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减重蓝海下减肥药市场大混战已打响 现已呈现“诺礼”双雄垄断局面

减肥药是具有减肥瘦身作用的药品,因其能让身体更快的减肥效果而受到减肥需求者的喜爱。近年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公众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减肥药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同时,国内外企业不断布局减肥药赛道,以期在“内卷”严重的环境中分得一杯羹,使得竞争日益激烈。当前GLP-1(胰高糖素样肽-1)成全球减肥药研发核心靶点,诺和诺德(NVO.N)、礼来(LLY.N)长期稳坐头把交椅,被誉为“GLP-1双雄”。

一、肥胖人群的增加+“悦己”经济兴起,市场需求日益凸显

近年我国减肥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由2.6亿元增长至30亿元左右,CAGR达50.3%。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4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9亿元。根据市场分析,近年推动减肥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因素主要有几下:

1、肥胖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核心问题,药物市场需求凸显

肥胖症是指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主要是按照 BMI 进行衡量。按照国际标准,25≤BMI﹤30 属于超重,而 BMI≥30 属于肥胖症。由于中国人在同等 BMI 下较白人的体脂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因此,国内的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比国际标准更严苛。24≤BMI﹤28 即为超重,而 BMI≥28 即为肥胖。

超重与肥胖的国际和中国标准

分类 国际标准 中国标准
过轻 BMI﹤18.5 BMI﹤18.5
正常 18.5≤BMI﹤25.0 18.5≤BMI﹤24.0
超重 25≤BMI﹤30 24≤BMI﹤28
肥胖 BMI≥30 BMI≥28

备注:BMI(Body mass index):是衡量肥胖最常用指标。BMI=体重/身高^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显示,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全球超重/肥胖人群数量不断增加,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截至2022年,全球有超过10亿人面临超重的问题。具体而言,成人肥胖症患者增至8.79亿,其中女性为5.04亿、男性为3.74亿,这一数字是1990年的四倍有余。此外,还有1.59亿儿童遭受肥胖症的困扰。根据世界肥胖联盟数据,预计到2035 年全球预计将有 33 亿成人处于超重或肥胖,年复合增速 2.74%。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比例也会从42%升至 56%;青少年群体中(5-19)岁,超重或肥胖人数将上升到 7.7 亿人。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超重/肥胖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2016 年我国是高 BMI 人数增速最快的 20 个国家之一,成年肥胖复合增长率为 2.8%,青少年肥胖复合增长率则高达 7.5%。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最新调查数据,目前我国的成人中已经有超过 1/2 的人超重或肥胖。预计到2035 年我国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将增至 72%。

随着超重/肥胖人群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其带来的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肥胖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增加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部分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有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因为超重/肥胖所致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 500 万,中国2019 年因超重/肥胖而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病例高达 76.5 万人。目前肥胖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不同BMI人群的常见慢性病指标异常检出率

BMI ﹤24(正常) 24-28(超重) ≥28(肥胖)
高血压 4.7% 14.5% 28.3%
高血糖 3.5% 8.8% 17.1%
高胆固醇 28.1% 34.6% 35.3%
高甘油三酯 13% 38% 54.9%
高LDL-L 25.6% 23.3% 24.6%
高尿酸 23.2% 56.2% 73.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显示,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肥胖也可导致社会和心理问题,增加居民卫生保健服务成本,造成医疗卫生体系的负担加重。根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到 2030 年,中国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达 4180 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 21.5%。因此,为了降低医疗卫生费用,缓解医疗支出压力,防治肥胖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公众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减肥药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减肥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目前全球关于肥胖应对措施主要有生活方式干预、减重代谢手术、以及药物治疗三种。根据肥胖及超重的程度不同,医学上通常采用阶梯疗法,即在超重且不合并其他与肥胖相关的异常情况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进行体重控制;当体重进展到肥胖范围时,则根据需求增加药物治疗;手术一般作为最后选择,仅在极度肥胖的患者群体中推荐进行手术治疗。

