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PCI手术器械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庞大 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

一、概述:在临床应用上广泛

PCI是指通过心脏导管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包括桡/股动脉穿刺术、冠脉造影、建立通路以及支架植入等重要步骤,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上广泛,技术和产品经过长期发展较为成熟,是心内科针对冠状动脉疾病的主流术式。PCI手术器械主要包括标准球囊、刻痕球囊、CTO球囊、药物涂层球囊、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及微导管。

PCI手术及应用器械

类别

心血管造影

治疗

PCI手术

经挠/股动脉穿刺后,在血管置入血管造影导管并在血管造影导丝协助下到达冠状窦

x光下注入造影剂,发现冠状阻塞位置,然后导丝经过指引导管到冠状血管狭窄的位置

通过导丝的引导导管将球囊导管送至阻塞位置,球囊膨胀以扩张闭塞动脉壁

张开阻塞位置使血流恢复正常,收回球囊(PTCA),冠状动脉支架会存放于动脉使阻塞位置保持张开

PCI手术应用器械

穿刺针及导管鞘套装造影导丝及造影导管挠动脉压迫止血带

环柄推注器、三通旋塞、压力延长管、指引导管

微导丝、球囊导管、球囊拓展压力泵、Y型连接器、微导管

冠状动脉支架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市场需求概况: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心房颤动需求基数庞大

1、冠状动脉疾病概览

冠状动脉疾病也称为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形成粥样斑块并造成血管腔的狭窄或阻塞。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始终较高,2021年中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分别为万分之14.82和万分之13.5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肥胖等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冠状动脉疾病患病率和患病人数也随之上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我国冠状动脉疾病患病人数达到0.26亿人。

冠状动脉疾病也称为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形成粥样斑块并造成血管腔的狭窄或阻塞。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始终较高,2021年中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分别为万分之14.82和万分之13.5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肥胖等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冠状动脉疾病患病率和患病人数也随之上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我国冠状动脉疾病患病人数达到0.26亿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外周血管疾病概览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PCI手术器械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与投资战略调研报告(2023-2030年)》显示,外周血管疾病主要包含血管狭窄、闭塞、局限性扩张等疾病,可分为外周动脉疾病与外周静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指的是除心脏和颅脑血管循环以外的血管疾病,该疾病波及范围较广,包括上肢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病以及下肢动脉等,主要表现为狭窄性疾病,将会影响周围组织和器官的供血,如手臂和下肢等。外周静脉疾病以深静脉血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和静脉曲张等最为常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我国外周动脉疾病患病人数0.52亿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我国外周动脉疾病患病人数0.52亿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心房颤动概览

心房颤动(房颤或AF)是一种颤动或不规则心跳,是患病率最高的心律失常疾病。在心房颤动期间,心脏上部的两个腔室(心房)与心脏下部的两个腔室(心室)不协调地无序而不规则地跳动。心房颤动往往伴随血凝块的形成,若血块脱落并进入大脑可能会导致中风,而中风(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等患病人数增加,我国房颤患者人群日益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中国房颤患者人数为0.20亿人。

心房颤动(房颤或AF)是一种颤动或不规则心跳,是患病率最高的心律失常疾病。在心房颤动期间,心脏上部的两个腔室(心房)与心脏下部的两个腔室(心室)不协调地无序而不规则地跳动。心房颤动往往伴随血凝块的形成,若血块脱落并进入大脑可能会导致中风,而中风(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等患病人数增加,我国房颤患者人群日益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中国房颤患者人数为0.20亿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市场概况:PCI手术量持续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

1、我国PCI手术量持续增长

受益于人口老龄化、有利政策的支持、介入心血管手术可及性提高等因素,中国PCI手术量整体保持增长(2020年主要系金属冠脉支架国采、手术择期及疫情影响而略有下滑)。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PCI手术例数达116.4万例,平均支架/球囊数1.48个,对标发达国家的人均PCI例数仍有2倍的增长空间,有望达到300万例PCI/年。

受益于人口老龄化、有利政策的支持、介入心血管手术可及性提高等因素,中国PCI手术量整体保持增长(2020年主要系金属冠脉支架国采、手术择期及疫情影响而略有下滑)。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PCI手术例数达116.4万例,平均支架/球囊数1.48个,对标发达国家的人均PCI例数仍有2倍的增长空间,有望达到300万例PCI/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2021年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

同时,2015-2021年,PCI手术器械近年来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据统计,2021年全球PCI手术器械市场规模为62.28亿美元,2015-2021年CAGR为12.81%。区域分布来看,2021年我国PCI手术器械市场规模为12.7亿美元,亚太地区(不含中国)PCI手术器械市场规模为12.66亿美元。

同时,2015-2021年,PCI手术器械近年来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据统计,2021年全球PCI手术器械市场规模为62.28亿美元,2015-2021年CAGR为12.81%。区域分布来看,2021年我国PCI手术器械市场规模为12.7亿美元,亚太地区(不含中国)PCI手术器械市场规模为12.66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近年来,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叠加人口老龄化因素使感染类疾病患病风险增加,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已从2016年的23821元增长到2024年的41314元。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疗设备,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好、无辐射损伤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医学诊断。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行业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50.6亿元

2025年08月01日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慢阻肺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以预防及控制慢性炎症并减轻临床症状。随着慢阻肺患者增多,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由23亿美元增长至32亿美元,CAGR达8.6%;2023-2030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将由34亿美元增长至63亿美元,CAGR达9.2%。

2025年07月31日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医疗机器人是应用于医疗或辅助医疗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可通过自主规划执行药品配送、手术操作、康复训练等任务。医疗机器人作为高端智能医疗装备的代表性产品,近年来获得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近年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长以及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的意识增强,使得消费者对健康保健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注重健康管理,拉动了阿胶行业的逐步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阿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91亿元左右。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近年来,我国女性使用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进行避孕的比例有所上升,但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市场规模为55.4亿元。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