倍。此外,随着NANDFlash堆叠层数提升至200层、300层,甚至400层,按目前业内技术路线共识,所有厂商均会切换至通过2片晶圆键合制作1个NANDFlash完整晶圆的工艺,相当于12英寸硅片需求翻倍。

晶圆厂产能的快速扩张将大幅拉升12英寸硅片需求。12硅片产能是目前全球晶圆厂扩产的主力方向。自202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开始进入景气上升周期以来,各国晶圆厂(尤其是12英寸晶圆产线)加速资本支出。仅2020-2023年,全球新增投资超过30条12英寸晶圆产线。预计到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将达到230座,将对12英寸硅片带来巨大的需求;其中我国大陆地区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将超70座,相应产能增长至321万片/月,约占届时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的1/3。根据预测分析,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从2024年的834万片/月增长至2026年的1013万片/月,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

晶圆厂产能的快速扩张将大幅拉升12英寸硅片需求。12硅片产能是目前全球晶圆厂扩产的主力方向。自202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开始进入景气上升周期以来,各国晶圆厂(尤其是12英寸晶圆产线)加速资本支出。仅2020-2023年,全球新增投资超过30条12英寸晶圆产线。预计到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将达到230座,将对12英寸硅片带来巨大的需求;其中我国大陆地区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将超70座,相应产能增长至321万片/月,约占届时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的1/3。根据预测分析,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从2024年的834万片/月增长至2026年的1013万片/月,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

数据来源:SEMI,观研天下整理

得益于AI应用落地+晶圆厂产能扩张拉动,预计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98.3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371亿美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15%。

得益于AI应用落地+晶圆厂产能扩张拉动,预计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98.3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371亿美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15%。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全球主要的12英寸硅片供应商纷纷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例如作为市场领导者之一的信越化学,于2024年4月宣布将在日本群马县伊势崎市新建一座12英寸硅片工厂,这是其自1970年以来首次在日本国内新建生产基地,总投资高达830亿日元(约合5.47亿美元),占地约15万平方米。另一市场巨头SUMCO也于2025年2月宣布计划于2026年底前停止其日本宫崎工厂200毫米及以下小尺寸硅片的生产,将资源集中于更具盈利潜力的高端300毫米硅片。

三、我国12英寸半导体硅片国产化进程加速,但距完全国产化仍有很长的距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12英寸硅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由于我国本土12英寸硅片厂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起步较晚,此前长期严重依赖于进口。不过近年得益于政策推动以及下游需求的驱动,我国以西安奕材、中环领先为代表的企业在12英寸半导体硅片领域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

例如沪硅产业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之一,在12英寸硅片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24年,沪硅产业在产能扩张方面成果显著,其300mm(12英寸)硅片总产能已突破65万片/月。此外,沪硅产业在山西太原实施的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产能升级项目也已顺利通线,建成了5万片/月产能规模的300mm半导体硅片中试线,为未来进一步扩大产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昂微作为半导体硅片生产企业之一,在12英寸硅片领域持续取得进展。2025年2月,立昂微与嘉兴市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协议,计划投资12.3亿元建设“年产96万片12英寸硅外延片项目”。该项目预计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96万片12英寸硅外延片的生产能力,建设周期预计5-8年。该项目将在立昂微已收购的金瑞泓微电子(嘉兴)有限公司厂房内实施。

截至2024年末,立昂微在衢州基地已建成12英寸抛光片(含衬底片)产能15万片/月、12英寸外延片产能10万片/月;嘉兴基地12英寸抛光片产能已达到15万片/月。目前,两大基地的12英寸硅片业务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12英寸硅片稼动率较2023年取得较大提升。嘉兴基地规划的整体产能为40万片/月的抛光片,后续产能扩建将视已建产能的爬坡情况适时开始建设。

西安奕材在12英寸硅片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据其招股书披露,截至目前,西安奕材合并口径的12英寸硅片产能已达到71万片/月,第一工厂已达产,第二工厂已投产并在产能爬坡阶段,设计产能为50万片/月,预计2026年达产。

鉴于12英寸硅片技术门槛高,投资强度大,前期部分新进入厂商项目停滞或实施重组(如中环领先收购徐州鑫晶、金瑞泓收购国晶半导体),目前国内成规模的厂商有西安奕材、上海新昇、中环领先、立昂微、中欣晶圆、上海超硅、山东有研艾斯等7家。其中西安奕材月均出货量为52.12万片/月,同比2023年水平实现65%的增长,占2024年全球月均出货量比例约6%,持续保持中国大陆厂商第一,全球第六的行业地位。

我国国内12英寸硅片主要厂商产能情况(部分)

公司名称 现有产能 国内产能占比
西安奕材 71 24.15%
上海新昇 65 22.11%
中环领先 70 23.81%
立昂微 30 10.2%
中欣晶圆 20 6.8%
上海超硅 28 9.52%
山东有研艾斯 10 3.4%

