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消化内镜诊疗器械行业分析:多项因素驱动市场发展 2030年规模将达114.2亿

一、概述:在临床诊疗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内镜是集中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一体化的监测仪器,是医务人员观察患者体内病变组织直接、有效的医疗器械之一。内镜的发展经历了硬管式窥镜、半可屈式内镜、纤维内镜、电子内镜几个阶段,内镜的应用也从最早的诊断拓展至诊疗一体。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消化内镜诊疗器械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电子内镜的诊断功能主要是临床医生通过内镜获得实时动态的内部图像,并且通过合适的器械取得组织进行体外检测;治疗功能则需要配备专业的微创手术器械,进行特定的手术治疗。随着技术的发展,内镜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与治疗更加紧密结合,在临床诊疗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二、市场发展驱动力分析

1、消化道疾病新发与死亡病例多

在全球185个国家或地区中,中国部分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约占全球的一半。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2015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约392.9万例,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约233.8万例,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的23.7%和30.2%;2021年城市胃癌死亡率为0.17%,农村胃癌死亡率0.21%。

在全球185个国家或地区中,中国部分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约占全球的一半。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2015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约392.9万例,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约233.8万例,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的23.7%和30.2%;2021年城市胃癌死亡率为0.17%,农村胃癌死亡率0.2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消化内镜检查的早筛早治比例偏低,国家已制定行动计划并进入实施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关于癌症的“三分之一”理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适当治疗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研究表明,相比影像学检查方法,内镜检查可使胃癌死亡率下降50%至67%,在早期胃癌的最佳检测策略中显示出更优的成本效益和更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所以基于消化内镜检查的早筛早治至关重要。

然而现阶段来看,我国内镜检查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根据《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数据,以每年消化内镜检查数与每年新发消化道恶性肿瘤例数的比值为参数进行比较,美国和德国的内镜检查较为充分,而我国的上消化内镜检查数显著不足、下消化内镜检查数尚处于中游水平。以2012年的数据计算,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筛查率不超过4%,远低于韩国的43.9%。因此,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促进癌症防治体系的完善,目前在早癌筛查方面,国家已制定行动计划并进入实施阶段。

近年来我国关于早癌筛查方面相关政策

颁布时间 部门 政策名称 要点
2015年9月9日 国家卫计委等16部委 《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 提出“加强癌症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癌症防治能力,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以……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为重点,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
2019年9月20日 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 提出“2022年,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以上”
2022年5月20日 国务院办公厅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提出“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强化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多渠道扩大癌症早诊早治覆盖范围,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普遍开展重点癌症机会性筛查”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60岁以上人口数量的增加,促进消化内镜检查率提升,消化内镜诊疗器械需求上升

消化道疾病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体。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14.9%。人口数量奠定了庞大的消化内镜诊疗器械市场基础。

消化道疾病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体。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14.9%。人口数量奠定了庞大的消化内镜诊疗器械市场基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消化内镜诊疗器械行业空间分析: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4.2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消化内镜诊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37.3亿元,其中胃肠镜诊断市场规模5亿元,内镜下切除诊疗市场规模为17.9亿元,ERCP诊疗市场规模为14.4亿元;预计2030年我国消化内镜诊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14.2亿元,其中胃肠镜诊断市场规模将8.9亿元,内镜下切除诊疗市场规模约为57.3亿元,ERCP诊疗市场规模约为48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消化内镜诊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37.3亿元,其中胃肠镜诊断市场规模5亿元,内镜下切除诊疗市场规模为17.9亿元,ERCP诊疗市场规模为14.4亿元;预计2030年我国消化内镜诊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14.2亿元,其中胃肠镜诊断市场规模将8.9亿元,内镜下切除诊疗市场规模约为57.3亿元,ERCP诊疗市场规模约为48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医疗机器人是应用于医疗或辅助医疗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可通过自主规划执行药品配送、手术操作、康复训练等任务。医疗机器人作为高端智能医疗装备的代表性产品,近年来获得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近年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长以及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的意识增强,使得消费者对健康保健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注重健康管理,拉动了阿胶行业的逐步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阿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91亿元左右。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近年来,我国女性使用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进行避孕的比例有所上升,但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市场规模为55.4亿元。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增幅逐渐放缓 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增幅逐渐放缓 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近年来,在冠状动脉疾病与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增长、医生精准诊疗理念增强以及产品技术持续迭代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3亿元快速扩张至2024年的17.6亿元,实现了34.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猫三联疫苗行业:国产获批数量增多 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我国猫三联疫苗行业:国产获批数量增多 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近年来,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社会结构变迁的推动下,宠物猫饲养需求显著增长。一方面,经济条件改善增强了宠物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结婚年龄推迟、单身人群扩大及老龄化趋势催生了更多陪伴需求。这一变化直接带动了宠物猫数量的快速增长,为猫三联疫苗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宠物猫数量持续上升,由2019年

2025年07月17日
我国PCI行业:患者人群基数大且仍在增长 精准PCI已成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PCI行业:患者人群基数大且仍在增长 精准PCI已成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我国冠状动脉疾病患病率和患病人数的持续上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年我国冠状动脉疾病患病人数达到了0.27亿人。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预计我国冠状动脉疾病患病人数仍持续增高,到2030年我国这一患者人群将达

2025年07月14日
多肽药物行业:减重降糖类需求大 双重因素推动中国市场显著增长 企业竞争不断加剧

多肽药物行业:减重降糖类需求大 双重因素推动中国市场显著增长 企业竞争不断加剧

多肽药物低毒性、原料易得、较易合成、产业化优势明显。2016-2023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由568亿美元增长至795亿美元,CAGR为4.9%。

2025年07月13日
我国鹿茸长期依赖进口且行业贸易逆差渐扩大 进出口市场均高度集中

我国鹿茸长期依赖进口且行业贸易逆差渐扩大 进出口市场均高度集中

我国鹿茸市场规模不断扩容,由2015年的35.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04%,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当前,行业已形成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吉林省是全国最大鹿茸产区,2024年鲜鹿茸产量达到1139.8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

2025年07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