相相较而言,减肥药物的效果要强于生活方式干预和膳食管理,对于贪嘴又懒于运动的肥胖人群的接受度也更高。与减重手术相比,风险更低,副作用更小。虽然中国肥胖药物治疗较为保守,可选择的药物很少。但其已经成为欧美地区的常见干预方式。在上述背景下,减肥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相较而言,减肥药物的效果要强于生活方式干预和膳食管理,对于贪嘴又懒于运动的肥胖人群的接受度也更高。与减重手术相比,风险更低,副作用更小。虽然中国肥胖药物治疗较为保守,可选择的药物很少。但其已经成为欧美地区的常见干预方式。在上述背景下,减肥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显示,观研天下整理

2、“悦己”经济兴起催生减肥动力,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减肥消费带有典型的悦己型消费特征。近年个人消费能力的变化、社会宏观环境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3年疫情的冲击等因素催生国内消费理念演变,悦己型消费逐步兴起。人类对美的追求自古皆然,随着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大众对于外貌管理的标准也日益拔高。这股不分体型、力求完美体态的“全民瘦身”风潮,无疑成为减肥药市场顺势而起的催化剂。

二、减肥药赛道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相继布局

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近年国内外企业不断布局减肥药赛道,以期在“内卷”严重的环境中分得一杯羹,使得竞争日益激烈。

全球市场:例如2023年8月,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启动Survodutide的三期临床试验,该药物由其与Zealand Pharma联手研发,用于治疗超重或肥胖以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炎。此前的一项二期临床试验已显示出良好的减重效果,即未患2型糖尿病的超重受试者在经过46周的治疗后,有40%接受最高和次高剂量注射的患者实现体重降低19%。

罗氏2023年12月,公司宣布斥资27亿美元收购减肥药开发商Carmot Therapeutics,并预留了最高可达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到了2024年7月,从Carmot收购而来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CT-996传来捷报,试验结果显示,未患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症患者在服用药物四周时间内体重减轻7.3%,安慰剂组仅为1.2%。这意味着,罗氏也拥有了能与礼来等竞争对手相抗衡的重要筹码。

自2023年8月以来国外企业布局减肥药市场情况(部分)

企业名称 布局情况
勃林格殷格翰 2023年8月,公司宣布启动Survodutide的三期临床试验,该药物由其与Zealand Pharma联手研发,用于治疗超重或肥胖以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炎。此前的一项二期临床试验已显示出良好的减重效果,即未患2型糖尿病的超重受试者在经过46周的治疗后,有40%接受最高和次高剂量注射的患者实现体重降低19%。
阿斯利康 2023年11月,公司与诚益生物就口服GLP-1产品AZD5004(又称ECC5004)达成独家合作协议,最高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据了解,该药物目前处于一期临床试验阶段,其治疗范围涵盖肥胖症、2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代谢性疾病。
辉瑞 反复押注在同一款药物上——Danuglipron口服减肥药,该药物预计将在下半年迈入中期研究阶段。值得注意的是,约一年半前,Danuglipron曾因安全性不佳而被暂停推进。如今经过扫除技术障碍、调整使用频率之后再次重返减肥药市场竞争行列。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国内市场也不例外。近年面对广阔的需求市场,众多企业纷纷试图抓住这一市场机遇,以期在“内卷”严重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例如恒瑞医药其在研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RS-7535作为一款口服药,与市面普遍售卖的注射剂型相比更为便携,目前正处于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另外一款GLP-1R/GIPR双重激动剂HRS9531分为注射液和口服药两种剂型,其中HRS9531注射液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或成为礼来替尔泊肽的有力竞争对手。

仁会生物旗下贝那鲁肽针对超重和肥胖适应症于2023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我国首款获批用于减重的原创新药,也是全球第三款GLP-1类减重新药。作为一款“土生土长”的减肥药,贝那鲁肽更能贴合中国人群的生理特点,也能更有效地满足国内患者的治疗需求。

