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聚丙烯行业正处于扩能期 产量、表观消费量上升且对外依存度下滑

近年来,我国聚丙烯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同时随着我国聚丙烯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其对外依存度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已降至7.72%,处于较低水平。而从进出口来看,自2021年起我国聚丙烯进口和出口规模以及贸易逆差额均在缩小。

1.聚丙烯产业链图解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聚丙烯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聚丙烯(PP)是由丙烯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制成的热塑性聚合物,通常呈白色蜡状固体,无毒、无味,外观透明且质地轻盈。从产业链看,其上游主要为丙烯等原材料;中游为聚丙烯生产与供应;下游为应用领域,其具有轻巧、耐磨损、抗菌性和易染色等特性,并且能够抵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因而被广泛用于生产注塑制品、编制制品、纤维、BOPP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等产品,终端应用涉及包装、汽车、家电、日用品、服装等行业。

聚丙烯(PP)是由丙烯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制成的热塑性聚合物,通常呈白色蜡状固体,无毒、无味,外观透明且质地轻盈。从产业链看,其上游主要为丙烯等原材料;中游为聚丙烯生产与供应;下游为应用领域,其具有轻巧、耐磨损、抗菌性和易染色等特性,并且能够抵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因而被广泛用于生产注塑制品、编制制品、纤维、BOPP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等产品,终端应用涉及包装、汽车、家电、日用品、服装等行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聚丙烯行业正处于扩能期,产能不断上升

近年来,为了满足下游市场发展需要,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积极扩产,使得行业处在持续的扩能当中,产能不断扩张,由2018年的2317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397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4%。目前,我国聚丙烯行业产能集中度分散,2023年CR5和CR10分别仅有20%和32%。其中,东华能源聚丙烯产能国内排名第一,达到200万吨。据悉,2024年我国聚丙烯行业将迎来投产高峰期,上半年聚丙烯产能基数增加至4251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下半年我国聚丙烯行业或将新增560万吨产能,如若投产顺利,到2024年底其产能将达到4811万吨,同比增长21%。

近年来,为了满足下游市场发展需要,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积极扩产,使得行业处在持续的扩能当中,产能不断扩张,由2018年的2317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397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4%。目前,我国聚丙烯行业产能集中度分散,2023年CR5和CR10分别仅有20%和32%。其中,东华能源聚丙烯产能国内排名第一,达到200万吨。据悉,2024年我国聚丙烯行业将迎来投产高峰期,上半年聚丙烯产能基数增加至4251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下半年我国聚丙烯行业或将新增560万吨产能,如若投产顺利,到2024年底其产能将达到4811万吨,同比增长2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024年下半年我国聚丙烯行业相关企业投产计划

企业简称/项目名称 新增产能(万吨) 预计投产时间
石化英力士(天津) 30 2024年10月
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 190 2024年12月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 95 2024年12月
福建永荣新材料 80 2024年12月
镇海炼化扩建项目 50 2024年12月
内蒙古荣信化工 45 2024年12月
金诚石化 30 2024年12月
利华益集团 20 2024年12月
华亭煤业 20 2024年12月
合计 560 2024年12月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聚丙烯产量和表观消费量逐年递增,对外依存度下滑

从下游来看,我国聚丙烯下游消费以注塑制品、编织制品和纤维为主,2023年合计占比达到84.1%。其中,注塑制品为聚丙烯下游第一大消费领域,占比达到37.7%;其次为编织制品和纤维,分别占比29%和18%。

从下游来看,我国聚丙烯下游消费以注塑制品、编织制品和纤维为主,2023年合计占比达到84.1%。其中,注塑制品为聚丙烯下游第一大消费领域,占比达到37.7%;其次为编织制品和纤维,分别占比29%和1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新增产能持续释放,我国聚丙烯产量不断增长,2023年达到3225.13万吨,同比增长8.76%;同时在注塑制品、编织制品和纤维等下游市场推动下,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释放,表观消费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23年达到3380.19万吨,同比增长7.53%。整体来看,我国聚丙烯产量始终低于表观消费量,存在一部分缺口需要依靠进口来补足。不过,随着我国聚丙烯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其对外依存度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已降至7.72%,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新增产能持续释放,我国聚丙烯产量不断增长,2023年达到3225.13万吨,同比增长8.76%;同时在注塑制品、编织制品和纤维等下游市场推动下,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释放,表观消费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23年达到3380.19万吨,同比增长7.53%。整体来看,我国聚丙烯产量始终低于表观消费量,存在一部分缺口需要依靠进口来补足。不过,随着我国聚丙烯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其对外依存度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已降至7.72%,处于较低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注:聚丙烯对外依存度=聚丙烯进口量÷(聚丙烯进口量+聚丙烯产量)

