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分析 产品集中于诊断与治疗环节 癌症为最大应用领域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历程

AI医疗器械是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医疗器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AI被越来越多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从“尝试研发模仿医生决策过程的临床知识库”到“医疗机器人”,从硬件到软件,经过5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5G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数据传输更加高速率、低时延、低成本,进一步促进了AI医疗器械的发展。

AI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发展情况
初尝探索期 1970-2000年 机器学习与知识图谱最早的实践领域是临床专家决策系统。1976 年,知识工程奠基人爱德华·费根鲍姆在斯坦福大学研发了历史上首个专家系统MYCIN,该系统通过建立临床知识库,尝试模仿医生决策过程,用于性病感染者进行诊断并开出抗生素处方。1978年,北京中医医院关幼波教授与计算机领域专家合作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医学专家系统——“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将医学专家系统应用到我国传统中医领域。
快速发展期 2000-2018 年 2000 年,美国 Intuitive Surgical 公司成功研发世界上首个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2007 年美国 IBM 公司开发 Watson 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临床决策系统的认知能力。同时随着 CT、MRI 等大型医学成像设备的逐渐成熟,大量复杂高维的医学影像随之产生,为提高医生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产品应用开始聚焦在医学影像辅助领域,典型产品包括基于 CT 图像的肺结节辅助诊断产品、基于眼底彩照的糖尿病视网膜辅助诊断产品等。
落地应用期 2018 年以后 2018 年,用于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产品 IDX-DR 获得美国 FDA 批准上市,成为首个获批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志着产业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在此期间深度神经网络的革命性突破,大幅提升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准确率,解决了传统算法难以准确提取医学数据复杂特征的困境,同时算力层面的稳步提升使得手术、监护这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医疗场景也能找到满足需求的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开始多点开花。2020 年,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在我国获得首张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06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2.13%;2022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7.2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2.49%。

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06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2.13%;2022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7.2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2.4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从地区发展情况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在政策引导下积累了大量数据,具备先发优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我国AI医疗器械起步则相对较晚但发展快速。

医疗器械产业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面对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存在部分关键工艺受制于人、整机制造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迫切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医疗器械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转型。因此近年来国家对AI医疗器械行业关注度提高,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AI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如《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审查结果公示(2018年第15号)》《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试点工作方案》等。

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部门 主要内容
2020.01 《关于紧急进口未在中国注册的医疗器械的意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意见》为进口医疗器械开了绿灯。为了满足流行病的需要,可以紧急地从国外进口符合美国,欧盟和日本相关标准的医疗器械。如果企业能够提供海外医疗器械清单认证文件和检验报告,井做出产品质量和安全承诺,则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2019.10 《关于做好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通告》对第一批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品种范围,进度安排、工作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通告》,2020年10月1日起,生产列入首批实确目录的医疗器械,应当具有医疗器械唯一标准
2019.08 《医疗器械检验工作规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加强医疗器械检验工作,提升医疗器械检他机构的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器械检验工作质量和效率等
2019.08 《关于扩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探索建立医疗器械委托生产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创新医疗器域监管方式,有效落实“监管工作一定要跟上”的要求,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厘清跨区域监管责任,形成完善的跨区城协同监管机制,增强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等。
2019.07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试点工作方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建立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框架,实现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创建,赋予以及数据上传下载和共享功能,形成试点品种的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建立唯一标识数据平台。开展唯一标识在医疗精械生产、经营、李彤和使用等环节的试点应用,形成示范应用标准和规范。探索利用唯一标识实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产品召回及追踪追溯等实施应用。探索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卫生、医保等领域的应用, 实现注册、审批、临床应用医保结算等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
2018.12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审查结果公示(2018年第15号)》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鼓励医疗器械研发创新,促进医疗器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利好,2019年市场规模达1.25亿元。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因而进一步扩大,达2.92亿元。2021年AI医疗器械行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超5亿元。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利好,2019年市场规模达1.25亿元。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因而进一步扩大,达2.92亿元。2021年AI医疗器械行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超5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AI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

企业在AI医疗器械领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底,我国AI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740个,整体创新活力较强。从注册证数量看,2020年6月-2022年10月我国AI医疗器械注册证由3款增长至62款。

企业在AI医疗器械领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底,我国AI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740个,整体创新活力较强。从注册证数量看,2020年6月-2022年10月我国AI医疗器械注册证由3款增长至62款。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AI医疗器械主营产品占比

从主营产品看,我国AI医疗器械主营产品类别覆盖诊断、治疗、监护、康复、中医等领域,其中诊断与治疗领域总占比超60%。

从主营产品看,我国AI医疗器械主营产品类别覆盖诊断、治疗、监护、康复、中医等领域,其中诊断与治疗领域总占比超6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AI医疗器械应用领域占比

从应用领域看,癌症是我国AI医疗器械中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达36%。此外,肺结节检测、冠心病诊断、骨折诊断分别占比27%、23%、14%。

从应用领域看,癌症是我国AI医疗器械中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达36%。此外,肺结节检测、冠心病诊断、骨折诊断分别占比27%、23%、1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近年来,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叠加人口老龄化因素使感染类疾病患病风险增加,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已从2016年的23821元增长到2024年的41314元。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疗设备,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好、无辐射损伤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医学诊断。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行业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50.6亿元

2025年08月01日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慢阻肺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以预防及控制慢性炎症并减轻临床症状。随着慢阻肺患者增多,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由23亿美元增长至32亿美元,CAGR达8.6%;2023-2030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将由34亿美元增长至63亿美元,CAGR达9.2%。

2025年07月31日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医疗机器人是应用于医疗或辅助医疗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可通过自主规划执行药品配送、手术操作、康复训练等任务。医疗机器人作为高端智能医疗装备的代表性产品,近年来获得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近年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长以及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的意识增强,使得消费者对健康保健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注重健康管理,拉动了阿胶行业的逐步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阿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91亿元左右。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近年来,我国女性使用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进行避孕的比例有所上升,但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市场规模为55.4亿元。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增幅逐渐放缓 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增幅逐渐放缓 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近年来,在冠状动脉疾病与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增长、医生精准诊疗理念增强以及产品技术持续迭代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3亿元快速扩张至2024年的17.6亿元,实现了34.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猫三联疫苗行业:国产获批数量增多 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我国猫三联疫苗行业:国产获批数量增多 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近年来,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社会结构变迁的推动下,宠物猫饲养需求显著增长。一方面,经济条件改善增强了宠物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结婚年龄推迟、单身人群扩大及老龄化趋势催生了更多陪伴需求。这一变化直接带动了宠物猫数量的快速增长,为猫三联疫苗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宠物猫数量持续上升,由2019年

2025年07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