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柔性电路板行业:AI手机领域需求进一步增多 国产正向高端市场渗透

全球柔性电路板产值将持续增长,制造中心由日韩向中国转移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又称“软板”,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柔性电路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柔性电路板是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和移动要求的惟一解决方法,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以承受数百万次的动态弯曲而不损坏导线,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柔性电路板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能源汽车、AR/VR、可穿戴设备市场向好,全球柔性电路板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大。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柔性电路板市场规模为 204 亿美元,预计 2025年全球柔性电路板市场规模达 287 亿美元,6 年 CAGR 可达 13.0%。

随着新能源汽车、AR/VR、可穿戴设备市场向好,全球柔性电路板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大。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柔性电路板市场规模为 204 亿美元,预计 2025年全球柔性电路板市场规模达 287 亿美元,6 年 CAGR 可达 13.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全球柔性电路板市场主要分布在亚太、欧洲和北美地区,亚太地区市场最大,以韩国、日本、中国为主,三国总产值占比超90%。近年来,随着日本、韩国生产成本持续攀升, 柔性电路板厂商如日本 NOK、日东电工和住友电工等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全球柔性电路板制造中心由日韩向中国转移。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陆柔性电路板产值占比31.3%,中国台湾占比32.8%,日本占比17.2%、韩国占比10.9%。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陆柔性电路板产值占比31.3%,中国台湾占比32.8%,日本占比17.2%、韩国占比10.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柔性电路板应用主要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AI手机需求占比进一步提高

柔性电路板提供优良的电性能,能满足更小型和更高密度安装的设计需要,也有助于减少组装工序和增强可靠性,其应用主要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通过显示、触控、指纹识别、摄像头的模组进入下游市场。

根据数据,2023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消费类电子、功能手机和其他产品对柔性电路板需求量分别占比29%、22%、13%、19%、4%和 13%。

根据数据,2023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消费类电子、功能手机和其他产品对柔性电路板需求量分别占比29%、22%、13%、19%、4%和 1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一部智能手机大约需要 10-15 片FPC,AR/VR 设备单机 FPC 用量范围 10-20 条,传感器多、电路复杂、性能高的高端机型 FPC 用量在 20 条以上。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 服务器及人工智能领域产品的发展为 PCB 行业带来新机遇。AI手机技术升级有望带来全面换机潮和 AI手机单机软板用量的提升空间。根据预测, 2027年全球智能手机对柔性电路板的需求占比将提升至41.7%。

一部智能手机大约需要 10-15 片FPC,AR/VR 设备单机 FPC 用量范围 10-20 条,传感器多、电路复杂、性能高的高端机型 FPC 用量在 20 条以上。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 服务器及人工智能领域产品的发展为 PCB 行业带来新机遇。AI手机技术升级有望带来全面换机潮和 AI手机单机软板用量的提升空间。根据预测, 2027年全球智能手机对柔性电路板的需求占比将提升至41.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产柔性电路板加速向高端市场渗透,全球市场地位有所提升

全球柔性电路板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分布在日本、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这些地区的厂商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在全球FPC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日本FPC企业在技术和品牌方面有较强的优势,主要服务于高端市场;中国大陆FPC企业在成本和规模方面有较强的优势,主要服务于中低端市场,但近年来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上不断提升,逐渐向高端市场渗透,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如东山精密通过收购Multek,在高端柔性电路板领域实现了快速突破,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东山精密在5G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深入,成为国内高端市场的领军企业。景旺电子在高端柔性电路板领域持续投入研发,产品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多个领域;通过智能化制造和精益管理,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根据数据,全球柔性电路板TOP5市场份额达51.02%,其中中国企业3家,包括东山精密、臻鼎科技和台郡科技。

根据数据,全球柔性电路板TOP5市场份额达51.02%,其中中国企业3家,包括东山精密、臻鼎科技和台郡科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人形机器人电机转子行业分析:需求端量产元年或将来袭 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

全球人形机器人电机转子行业分析:需求端量产元年或将来袭 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

在国内市场,开源的DeepSeek技术突破,使得CloseAI再次Open,这将会加速基座大模型的技术进步,而被誉为人工智能终极载体的人形机器人也或将加速AGI步伐。如果技术加速突破、成本快速下降,我国人形机器人规模展望千亿元甚至万亿元市场,预计2030年有望达约8700亿元。

2025年03月21日
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但增速放缓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但增速放缓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我国工业传感器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同时,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驱动下,其应用领域和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应用领域拓展和政策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5年突破600亿元。此外,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竞争格局由基恩士、欧姆龙等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

2025年03月21日
我国半导体去胶设备行业:晶圆产能不断扩充带来广阔需求 市场呈多寡头垄断格局

我国半导体去胶设备行业:晶圆产能不断扩充带来广阔需求 市场呈多寡头垄断格局

近年来,在下游半导体行业发展带动下,我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整体扩大,并在 2020 年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销售额增长 39%,达到 187.2亿美元。到2023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 366 亿美元,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

2025年03月21日
我国LED芯片行业产能扩大 LED显示领域为增长新动力 市场呈垄断竞争局面

我国LED芯片行业产能扩大 LED显示领域为增长新动力 市场呈垄断竞争局面

近年来,随着LED封装市场复苏,我国LED芯片产能扩大。LED芯片主要应用于LED照明领域,半导体照明应用需求快速上升后我国LED 芯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LED照明领域对LED芯片需求已趋向稳定,显示领域得益于技术迭代和更高的显示需求,将成为LED芯片行业增长新动力。LED芯片制造流程较为复杂,行业集中度较高,

2025年03月19日
半导体行业分析:美国制裁或将升级 国家进一步从政策及基金方向助力市场发展

半导体行业分析:美国制裁或将升级 国家进一步从政策及基金方向助力市场发展

半导体是持续支撑起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由于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半导体产业限制持续加剧以及终端应用需求呈现周期性疲软态势,导致2022-2023年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美元。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激光雷达行业:平价时代下盈利拐点到来 国产厂商已掌握绝对话语权

我国激光雷达行业:平价时代下盈利拐点到来 国产厂商已掌握绝对话语权

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张、高级辅助驾驶中激光雷达应用渗透率提升、以及机器人与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我国激光雷达行业驶入快车道,市场呈高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从16亿元增长到1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4%。预计2028年我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

2025年03月18日
中国高速成长为全球连接器最大市场 亚太地区逐渐占据主导 竞争呈寡占型格局

中国高速成长为全球连接器最大市场 亚太地区逐渐占据主导 竞争呈寡占型格局

信息化浪潮下,全球连接器市场不断扩容。根据数据,2011-2023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由489亿美元增长至819亿美元,CAGR为4.39%。

2025年03月17日
我国碳化硅行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带来广阔应用空间 进口量持续上升

我国碳化硅行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带来广阔应用空间 进口量持续上升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碳化硅行业带来广阔的应用空间。同时利好政策相继发布,聚焦碳化硅技术研发、性能提升发展等方面,推动碳化硅行业发展。在这两大因素推动下,2020-2023年我国碳化硅产量和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此外,近年来我国碳化硅出口规模始终大于进口规模,维持净出口和贸易顺差局面。同时其进口

2025年03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