自2023年8月以来国内企业布局减肥药市场情况(部分)

企业名称 布局情况
华东医药 旗下产品利拉鲁肽已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同时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中。此外,华东医药的研发管线还涵盖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GLP-1R/GIPR双靶点长效多肽类激动剂以及GLP-1R/GCGR/FGF21R长效三靶点激动剂。凭借这些药物,华东医药有望在未来成长为“中国版诺和诺德”。
恒瑞医药 其在研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RS-7535作为一款口服药,与市面普遍售卖的注射剂型相比更为便携,目前正处于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另外一款GLP-1R/GIPR双重激动剂HRS9531分为注射液和口服药两种剂型,其中HRS9531注射液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或成为礼来替尔泊肽的有力竞争对手。另外在2024年5月,恒瑞医药在减肥药领域还达成一笔“超级出海交易”,公司将旗下三款在研GLP-1药物HRS-7535、HRS9531、HRS-4729在海外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利授予美国公司Hercules,而恒瑞医药将获得一笔最高超过60亿美元的高额回报。
仁会生物 旗下贝那鲁肽针对超重和肥胖适应症于2023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我国首款获批用于减重的原创新药,也是全球第三款GLP-1类减重新药。作为一款“土生土长”的减肥药,贝那鲁肽更能贴合中国人群的生理特点,也能更有效地满足国内患者的治疗需求。
爱美客 旗下利拉鲁肽注射液、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去氧胆酸注射液均处于在研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诺和诺德与礼来在减肥药市场上垄断地位的影响,国内药企在这条道路上并不好走。主要是因为目前这两大行业巨头诺和诺德与礼来的减肥药产品已在我国市场先后获批。例如2021年4月,司美格鲁肽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商品名为诺和泰,适应症为辅助饮食和运动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每周皮下注射一次。2024年7月,替尔泊肽获得批准针对长期体重管理适应症,成为在国内获批的第二款GLP-1类减重药物‌。2024年11月,诺和诺德旗下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正式在中国上市,商品名为诺和盈。

不过也有好消息,那就是诺和诺德和礼来的产能供给不足,给国产厂商带来了机遇。这一点从这两大行业巨头频繁扩产可看出:2024年2月5日,诺和诺德宣布斥资 110 亿美元,收购药品灌装巨头 Catalent 的3个灌装成品基地;3月 19日,诺和诺德在天津追加约 5.5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0 亿元)投资用于扩大无菌制剂生产能力,预计扩建项目将于 2027年之前完成;6月25日,诺和诺德在获批当日又宣布了一项投资计划: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克莱顿市建造第二座灌装和精加工制造工厂,占地 140 万平方英尺,用于提升生产司美格鲁肽相关药物Wegovy和 Ozempic 的能力,投资总额达 41 亿美元。

礼来方面在 2024年4月,宣布计划从 NexusPharmaccuticals 收购一家制药厂,旨在进一步扩大 GLP-1药物生产网络,计划在2025 年底启动该工厂的商业生产;公司正在对印第安纳州、北卡罗来纳州、德国和爱尔兰的新工厂进行投资,预计未来几年的资本支出进一步提升。随后 2024年10月11日其又宣布了一项大规模全球产能升级计划,决定投入 15 亿元升级其苏州工厂的产能,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并支持管线产品生产。

诺和诺德与礼来正持续推进新产能的布局与建设

公司

近期产能布局

诺和诺德

202425日,诺和诺德宣布斥资110亿美元,收购药品灌装巨头Catalent3个灌装成品基地;

2024319日,诺和诺德在天津追加约5.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投资用于扩大无菌制剂生产能力,预计扩建项目将于2027年之前完成;

