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低压电池行业市场空间与汽车市场空间呈正相关 “铅改锂”趋势显著

低压电池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系统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低压电池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低压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系统。除了为车内照明、喇叭等低压系统供电的蓄电池功能,低压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作用还包括:

低压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系统。除了为车内照明、喇叭等低压系统供电的蓄电池功能,低压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作用还包括: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低压电池市场空间与汽车正相关

低压电池市场空间与汽车市场空间正相关。从前装市场看,2021-2023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空间由64.4亿元增长至78.2亿元,商用车市场空间由19.2亿元下降至16.1亿元,低压电池市场空间由83.6亿元增长至94.3亿元。预计2024-2026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空间由80.4亿元增长至85.3亿元,商用车市场空间由16.8亿元增长至17.8亿元,低压电池市场空间由97.2亿元增长至103.1亿元。

低压电池市场空间与汽车市场空间正相关。从前装市场看,2021-2023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空间由64.4亿元增长至78.2亿元,商用车市场空间由19.2亿元下降至16.1亿元,低压电池市场空间由83.6亿元增长至94.3亿元。预计2024-2026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空间由80.4亿元增长至85.3亿元,商用车市场空间由16.8亿元增长至17.8亿元,低压电池市场空间由97.2亿元增长至103.1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替换市场看,车主需要定期更换低压电池,假设乘用车电池单价为300元/车,更换年限为5年,商用车电池单价为400元/车,更换年限为3年,预计2024-2026年国内乘用车的替换市场空间为186.3亿元、197.2亿元、208.4亿元,商用车的市场空间为52.6亿元、54.5亿元、56.5亿元,国内低压电池的替换市场空间为238.9、251.7、264.9亿元。

从替换市场看,车主需要定期更换低压电池,假设乘用车电池单价为300元/车,更换年限为5年,商用车电池单价为400元/车,更换年限为3年,预计2024-2026年国内乘用车的替换市场空间为186.3亿元、197.2亿元、208.4亿元,商用车的市场空间为52.6亿元、54.5亿元、56.5亿元,国内低压电池的替换市场空间为238.9、251.7、264.9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低压电池“铅改锂”趋势显著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和锂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锂电的优势正在逐步体现,但由于技术门槛高、成本敏感等原因,这些技术目前只在部分高端车上应用,对于绝大部分新能源车,仍然采用铅酸电池作为低压系统的标配,且仍将持续很长时间。但总体来看,低压电池“铅改锂”趋势显著:

1.铅酸电池存在环保问题

铅酸电池凭借成本低和技术成熟等优势已在车载电瓶应用超百年,但由于环保问题,2013年,工信部等五部门发文促进铅酸蓄电池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强调铅酸蓄电池是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

2.锂电池能量密度、寿命和重量优势明显

锂电的质量、功率能量密度都显著高于铅酸,不仅能够承载更多耗电功能需求,而且在同等低温功率下,铅酸需要10kg,而锂电只需要3kg,搭载锂电可获得更轻的车身重量和更宽松的车内布局结构。铅酸电池电压为12V,而锂电可扩产为12V/24V/48V,24V锂电驻车空调电池、48V锂电池分别应用于中大型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可满足更多车载生活的用电需求。此外,铅酸电池需要定期更换,而锂电寿命可覆盖大多数汽车的用车生命周期,有效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3.整车企业改动能力提高

锂电池受制于材料本身的局限,实际使用的最佳温度在-10-50℃,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冬天,户外锂电池在低温情况下一般无法直接起动,且会出现析锂、使用寿命降低等问题,高温情况下也会出现安全隐患、寿命大幅降低等问题,加装电芯加热装置、电池隔热或冷却装置以及调整起动电池的位置可以解决上述温度问题,且整车企业可对现有的整车架构、线路布局以及生产工艺和工序流程等做出调整,综合改动成本将达到数千元。

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对比

维度 铅酸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质量能量密度(Wh/kg) 30-50 80-110
功率能量密度(KW/kg) 0.3 >1
循环寿命 3-5 年 10-12 年
平均电压(V) 2 12/24/48
使用温度(℃) 20~70 -10~50
环保性
放电深度 50% 9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限塑令”带动聚乳酸(PLA)行业需求激增 国内龙头正崛起 贸易逆差或将收窄

“限塑令”带动聚乳酸(PLA)行业需求激增 国内龙头正崛起 贸易逆差或将收窄

随着人们对环境日益关注,全球对生物塑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聚乳酸市场创造了增长机会。从国内市场看,中国自2020年起逐步升级“限塑令”,要求到2025年重点城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显著减少,快递包装、外卖餐具等领域明确要求使用可降解材料,而聚乳酸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环保特性,成为首选材料之一。

2025年07月25日
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具有原材料优势 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下游核心增量市场

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具有原材料优势 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下游核心增量市场

钕铁硼永磁材料属高性能的稀土材料,由于它具备高剩磁、高矫顽力、高磁能积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能发电、节能家电和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目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和产量,具有生产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原材料优势,2023年产量为25万吨,同比增长10%。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节能降耗及环保标准的提

2025年07月25日
我国导电浆料行业分析: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市场技术迭代将加快

我国导电浆料行业分析: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市场技术迭代将加快

近年来,我国导电浆料下游市场整体呈现回暖或增长的趋势。未来,随着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及物联网设备普及,将持续推高导电浆料的市场需求。同时,伴随应用场景拓展,导电性、导热性及稳定性等性能要求将全面提升,高性能导电浆料产品需求量将持续扩大。

2025年07月25日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动!我国水电站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振 市场长期成长性确定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动!我国水电站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振 市场长期成长性确定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雅鲁藏布江下游规划5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6000-7000万千瓦。据长江水利数据,此次开工建设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共规划5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预计为6000-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kwh,以外送消纳为主,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纳米材料行业:政策支持技术革新 市场具备进一步发展空间 纳米膜增长潜力大

我国纳米材料行业:政策支持技术革新 市场具备进一步发展空间 纳米膜增长潜力大

全球纳米材料市场持续扩容,2024年全球纳米材料市场规模增长至1562亿美元。从地区分布情况看,欧美为全球纳米材料主要市场,总占比达61.8%;亚太地区在环保意识和科技发展下对特殊材料需求愈发强烈,从而成为全球第三大纳米材料市场,占比达26.6%。

2025年07月20日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商业化进程将加速 中国取得多项突破 有望成为市场引领者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商业化进程将加速 中国取得多项突破 有望成为市场引领者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在固态电池发展方面都已有自己的国家战略或发展蓝图,全固态电池有望逐步实现量产:日本丰田公司已经宣布其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韩国三星等公司已经宣布建设全固态电池生产线。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行业蓬勃发展,我国电解铜箔产量不断攀升,为阴极辊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铜箔产量由2019年的43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0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09%。值得注意的是,电解铜箔产品结构呈现明显分化:2019-2023年电子电路铜箔产量从29.2万吨增至

2025年07月17日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近年来,全球光伏背板需求增速持续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2024年大幅萎缩至7.32亿平方米,同比降幅达28.16%。随着双玻组件凭借更高发电效率的优势在市场中快速普及,玻璃背板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7.7%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64.6%。

2025年07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