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市场需求、政策、技术三大因素驱动 我国智慧养殖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1.与传统养殖相比,智慧养殖优势突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慧养殖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智慧养殖是一种应用智能设备和技术,通过实时监控养殖环境、管理养殖过程、分析养殖数据以及优化物流管理等手段,实现养殖业的高效、环保和安全的新型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相比,智慧养殖可以精确控制,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且能使养殖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同时数字化的管理还能减少禽畜患病几率,能够提升产仔率和成活率,大大提高了养殖产量和质量。

智慧养殖与传统养殖对比

对比项目 智慧养殖 传统养殖
养殖模式 以规模化养殖模式为主,智能化和信息化大大提高养殖效率和养殖效益。 以农村小规模、大型养殖场集中型和生态散养为主要养殖模式,养殖效率和效益普遍较低。
环境检测 PC、APP、小程序等方式协助管理员实时监控设备运转状态,实时记录检测并针对问题做出相关养殖方案调整,养殖场环境稳定得到保障。 无法有效对养殖场内的温度、湿度、氨气、光照强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没有方便便捷并可实时进行查看的数字化监管方式。
环境调节 积累环境数据形成最佳环控参数曲线,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智能调整风机、照明、加热等设备,实现养殖舍环境自动化管控。 不同生长阶段的禽畜对最佳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环控曲线和环境异常时需要手动开关设备,调整效率低。
异常处理 有效预警并自主或通知工作人员解决殖场内的异常问题,养殖场损失降低至最小甚至无损失。 依赖工作人员在殖场内巡查来发现殖场和产品的异常情况,存在太多不确定性。
成本管理 合理规划养殖数量,自动料线完成殖只饲喂,土地和饲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工作人员人力成本降低,实时进行疫病预防及治疗。 需要大量员工管理,人力成本高且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不佳,饲养成本和疫病损失高。
养殖信息 养殖产品的生长数据,同养批次等信息实时上传至到云数据来台,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供客户查验。 无法对已出售养殖产品进行溯源,养殖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三大因素驱动我国智慧养殖行业发展

一是市场需求推动。一方面,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养殖国,畜禽、水产等养殖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家禽、肉牛及羊存栏量分别达到72662万头、168.2亿只、5023万头和33864万头,水产品养殖产量则达到5809.61万吨。庞大的养殖规模为智慧养殖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另一方面,传统养殖模式存在污染大、养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不力、养殖成本高、生产效率较低、养殖环境监控不足等痛点,制约了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智慧养殖可以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养殖模式的痛点,实现养殖过程的精细化、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提高养殖效益和动物健康水平,同时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了养殖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在此背景下,传统养殖正逐步向智慧养殖转型,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大量市场需求。

2019-2023年我国主要养殖动物存栏量及产量情况

年份 生猪存栏量(万头) 家禽存栏量(亿只) 肉牛存栏量(万头) 羊存栏量(万头) 水产品养殖产量(万吨)
2019年 54419 146.41 4533 31699 5079.07
2020年 52704 155.7 4565 31941 5224.2
2021年 67128 157.4 4707 33045 5394.41
2022年 69995 161.4 4840 33624 5565.46
2023年 72662 168.2 5023 33864 5809.6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是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等政策,积极推动智慧养殖行业的发展。如2024年10月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畜牧养殖智慧化。引导发展规模养殖智能化,按需集成环境精准调控、生长信息监测、疫病智能诊断防控等技术,推广精准饲喂等智能装备。在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地区,推广智能化立体养殖技术。鼓励规模养殖场建立电子养殖档案,推进数据直联直报,加快推广能繁母猪、奶牛个体电子标识。推进渔业生产智能化。以规模化淡水养殖为重点,加快推进池塘、工厂化、大水面等养殖模式数字化改造,因地制宜应用鱼群生长监测、智能增氧、饲料精准投喂、鱼病诊断防控、循环水处理等设施设备。

我国智慧养殖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9年12月 农业农村部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 推进智慧水产养殖,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推进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网箱自动升降控制、无人机巡航等数字技术装备普及应用,发展数字渔场。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重点,推进海洋牧场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建设。
2020年11月 农业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支持鼓励养殖场进行设施装备物联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应用水产品全程可追溯系统,引导支持水产养殖和装备生产企业建立机械化信息化融合示范场,推进智能装备与智慧养殖融合发展。
2021年11月 国务院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
2022年2月 农业农村部 “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 支持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养殖。支持养殖场开展“智慧牧场”建设,对饲喂、挤奶、保健、防疫、粪污处理等关键环节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推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统计分析软件终端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实现养殖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2023年7月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的通知 建设奶牛智慧养殖场,建设智慧养殖圈舍,升级智能挤奶系统,强化优质牧草供给。
2024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 实施智慧农业建设项目,建设智慧农场(牧场、渔场)。
2024年10月 农业农村部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指导各地根据种养殖品种和生产条件的实际需求,集成应用适宜的信息技术装备,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的智慧农(牧、渔)场。智慧农场,重点应用环境监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智能植保、无人巡检运输、智能农机等技术装备。智慧牧场,重点应用个体体征监测管理、环境精准调控、自动巡检消杀、疾病智能诊断、精准配方饲喂、自动采集清污、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装备。智慧渔场,重点应用环境和水质监测、自动增氧、智能巡检、智能投饲、个体行为观测、鱼病智能诊断、分级计数等技术装备。
2024年10月 农业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 推进畜牧养殖智慧化。引导发展规模养殖智能化,按需集成环境精准调控、生长信息监测、疫病智能诊断防控等技术,推广精准饲喂等智能装备。在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地区,推广智能化立体养殖技术。鼓励规模养殖场建立电子养殖档案,推进数据直联直报,加快推广能繁母猪、奶牛个体电子标识。推进渔业生产智能化。以规模化淡水养殖为重点,加快推进池塘、工厂化、大水面等养殖模式数字化改造,因地制宜应用鱼群生长监测、智能增氧、饲料精准投喂、鱼病诊断防控、循环水处理等设施设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是技术助力。‌‌智慧养殖是科技赋能下的产物,其发展离不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支撑。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在养殖环境监控、饲料投喂、疫病防治、数据分析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这些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智慧养殖也将迎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助力智慧养殖行业持续发展。

