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属于医疗高值耗材,目前在我国直辖市和地级市所属医院已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微创手术技术推广,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预计2024年突破百亿元大关。从细分市场来看,我国吻合器可分为开放吻合器和腔镜吻合器两大类。其中腔镜吻合器又包括手动和电动腔镜吻合器。与开放吻合器相比,腔镜吻合器具有切割吻合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因此也成为我国吻合器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022年市场规模占比超过80%。此外,我国吻合器市场竞争呈现以外资企业为主、本土企业追赶的态势,近年来国产化率逐年递增。
1.吻合器应用范围广泛,但在县级医院使用率相对偏低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吻合器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切除与缝合的医疗器械,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离断或吻合,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手术时间、提升外科手术的切割缝合效率、副作用少和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心胸外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泌尿外科、儿科、妇科等微创外科和开放外科手术中。
同时凭借着这些优势,吻合器在我国直辖市和地级市所属医院外科手术中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据悉,目前吻合器在我国直辖市所属医院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0%,地级市超过70%。但受医疗水平等因素影响,吻合器在县级医院使用率相对偏低,提升空间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国家推行分级诊疗,鼓励一般疾病的手术尽量在县级医院层面得到解决,将促使吻合器在县级医院放量,带动其使用率提升。
2.吻合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4年有望突破百亿元
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微创手术技术推广和吻合器应用场景扩增,我国吻合器行业稳健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2017年的47.8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8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92%。同时在全球市场中,我国吻合器市场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潜力较为突出,市场规模增速始终高于全球吻合器市场规模增速。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微创外科手术的渗透率仍然偏低。据悉,2021年我国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仅为14.2%,而美国同期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已超 50%。与之相比,我国微创外科手术临床未满足需求较大,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随着吻合器在县级医院放量、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提升,预计我国吻合器市场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根据预测,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6.5亿元,2022-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09%。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吻合器市场以腔镜吻合器为主,开放吻合器市场规模占比持续下滑
目前,我国吻合器可分为开放吻合器和腔镜吻合器两大类。其中腔镜吻合器又包括手动和电动腔镜吻合器。与开放吻合器相比,腔镜吻合器具有切割吻合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因此也成为我国吻合器市场中的主流产品。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腔镜吻合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2年达到71.6亿元,在吻合器市场规模中的占比达到82.97%;开放吻合器市场规模则呈现波动变化态势,2022年有所下降,达到14.7亿元,同比减少6.37%。且开放吻合器市场规模在吻合器市场规模中的占比持续下降,由2017年的24.48%下降至2022年的17.03%。此外,电动吻合器是目前吻合器产品中技术水平最高的细分品类。与手动腔镜吻合器相比,其具有效率高、安全性高,切割、闭合更为平稳等优势,是未来我国吻合器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潜力大。虽然起步时间最晚,但近年来随着医生对吻合操作的稳定性、安全性等需求提高,电动吻合器正逐渐替代手动吻合器,且其市场规模在吻合器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不断上升,由2017年的8.16%上升至2022年的32.68%,是三类吻合器产品中市场规模占比唯一实现提升的产品。
吻合器分类及应用情况
分类 |
应用范围 |
优势 |
|
用于消化道重建及其他脏器切除手术中的吻合口创建及残端或切口的闭合等。 |
操作简单、技术含量相对低等。 |
||
腔镜吻合器 |
用于开放或微创的腹部外科、妇科、胸外科及儿科手术中,进行组织的离断、切除和/或建立吻合。 |
切割吻合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等。其中电动腔镜吻合器相对手动腔镜吻合器,又具有效率高、安全性高,切割、闭合更为平稳等优势。 |
|
电动腔镜吻合器 |
用于开放或微创的普通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及儿科手术中,进行组织的离断、切除和或建立吻合,以及血管的离断。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观研天下整理
4.吻合器国产化率逐年递增,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吻合器属于医疗高值耗材,技术、专利壁垒高,强生(美国)、美敦力(美国)等外资企业凭借着先发和技术等优势,在我国吻合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及企业技术不断突破、产品性能持续提升,我国吻合器国产替代进程逐步推进,国产化率逐年提升,由2017年的29.5%上升至2022年的37.4%。但其国产化率仍然偏低,国产替代空间依旧广阔。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观研天下整理
从三大细分产品来看,由于开放吻合器技术壁垒相对低, 目前其国产化率最高,2022年上升至78%;手动腔镜吻合器国产化率由2020年的26%提升至2022年的41%,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电动腔镜吻合器技术壁垒最高,国产化率也最低,由2020年的7%上升至2022年的22%,且呈现强生“一家独大”竞争格局,2022年其市场份额达到72.3%。
我国吻合器行业竞争情况
分类 | 市场特点 | 竞争企业 |
开放吻合器 | 技术壁垒相对低,国产化率最高,市场由戴维医疗、派尔特等本土企业主导 | 外资企业:强生、美敦力等;本土企业:戴维医疗、派尔特、天臣、康迪等、天津瑞奇。 |
手动腔镜吻合器 | 国产化率不高,市场仍由强生、美敦力等外资企业主导。 | 外资企业:强生、美敦力等;本土企业:乐普医疗、天臣医疗、风和医疗、逸思医疗、维尔凯迪等。 |
电动腔镜吻合器 | 技术壁垒最高,国产化率最低,其中强生2022年市场份额达到72.3%。 | 外资企业:强生、美敦力等;本土企业:风和医疗、维尔凯迪、逸思医疗等。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