2024625日,诺和诺德在获批当日又宣布了一项投资计划: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克莱顿市建造第二座灌装和精加工制造工厂,占地140万平方英尺,用于提升生产司美格鲁肽相关药物WegovyOzempic的能力,,投资总额达41亿美元。

礼来

20244月,礼来宣布计划从NexusPharmaccuticals 收购一家制药厂,旨在进一步扩大 GLP-1药物生产网络,计划在 2025年底启动该工厂的商业生产;公司正在对印第安纳州、北卡罗来纳州、德国和爱尔兰的新工厂进行投资,预计未来几年的资本支出进一步提升。

20245月,礼来宣布在印第安纳州工厂追加53亿美元投资,总投资额接近90亿美元,用于提高替尔泊肽 API的生产能力。

20241011日还宣布了一项大规模全球产能升级计划,决定投入15亿元升级其苏州工厂的产能,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并支持管线产品生产。

资料来源:诺和诺德公告,礼来公告,观研天下整理

因此可见,诺和诺德和礼来的产能短缺问题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填补产能空缺、在行业站稳脚跟的宝贵空间。

三、GLP-1(胰高糖素样肽-1)成全球减肥药研发核心靶点,市场为现代版“春秋争霸”

当下GLP-1(胰高糖素样肽-1)成为全球减肥药研发的核心靶点。由于实际作用突出,且副作用相对可控;周制剂使用方便;良好的效果也带动了使用者的自发宣传效应。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风靡全球,成为肥胖症重要的药物治疗选择。目前已有华东医药、仁会生物、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多家国内企业布局。从研发趋势来看,长效化、多靶点成为GLP-1药物的核心方向。

当前全球GLP-1减肥药市场已是一片红海,竞争激烈程度堪比现代版的“春秋争霸”。数据显示,全球用于减肥的创新药物共484个。在公布靶点的产品中,超过40%的新药都将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靶点。其中,75个新药为GLP-1单靶点,77个采用GLP-1多靶点。

国内方面:截至2024年10月,已在我国获批上市的GLP-1减重药物,包括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礼来的替尔泊肽;另外,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已申报上市,预计2025年获批。此外还有超过10款GLP-1减重药物处于III期阶段,包括先为达生物的伊诺格鲁肽、恒瑞医药HRS9531、翰森制药HS-20094、博瑞医药BGM0504等,其中伊诺格鲁肽已完成III期试验,近期将提交上市申请。

国内相关企业GLP-1进程情况(部分)

类型

企业名称

药物名称

GLP-1研发进程

创新药

仁会生物

贝那鲁肽

已获批上市

诺和诺德

司美格鲁肽

礼来

替尔泊肽

达生物

伊诺格鲁肽

已完成III期试验

恒瑞医药

HRS9531

处于III期阶段

翰森制药

HS-20094

博瑞医药

BGM0504

GLP-1生物类似药

华东医药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已获批上市

通化东宝

正大天晴

九源基因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

已申请上市

丽珠医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企业跨界进入GLP-1赛道。例如,智飞生物在2023年11月宣布拟以现金收购智睿投资、张高峡持有的宸安生物合计100%的股权,而宸安生物拥有梯次分明的GLP-1类似药、胰岛素类似物管线;2024年10月,主业为建材、私募的四川双马,宣布拟以15.96亿元收购多肽原料药企深圳健元92.1745%的股权,切入生物医药赛道。

四、诺和诺德(NVO.N)、礼来(LLY.N)长期稳坐头把交椅,被誉为“GLP-1双雄”

目前在全球以GLP-1类药物为主导的行业布局中,诺和诺德(NVO.N)和礼来(LLY.N)两家公司长期稳坐头把交椅,是被誉为“GLP-1双雄”的存在。据统计,目前仅这两家公司便占据了市场总量的九成之多。

2024年1-9月诺和诺德(NVO.N)、礼来(LLY.N)销售额分别高达约203亿美元、110亿美元,合计达605.67亿美元(4386.84亿人民币)。其中,司美格鲁肽减重版Wegovy大卖55亿美元,同比增长77%;替尔泊肽减重版Zepbound销售额达到30.18亿美元。