4.聚丙烯进口量下滑,贸易逆差额缩小

从进出口来看,近年来我国聚丙烯进口量和出口量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2023年分别达到269.72 万吨和114.66 万吨,同比分别下降7.95%和0.39%;进口额和出口额变化态势与进出口量保持一致,2023年分别达到196.19亿元和96.1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7.44%和14.32%。未来几年,随着聚丙烯产能进一步增加,其进口量有望进一步下降,我国也有望从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从进出口来看,近年来我国聚丙烯进口量和出口量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2023年分别达到269.72 万吨和114.66 万吨,同比分别下降7.95%和0.39%;进口额和出口额变化态势与进出口量保持一致,2023年分别达到196.19亿元和96.1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7.44%和14.32%。未来几年,随着聚丙烯产能进一步增加,其进口量有望进一步下降,我国也有望从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自2021年起我国聚丙烯净进口量逐渐下降,2023年达到155.06万吨,同比下降12.84%;贸易逆差额则持续缩小,2023年达到100.03 亿元,同比下降20.22%。

此外,自2021年起我国聚丙烯净进口量逐渐下降,2023年达到155.06万吨,同比下降12.84%;贸易逆差额则持续缩小,2023年达到100.03 亿元,同比下降20.22%。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煤炭资源禀赋驱动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扩张 “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转型加速

煤炭资源禀赋驱动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扩张 “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转型加速

煤制乙二醇的主要原料是煤炭,其品质和供应稳定性对煤制乙二醇的生产至关重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供应能力也稳步提升,为我国煤制乙二醇提供广阔的发展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再度刷新历史记录,彰显了我国煤炭生产的强劲韧性与保障能力。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自2022年起,我国硝酸铵行业产能进入收缩通道,至2024年已降至971万吨,较2021年净减少113万吨。随着落后产能逐步清出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硝酸铵产能利用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20年的55.42%提升至2024年的66.02%,产能过剩问题逐步缓解。与此同时,行业产量总体低速增长,且自主供应能力极强,实

2025年09月30日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国内一次性塑料生物实验室耗材占全球的比重较小。但中国市场正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增长的生物医药需求逐渐成为全球一次性生物实验室塑料耗材的新兴市场。根据数据,2016-2020年中国一次性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规模从57.0 亿元增长至109.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7.8%

2025年09月28日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由于氨基酸在机体中并不能合成,所以需要通过食物进行摄取,才能达到补充的效果。随着医药、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等领域蓬勃发展,全球氨基酸市场将持续扩张。2021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261.9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494.2亿美元,2021-2030年CAGR达7.3%。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自2024年起,我国黄磷产能趋于稳定,但同期产量快速增长。目前黄磷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三氯化磷与热法磷酸是核心消费领域。2020-2024年,黄磷下游消费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呈现热法磷酸占比缩减、三氯化磷占比提升的此消彼长态势,后者已跃居第一大消费领域。整体来看,我国黄磷行业呈现高度自给自足特征。对外贸易方面,出口规模

2025年09月25日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4年,中国石化行业以16.28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彰显其支柱地位,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深刻揭示了行业在产能扩张与“内卷式”竞争下面临的增长瓶颈。当前,行业正承受稳定增长、绿色转型与国际贸易三重压力。展望“十五五”,随着国家在“反内卷”、淘汰落后产能、延链强链及鼓励出海等方面密集释放政策信号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近年来,我国PMMA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已突破70万吨,且高度集中于华东地区,形成以万华化学、双象股份为龙头的市场格局。但行业也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对此,国内PMMA行业积极推进高端化转型,多家企业加速布局高端产品产能。随着本土企业持续向高端发力、行业整体供给能力提升,自2022年起,我国P

2025年09月23日
新国标强制切换及需求双驱动 我国全氟己酮行业蓝海市场启航 产能高度集中

新国标强制切换及需求双驱动 我国全氟己酮行业蓝海市场启航 产能高度集中

全氟己酮(FK-5-1-12),作为一种兼具清洁环保、高效灭火、安全无毒等多重优势的新一代洁净气体灭火剂,正从细分领域走向舞台中央。其爆发性增长的核心驱动,源于两大新兴市场的刚性需求:一方面,GB 50174-2023新国标的强制实施,为全氟己酮在超过83万个数据中心机架的存量改造与增量市场中打开了大门;另一方面,电化

2025年09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