3.智慧养殖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在市场需求、政策和技术等因素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智慧养殖市场规模不断扩容,由2018年的263.28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449.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32%。目前,我国智慧养殖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智慧养殖相关产品、技术大多还停留在数据采集、简单分析层面,应用深度仍有待提高。未来,随着传统养殖持续向智慧养殖转型,预计未来其市场规模还将稳步扩容,到2026年有望突破600亿元。

在市场需求、政策和技术等因素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智慧养殖市场规模不断扩容,由2018年的263.28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449.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32%。目前,我国智慧养殖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智慧养殖相关产品、技术大多还停留在数据采集、简单分析层面,应用深度仍有待提高。未来,随着传统养殖持续向智慧养殖转型,预计未来其市场规模还将稳步扩容,到2026年有望突破60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短期集中涨价潮来袭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新增长

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短期集中涨价潮来袭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新增长

自2023年起,我国水产饲料产量进入持续收缩通道,行业生产格局则进一步向广东地区集聚。同时,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马太效应持续强化。面对国内市场饱和与竞争压力,多家企业选择积极出海以开拓新增长空间。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供需基本平衡 多联产趋势下市场增量空间广 竞争格局两极分化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供需基本平衡 多联产趋势下市场增量空间广 竞争格局两极分化

随着大米初级加工产品(如糙米、精白米)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大米深加工迎来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供需保持基本平衡。2023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1584.1万吨,需求量1552.2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约1699.7万吨,需求量约1668.8万吨。

2025年10月17日
产量下滑但出口增长且需求旺盛!柠檬成身价狂飙“宠儿” 市场价格一路攀升

产量下滑但出口增长且需求旺盛!柠檬成身价狂飙“宠儿” 市场价格一路攀升

我国是柠檬生产大国,近年来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到2023年国内柠檬鲜果产量达到276.57万吨。不过自进入2024年以来,受到极端气候变化影响,国内柠檬鲜果产量大幅下降。如2024年,整个四川省平均气温16.4℃,较常年偏高1.2℃,创1961年以来历史新高。其中安岳产区从7月下旬开始遭遇长达55天的极端高温无雨天气

2025年09月28日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陷入成本高企与种源之困 企业应如何降本增效?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陷入成本高企与种源之困 企业应如何降本增效?

我国肉牛养殖业因本土品种繁殖周期长、增重速度慢,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从成本结构拆分看,仔畜费用占比近六成,凸显优质牛源稀缺;饲料成本占比近三成,反映转化率偏低问题突出。面对如此成本结构,企业需从遗传改良、精细喂养、技术赋能等多方面系统应对。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双胶纸消费展现出较强韧性 但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日益凸显

我国双胶纸消费展现出较强韧性 但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日益凸显

我国双胶纸行业持续扩张产能,2020–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78%,并呈现山东等区域集聚特征。尽管面临“双减”政策推行、出版数字化及电子阅读普及等多重挑战,但我国双胶纸消费仍展现出较强韧性,消费量由2020年的830万吨整体上升至20204年的903万吨。当前,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日益凸显,产能利用率由2020年的6

2025年09月08日
政策技术双驱动 我国人工智能+农业正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推广”

政策技术双驱动 我国人工智能+农业正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推广”

人工智能+农业,即人工智能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兴趋势,其主要是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深入推进,不仅能为农业稳产增产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抓手,更从根本上夯实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底层支撑能力

2025年09月02日
首发“反内卷”倡议! 我国造纸行业产销量增长 市场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首发“反内卷”倡议! 我国造纸行业产销量增长 市场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及消费量也稳步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2500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3625万吨,较2023年增长5.09%;消费量13634万吨,较2023年增长 3.56%,人均年消费量为96.83千克(14.08亿人)。2015—2024年,纸及纸板生产量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金针菇产量缩减但出口量增长 龙头企业营收与利润空间萎缩

我国金针菇产量缩减但出口量增长 龙头企业营收与利润空间萎缩

我国工厂化金针菇日产能从2010年的988.9吨增长至2023年的5109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46%。产量则自2020年起逐渐下滑,2023年降至200万吨以下。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我国金针菇市场面临供需失衡局面,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整体下行。在此背景下,行业龙头企业雪榕生物和众兴菌业均遭遇了明显的

2025年08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