截止到目前,诺和诺德+礼来这两者市值总和超过1.13万亿美金,顶得上4.2个茅台(市值)。2024年1-9月,两者营收合计达605.67亿美元(4386.84亿人民币),利润合计达165.12亿美金(1195.95亿人民币)。(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精准PCI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或持续增加 市场规模较快速度增长

我国精准PCI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或持续增加 市场规模较快速度增长

当前,精准PCI为PCI治疗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FFR以及IVUS及OCT,其中IVUS技术优势明显。而随着冠脉治疗产品如支架和球囊等逐步被纳入集中带量采购,PCI治疗成本降低、技术的提升,我国精准PCI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30年将达到94.2亿元。

2025年01月10日
我国带状疱疹疫苗行业:批签发次数爆发式增长但接种率较低 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我国带状疱疹疫苗行业:批签发次数爆发式增长但接种率较低 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近年来,我国带状疱疹疫苗批签发次数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达到76批次,相较2023年同比增长94.87%。不过,由于人们对带状疱疹疫苗认知不足,以及其价格较高且需要全自费,因此我国带状疱疹疫苗接种率还比较低,目前仍不足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接种意识提高和疫苗获批数量增多,我国带状疱疹疫苗市场规模有望

2025年01月10日
我国ECMO行业发展现状:应用需求增长 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我国ECMO行业发展现状:应用需求增长 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伴随国产ECMO实现从0到3的突破,我国ECMO国产化率迎来较大提升。根据第三方招投标软件乙方宝数据显示,2023年汉诺医疗、赛腾医疗等国内ECMO企业已占据接近30%的市场份额。比地招标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ECMO中标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30%。其中汉诺排名第二,赛腾位列第三,分别达到26.4

2025年01月09日
我国人血清白蛋白行业分析:多因素致供需缺口大 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亿

我国人血清白蛋白行业分析:多因素致供需缺口大 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亿

2016-2021年我国人血清白蛋白药品批签发量从400.0吨增长至645.2吨,但受限原料、生产方式与监管机制等问题,我国人血清白蛋白进口产品批签发量占比约60%,并且市场仍存在较大缺口,2025年预计市场规模达到425亿元,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570亿元。

2025年01月08日
多因驱动保健品行业发展 人均消费额提升空间广阔 高度分散格局有望改变

多因驱动保健品行业发展 人均消费额提升空间广阔 高度分散格局有望改变

我国保健品品牌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高度分散。随着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监管的增强,临床试验要求的提高,供应链成熟、研发能力强、注册备案经验丰富的生产商更容易获得品牌商的订单,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2025年01月07日
不断扩大试点覆盖面 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正崭露头角 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

不断扩大试点覆盖面 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正崭露头角 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

但是与相对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普及进度略显缓慢,市场发展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政府、医疗机构、平台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提升服务质量,让网约护士服务真正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造福广大患者和家庭。

2025年01月07日
我国保健品行业分析:多项有利因素驱动 市场稳步扩容且潜力持续释放

我国保健品行业分析:多项有利因素驱动 市场稳步扩容且潜力持续释放

根据数据,2023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3879亿元,同比增长29.78%,预计2028年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5067亿元,同比增长19.59%。同时,我国保健品人均销费额提升空间大,2023年人均消费额仅为40.5美元,远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

2025年01月06日
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不断向护肤、医药等领域渗透 政策助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不断向护肤、医药等领域渗透 政策助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重组胶原蛋白可分为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和重组类胶原蛋白三类。其中,重组人胶原蛋白是重组胶原蛋白最高的一级,生物活性最优。与动物源性胶原蛋白相比,重组胶原蛋白优势突出,广泛应用于皮肤护理、医药以及其他领域,行业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5年0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