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现状分析 供需基本平衡 汤圆为第一大产品类别

、大米产量

大米,亦称稻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食物。稻谷是国内主要农作物之一。随着稻谷种植面积扩大,我国大米产量也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大米产量为11044.5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0.55%;2022年我国大米产量为14595.00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32.15%。

大米,亦称稻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食物。稻谷是国内主要农作物之一。随着稻谷种植面积扩大,我国大米产量也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大米产量为11044.5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0.55%;2022年我国大米产量为14595.00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32.1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大米深加工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大米深加工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大米产量增长为大米深加工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同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产品加工重视程度提高以及市场消费升级,大米深加工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市场容量加速扩大。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部门 主要内容
2015年 《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农产品初加工补助资金规模、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深入实施主食加工提升行动,推动马铃薯等主食产品开发。支持精深加工装备改造升级,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2016年 《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推进加工园区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功能、突出特色、优化分工,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
2017年 《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支持地方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目录。落实农民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
2018年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
2019年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
2020年 《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用地指标。支持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按规定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
2021年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 培育冷链物流产业生态。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为核心,吸引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发展,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整合,强化农产品全产业链组织功能,打造冷链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
2021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设一-批重 点网货生产基地和产地直播基地。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2021年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国务院 建设一批集成度高、系统化强、能应用、可复制的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在农牧渔业大县(市)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打造一批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创建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2022年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化乡村体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大米深加工市场规模

从市场规模看,2021年我国大米深加工市场规模达1313.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42%;2022年我国大米深加工市场规模达139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39%。

从市场规模看,2021年我国大米深加工市场规模达1313.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42%;2022年我国大米深加工市场规模达139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3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大米深加工产值

从产值看,2021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值达1355.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28%;2022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值达1444.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54%。

从产值看,2021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值达1355.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28%;2022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值达1444.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5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大米深加工供需情况

目前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供需基本平衡。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为1461.0万吨,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需求量为1493.9万吨。

目前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供需基本平衡。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为1461.0万吨,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需求量为1493.9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大米深加工细分产品占比

从细分产品看,大米深加工产品包括精加工大米、粉类、糕类、粽类、汤团类、酒、醋类、方便米饭、方便粥、婴儿食品等。其中汤圆为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第一大类别,2021年占比达29.79%。其次是米线和食醋,分别占比15.54%、12.5%。

从细分产品看,大米深加工产品包括精加工大米、粉类、糕类、粽类、汤团类、酒、醋类、方便米饭、方便粥、婴儿食品等。其中汤圆为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第一大类别,2021年占比达29.79%。其次是米线和食醋,分别占比15.54%、12.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肠胃炎用药存在持续性需求 行业拥有广阔消费市场空间

肠胃炎用药存在持续性需求 行业拥有广阔消费市场空间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药物研发及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内化学原料药市场呈增长态势,为肠胃炎用药提供良好发展基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为362.6万吨,同比增长17.5%。2023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为394.9万吨。

2024年03月13日
我国木材行业:资源丰富但进口依赖度较高 高端家具领域利润空间较大

我国木材行业:资源丰富但进口依赖度较高 高端家具领域利润空间较大

得益于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我国每年木材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2015-2023年我国木材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木材产量为10693万立方米。2023年我国木材产量为11944万立方米。

2024年03月13日
“中央一号”文件加持下我国农业保险全面升级 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仍需多方促进

“中央一号”文件加持下我国农业保险全面升级 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仍需多方促进

到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进入“快车道”,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覆盖农产品最多、业务模式最丰富的农业保险大国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规模达到1219亿元。2023年全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1430亿元,增速达到17.31%,远高于财险业的平均增速(6.7%)。

2024年03月07日
我国海参食品产业体系趋于完善 市场需求走强 产品品质成为消费者主要追求

我国海参食品产业体系趋于完善 市场需求走强 产品品质成为消费者主要追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升,使得我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不断提升。到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有相关数据显示,1978-2022年我国水产品产量由 465.4 万吨增长至 6868.8 万吨,CAGR 为 6.3%。

2024年03月01日
我国远洋渔业:产量连续5年在220万吨左右波动 内销量占比不断提升

我国远洋渔业:产量连续5年在220万吨左右波动 内销量占比不断提升

从省市来看,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辽宁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京市、天津市是我国远洋渔业主要分布地区。其中2022年“浙江省”远洋渔业总产值相对最高,达到73.45亿元,在全国占比高达30.07%;其次为山东省,产值为56.11亿元,在全国占比约22.97%。

2024年02月19日
下游水产养殖业发展带动我国水产饲料市场规模扩大  行业已步入稳增长期

下游水产养殖业发展带动我国水产饲料市场规模扩大 行业已步入稳增长期

2019年以及2020年,主要由于当时的水产品价格较为低迷,导致养殖面积出现下行水,产饲料的产量出现负增长。但随后随着养殖面积的回升,水产饲料也随之回升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产饲料产量2526万吨,同比增长10%。2023年我国水产料年度总产量1944.11万吨,较上一年有所下降,同比下降4.44%。

2024年02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