注:上海新昇产能数据来源为沪硅产业2024年度业绩快报;中环领先产能数据来源为其2024年年报;立昂微产能数据来源其2023年年报;中欣晶圆产能数据来源为其招股说明书和公开报道;上海超硅产能数据来源为其招股说明书;山东有研艾斯产能数据来源为有研硅招股说明书和公开报道。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各公司招股说明书,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目前,我国12英寸硅片仍大部分依赖进口,距完全国产化仍任重道远,供需结构矛盾仍影响着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供应链安全。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前五大半导体硅片厂商(信越化学、SUMCO、环球晶圆、德国世创、SKSiltron)12英寸硅片产能占比仍高达72%,月均出货量占比高达79.08%。预计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内尤其是内资晶圆厂客户对本土12英寸硅片厂商合作态度日益开放,甚至是必选项,12英寸硅片本土化率提升将成为长期趋势。

2024年全球主要企业12英寸硅片月均出货量

企业名称

国家或地区

2024年月均出货量(万片/月)

2024年月均出货量占比

信越化学

日本

684

79.08%

SUMCO

日本

环球晶圆

中国台湾

德国世创

德国

SKSiltron

韩国

西安奕材

中国大陆

超过52

6.01%

其他厂商

/

129

14.91%

合计

/

865

100.00%

数据来源:SEMI,西安奕材招股说明书,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换新补贴政策出台 我国电动重卡电池行业销量飙升 宁德时代等巨头开展军备赛

换新补贴政策出台 我国电动重卡电池行业销量飙升 宁德时代等巨头开展军备赛

在高排放企业碳减排政策及公用车辆电动化政策的推动下,纯电动重卡成为新能源重卡市场主流,再加上续航里程突破,我国电动重卡电池销量飙升。同时,换新补贴致电池成本下探,叠加换电站推广力度加大,促进电动重卡电池市场发展。在此背景下,各大电池厂商争相抢夺这块“大蛋糕”,纷纷推出针对重卡应用的电池新品和解决方案,以求在市场中占据一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玄武岩纤维生产国 行业应用边界拓宽 2025年出口量暴增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玄武岩纤维生产国 行业应用边界拓宽 2025年出口量暴增

经多年追赶,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玄武岩纤维生产国,且出口量实现跃迁。2024年国内玄武岩纤维产能产量全球市场占比超60%;出口量由2020年的不足0.6万吨跃升至2024年1.21万吨;2025年上半年其出口势头更加迅猛,较上一年同期大幅增长136.84%,且已超2024年全年出口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玄武

2025年08月13日
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成长前景明晰 我国本土化率提升成趋势

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成长前景明晰 我国本土化率提升成趋势

由于我国本土12英寸硅片厂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起步较晚,此前长期严重依赖于进口。不过近年得益于政策推动以及下游需求的驱动,我国以西安奕材、中环领先为代表的企业在12英寸半导体硅片领域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

2025年08月13日
特高压建设加速+新能源市场爆发 我国绝缘纤维材料行业需求持续扩容

特高压建设加速+新能源市场爆发 我国绝缘纤维材料行业需求持续扩容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步推进、光伏和风电等绿色能源快速发展,推动电力行业维持在较高的景气程度,促进绝缘纤维材料市场扩容。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电力行业主要发电企业投资总额为17770亿元,同比增长18.86%。

2025年08月11日
超导材料行业:NbTi商业化程度高 高温超导材料处产业化初期 中国企业已占据重要地位

超导材料行业:NbTi商业化程度高 高温超导材料处产业化初期 中国企业已占据重要地位

低温超导材料发展较早,目前已经形成系统的商业化生产,且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聚变堆以及大型粒子加速器等装置中。目前已商用的低温超导材料主要是NbTi和Nb3Sn超导线材,其中NbTi超导线材占据超导材料90%以上市场份额,其主要凭借制备工艺成熟、性价比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液氦温区服役的聚变堆磁体、核磁共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储能行业国产企业出海订单爆表 欧美、非洲等市场具备长期增长动力

我国储能行业国产企业出海订单爆表 欧美、非洲等市场具备长期增长动力

2025年上半年,我国储能行业企业出海订单爆表,订单规模163GWh,同比增长246%,业务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出海企业超50家。然而,中国储能海外市场之所以爆火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存在的电力需求未被满足,比如美国老旧电网问题,欧洲光伏消纳问题,中东非洲的电力短缺问题等等。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针状焦行业产能全球占比又升级 油系针状焦表现突出 高端化仍是发展方向

我国针状焦行业产能全球占比又升级 油系针状焦表现突出 高端化仍是发展方向

我国针状焦下游应用领域呈现高度集中的市场特征,2022年锂电池负极材料和石墨电极两大领域合计占比超过90%。我国针状焦产能全球占比从2016年的32.71%提升至2020年的59.77%,到2024年上半年已占据全球四分之三的产能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从细分产品来看,油系针状焦产能增长速度总体快于煤系针状焦;同时其产能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石墨电极产品结构高功率化趋势显著 落后产能将加速淘汰 出口市场渐回暖

我国石墨电极产品结构高功率化趋势显著 落后产能将加速淘汰 出口市场渐回暖

近年来,我国石墨电极出口规模基本稳定在30万吨/年以上水平。在经历2022-2023年连续下滑后,2024年其出口量回升至33.78万吨,同比微增0.33%,呈现企稳回升态势。2025年上半年延续复苏趋势,1-6月累计出口17.44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4.10%。

2025年08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